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桃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也是由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活动。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实际的教学实践转化,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一、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传统的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度不高,教研变成了组织者的“一言堂”,被动式参与的教研收获甚微。教研形式过于单一、教研内容缺乏系统和连贯性、教研力度不够深入等问题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也不利。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好一日活动。因此,重视和关注教研的质量提升和教师成长,才能更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提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所以幼儿园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略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离不开学习,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这一件事,更应该积极地向“研究型”和“多元型”教师转变,适应社会和教育的需要。
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幼儿园工作繁忙、琐碎,教研会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是滋润教师成长的土壤,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任务和负担,要让教师们期待教研、喜欢教研、享受教研。我们可以从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入手,以下列举的是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在教研活动组织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随机流动式教研。何为随机流动式教研?首先,教研的地点是不固定的,指导的老师随机走访班级,观看幼儿游戏,就观察到的情况和班级教师或者幼儿进行及时沟通;其次,教研的人员是流动的,在走访班级的过程中,感兴趣的老师随时可以加入研讨的队伍,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参与进来,氛围是自由宽松的,幼儿也可以向老师介绍自己玩的游戏。
流动式教研适合教研时间和人员不确定的情况,教研的时间和内容都比较随机,因为是现场实地教研的方式,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因为教研的人员是流动的,教师们可以有选择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时随地加入研讨中,这样的随机性,也让教研更加自由、便捷。
“小问题大讨论”式教研。“小问题大讨论”式教研方式,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就一些小的问题引发的讨论,或者就某一个问题设置一场辩论赛,从而帮助教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的了解。问题虽小,但收获很大。在教研时,管理者要适时抓住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的“小问题”要具有可发散性,话题要有共通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活动不在于讨论或者辩论的结果,更加注重的是讨论的过程,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发“头脑风暴”,从而深化教研活动的深度。
“微讲座”式教研。“微讲座”式教研让每位参与教研的老师都有机会做主持者,让老师们都有机会发声,在教研会上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老师们可以就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或者就园所正在研究、开展的相关课题、主题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个人“微讲座”的形式呈现。例如每周的教研会,会预留20~30分钟时间,让每周一位老师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班级一周课程或者自主游戏开展的情况。分享后,大家积极讨论。小小的一次讲座,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自信心树立有很大帮助,“微讲座”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
多园联动式教研。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园的优势,各园各有所长,多园互观,取长补短。从主题环境创设到早操编排、教学评比等,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動。教师们现场观摩,实地查看,每一位老师都是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师们各显身手,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班级环境,创新有实力、有水平的教学设计。各盟园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努力提供适合幼儿发展与需求的内容。在思考中成长,教师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也更好地促进了幼儿成长。
游戏趣味式教研。此教研形式深受教师的喜爱,用游戏的方式就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开展教研,更换教研场地,可移步至户外,座位的形式也可以改变,重在营造宽松的氛围。我们开展过的游戏教研有“特色教研趣味多,师幼故事暖人心”“谁是卧底之我是善于发现的老师”“加字游戏之教学趣事”等创新教研游戏活动,形成“人人游戏、快乐交流、玩转教研”的研讨模式。打破传统严肃的教研氛围,老师们在玩中学,进一步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生动有趣的教研游戏中,不断发现教育的价值、挖掘教育的内涵。
实践反思式教研。教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会议。它注重的是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研围绕问题展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践中,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教学的螺旋式上升和教师专业的成长。例如在探索区角记录表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后,我们以“卷入式”教研的方式再次进行反思跟进,尝试突破既定的理论框架,制订出适合本园、本年级甚至是本班级的观察记录表。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行为、语言、心理等表征和需求有的放矢,让记录更明确、更专业。这样过程式的教研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成长的是老师,受益的是孩子。
除此之外,还有“体验感悟式教研”“分析式教研”“交流分享式教研”“师徒结对式教研”等教研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方式让教师们更加期待教研、喜欢教研,参与教研的热情也更高,教研后的收获更大。
三、甄选教研内容,优化教研结构
教研活动开展的另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教研内容的选择。教师既可以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活动内容的组织者,教研要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教学管理者要多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们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除此之外,教学管理者还要深入一线观察教师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近况,从教师的备课本、教育笔记等入手,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当前主要工作拟定出教研专题。最后,教研组根据教研专题拟定出具体的教研计划,掌握教研的大方向,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教研内容的选择还需要注重连贯性,优化教研的结构,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研究,有专家引领也有教师答疑。在教研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关注参与教研的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如我园有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教师的年龄跨度很大,在选择教研内容时,既要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也要兼顾中年教师的专业提升,更要关注老教师的参与度。所以,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老师们师徒结对,经验丰富的老师帮扶年轻教师,共促发展。
教学要以幼儿为本,教研要以教师为主,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依靠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最大化地调整,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的学习更主动,收获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