王旭东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将直接影响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趋势,特别是高考作文的立意方向和情境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相应,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青年成长主题选取材料,按照文化自信理念布局,更加关注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关注时代精神,考查思维品质
面向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进一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入地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美好社会及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等维度创设写作任务,持续地将与这三方面相关的伟大实践、突出进展与模范人物等相关素材引入其中,更加凸显作文试题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功能。
(一)关注时代人物和社会重大事件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倡导构建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的典型情境,作文材料体现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因此,考生应关注那些不忘初心、奋发有为的国之英者、时代楷模。关注他们,能让大家更深入地思考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另外,考生还要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尤其要关注媒体评论,比如主流媒体刊登的评论员文章。通过学习这些时事评论文章,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我们的作文就能展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关注核心价值指标体系
今年高考作文的选材聚焦“以青春自我的视角谈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以立德树人的要求谈美德文化、学习生活,以辩证思维的策略分析具体问题”,命题有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巧妙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出“近生活、讲价值、重思辨”的特点。“中国”“青年”“时代”“理想”“创造”是作文命题中出现的高频词,这体现了命题者对新时代新青年的关注。另外,“认知”“成熟”“韧性”“本领”等词在作文命题中频频出现,意在凸显学生的张扬个性。各地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贴近时代社会,贴近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
(三)重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哲思题成为主流题型,形成哲思、史论、时评鼎足而立的格局。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加大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广泛选材、创设情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增强作文试题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改变追求作文写作套路等固化的复习备考模式。高考作文命题组更加关注考生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要求他们在发展等级上创造更多的亮点。
二、立足青年立場,凸显价值导向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选材基本稳定在以下三个维度:
(一)坚持立身之本,坚定理想信念
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介绍了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意在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作文题通过展示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此题作文材料具有丰富内涵和思辨精神。材料中未出现一处“当代青年”,但作文题无处不紧扣“当代青年”,体现了学习模范人物、借鉴成长经验、成就个人成长的写作命意。材料第一段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是考生写作时需要置身其中的时间背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不同行业奋发有为人物的微纪录片,是国家和主流媒体给青年成长提供的借鉴,是以此昭示青年要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选择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这是材料给青年提供的成长指南。材料第二段将上述观点具体化,分别介绍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目标和方向。三者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有异,却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发展的大局中:科学家强调的是运用“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创新发展,面向未来;摄影家强调的是,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推动文化建设;建筑家强调的是,用富有理想和精神的设计开启美好未来。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出关注青年成长、贴近学生现实、注重思维训练的特点,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考核要求。
(二)凝聚奋斗之力,打牢坚实基础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青年团员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模样。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站在“时代+成长”的角度,让考生关注自我与时代的关系、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学习创新与成材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通过引导考生思考这些关系,试题既让考生完成写作任务,又教考生做人,可谓用心良苦。作文材料第一段展示时代背景: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材料第二段举了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浙江青年的实例。材料由宏大的背景层面深入到探讨如何成为时代堪用的创新之才的立意限定层面,论题及思考探究的方向进一步细化、明确化。材料将写作关键词聚焦于“开拓创新”“未来发展”上,将角色定位于当代青年,考生要基于材料对自己的未来作发展规划,思考如何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材料引导语“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限定了写作范围,考生要将写作重点放在“从以上材料中获取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启示”上。题目中的“95后”“90后”“35岁以下成员”等年龄限制语和“你”,意在强调“作为时代青年中的一员,你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考生必须围绕给定的写作指令审题立意。
材料中的浙江人才工程、创新强省战略等内容都暗示青年一代要努力成为不同领域的开拓创新型人才。而材料列举新时代浙江青年事例,是为了引导考生“传递榜样力量,践行榜样精神”。作文题目旨在引导考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思考如何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浙江、为祖国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鲜明地体现了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
(三)高扬复兴之旗,融入民族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指出:“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通过表格和数据展现我国的综合国力。作文材料从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是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体现。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奥运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双奥的举办是我们国家战略层面的成功,也是“四个自信”的成功,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成功。命题者要求考生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上去思考跨越问题,要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思考,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三、注重情境创设,突出以文化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益路径,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到发展,并在复杂情境中得到评估。作文试题中的材料一般是贴合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实,思考当代社会问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题有可能进一步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将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需要全体民众的重视。而高考是文化的灯塔,不仅引领方向,而且带动社会。因此,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大家不仅要意识到传统文化进考题是大势所趋,而且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借中国传统文化国粹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进行巧妙类比,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作文题还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培养认知能力的问题,强调“守正而后创新”。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在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二部分是对上述三种题名方法的评价,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是直接学习、借鉴、创新三步走。试题由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涵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二)赓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年代缔造了伟大的红色精神谱系,锻造出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的革命文化。近两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材料开篇明义,创设了写作情境,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节日、歌曲、文学作品、英雄人物等全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情境。作文题意在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价值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写作主题“可为与有为”这一关系类试题,便于青年学子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抱负与胸怀。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是时代声音的回响。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注重紧扣时代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传递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命题者注重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引导考生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让考生体味初心的可贵,从而激扬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