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合理的学生奖励机制的探索

2022-05-30 10:48:04韩宏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7期

韩宏美

摘  要:文章以较高合理性、较强公平性为视角,构建学生奖励机制,以优学币为奖励介质,加强奖励制度建设,发挥奖励机制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活学生遵纪守则的意识,使学生成长为遵守校园规则、明事理的良好青年,展现出校园管理的人本特点,顺应人才教育需求。

关键词:学生奖励机制;优学币;物质奖励

优学币是教学体系中常见的奖励媒介。在教学体系中,遵守校园管理细则、按时完成课业作业的学生,能夠获得优学币作为奖励;对于不能遵守校园规定、作业不能如期上交的学生,收回优学币以作警戒。优学币奖励有效性,直接关联于校园管理质量,优学币制度具有管理制度执行的操作性,能够带动校园管理有序进行,减少体罚、责骂等教学措施的使用,以奖励视角落实校园管理,践行人本教育工作。

一、明确奖励宗旨,激活学生内驱力

(一)构建合理的奖励体系

1. 明确奖励目标。校园在制定奖励体系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奖励主体,让班主任逐一落实奖励工作,旨在客观评价学生行为、细化学生行为礼仪标准,尝试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行为评价,给予相应的奖励。在奖励体系建设期间,积极激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营建班级礼仪文化。使用优学币进行的奖励工作,适用于中小学各年龄段。借助优学币积极激活学生兴趣思想,使其努力表现自己,最终将礼仪标准、学习习惯转化成自觉行为,达成奖励促学的目标。

2. 构建奖励体系。其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对自身行为形成判断,比如“乱扔纸屑”,不正确;“维护教室清洁”,正确。其二,清晰划分“奖励”与“制度”的界限。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能够有效增强学生遵守制度的主动性,使其形成向善思想。如果奖励措施使用过多,会形成目标效应,使学生为争取奖励而努力,削弱了奖励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使用优学币时,需要突出优学币的激励作用,以学生求知能力为启蒙视角,凸显奖励机制的教学激励价值。其三,转变制度约束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强化意识。以优学币为激励方案,引导学生形成行为倾向。校园管理制度对于学生行为具有外部强化作用,而优学币的奖励应用,能够转化外部约束为自我驱动,使学生自主遵守纪律。在奖励设计期间,侧重于责任、荣耀等方面,全面打造学生内驱力。

(二)优学币的使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部分教学单位在使用优学币时,将其奖励方案融合于教学管理制度中,比如迟到、乱跑、自习室聊天、课间打闹等情况。在制定优学币使用方法时,给出详细的发放与收回说明。比如从事危险的攀爬活动,收回一个优学币;在教室打闹,对他人学习形成干扰,收回一个优学币。在新时期教学体系中,教学管理人员需要重新梳理奖励体系,增加优学币发放与收回的合理性,减少目标奖励效应,促使学生形成自主驱动行为。比如对于学生迟到问题,使用优学币进行激励的方案,可整改成:连续一个月无迟到行为,奖励一个优学币;学期内累计三次迟到,收回一个优学币。将优学币与时间观念相互融合,以防止学生形成目标驱动观念,使学生自主养成准确上课的学习习惯。

二、使用优学币进行奖励,梳理校园制度

(一)物质奖励

在中小学教学期间,教师对学生进行奖励时,可用优学币作为物质奖励,采取线上计数、线下兑换奖品的方式。比如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使用线上平台,记录学生累计获得的优学币,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依据。

线下为学生分发的优学币,可采取奖品兑换的形式,以物质视角对学生形成驱动。比如10个优学币兑换一个文具用品;20个优学币兑换一本作文读物。借助实物兑换方式,缓解优学币奖励的单一性,设计多种兑换奖励方案,顺应学生个性需求。在奖品兑换区,相同优学币的兑换区,可设计多个奖品。比如10个优学币的奖品兑换区,可设计钢笔、文具盒等多种奖品。在20个优学币奖品兑换区,可设计优秀作文、古诗文鉴赏、科技刊物等,满足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学习需求。对于拥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可设计专项兑奖物品。

例如某校在使用优学币进行奖励时,采取集赞方式。奖励方案:代表学校争得市级荣誉的学生,可奖励10个优学币;代表班级获得荣誉的学生,可奖励3个优学币;科目考试取得第一名的学生,可奖励3个优学币;各科成绩进步跨度较大的学生,可获得3个优学币。采取每个周五集中发放形式。

奖励兑换方案:每学期期末时,获得评优前两名的小组,给予特制奖励、纪念币;每学期校内举办优学币的兑换活动,兑换时间为5月与11月的中旬;每月第四周的星期五,学生可使用优学币进行实物兑换,比如免作业体验卡、观影体验卡、体育委员体验卡等。在制作优学币兑换体验卡时,设计兑换所需的优学币分值。比如与班主任合影体验卡,需要20个优学币。

(二)精神奖励

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班主任可设计相应的精神奖励,以迎合学生对奖励的多重需求。比如学生在礼仪方面,累计获得三个学期的优学币,可给予学生精神奖励“礼仪标兵”,使用“礼仪标兵”标签,张贴在班级墙学生姓名上,形成精神奖励,对其他学生形成礼仪示范,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礼仪文化、礼仪行为。

在示范标签奖励的基础上,可阶段性举办班级竞选活动,选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学生。选出的学生,由教师、班干部等人联名书写评语,比如积极参与教室清洁工作,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等。活动评选出的学生,单次活动奖励5个优学币,形成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驱动。

三、制定奖励发放机制,转变制度约束性

(一)延时奖励

延时奖励具有一定滞后性,采取优学币与其他奖品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融合式奖励体系,顺应学生对奖励的多重需求。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帮助他人补习作业的学生,一般采取“三好学生”评价与优学币相结合的延时奖励方式,每学期评选一次,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营建班级中学习互助氛围,形成奖励驱动。在每个学期有效的延时奖励驱动下,积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使学生逐渐形成优异的学习习惯。在设计延时奖励时,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运动、生活各方面需求,确保奖励设计的驱动效果。

(二)潜能奖励

潜能奖励方法,结合优学币的发放与收回,对学生潜能进行有效挖掘,使学生能够逐步取得学习进步。教师在进行潜能奖励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其设置能力进阶,给予对其来说挑战较小的题目难度,以树立学生挑战自信。在学生通过挑战时,发放优学币给学生作为奖励。在班级学生80%通过挑战时,教师对于剩余未通过挑战的学生,进行优学币收回。对于前三名通过的学生,多发放一个优学币。

例如班主任可在课堂互动方面,设计潜能奖励,以此鼓励学生紧跟课程进度,积极回答课程问题、解答课程问题。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布置了5道题,优先完成题目解答的学生,可获得优学币。在题目设计时,采取难度阶梯式设计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解答完成3道题,第四道题会存在解题争议,第五道题会有一定难度。借助梯度练习、优学币奖励的联合方式,积极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学习形成驱动作用。对于前三道题未能准确解答的学生,进行优学币回收,形成学习督促激励;对于解答完三道题,第四题与第五题未解答的学生,不进行优学币发放与回收。

参考文献:

[1] 王希,张磊. 开发小白果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3):57.

[2] 陶虹霞. 班级奖励制度的行与思[J]. 教师,2020(27):17-18.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