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引发的幼儿深度学习

2022-05-30 10:48朱玉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幼磁铁蚂蚁

朱玉华

深度学习就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与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并将这些知识与经验融入原始的经验中,培养其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本文通过观察案例,以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为指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言语行为等互动中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并迁移新经验,以支持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一、环境创设的生活化和开放性

空间的开放。除了时间段上的保障以外,幼儿游戏的空间也对引发幼儿深度学习起到一定的诱发作用。空间的开放是指我们可以将幼儿游戏的几个场所进行相互流通及互动,不是封闭式的单一性游戏。通过相对开放的游戏空间,幼儿可以解决在各个领域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真实的情境。深度学习通常发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要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教师在环境创设,情景预设中须体现生活化与真实性。只有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才能保持幼儿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开放的空间,真实的情境中,教师适宜地利用话题引发幼儿讨论与思考,激发幼儿通过合作、协商、探究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在这当中,教师不仅仅是支持者、鼓励者,也是幼儿学习的好伙伴,同时运用“儿童理论修复循环”推动幼儿,促使他们学习与发展。

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和层次性

材料数量的适宜性。虞永平教授曾说过:“没有材料的学习永远不会成为适宜性的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身边可用的材料。”幼儿在从事活动时,材料是否充足、适当、有效,是儿童开展学习活动的保障。但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而是应该体现在材料的作用上,是否能帮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否能帮助孩子获得新的体验,是否能克服活动的重点和困难。因此,老师在选择材料投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该材料发挥其作用与价值,避免只是为了让幼儿操作投放材料。材料投放时,教师需要思考每一种材料的摆放、间隔。同时,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还要控制一定的数量,且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随着幼儿探索过程的逐渐深入,孩子所需要的材料也会层层递进。教师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需要,逐步丰富操作材料,提高操作材料的难度,从而持续保持孩子对深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大班科学区中,探索磁铁秘密的第一阶段,教师提供了钉子、硬币、回形针等小物体和磁铁,让幼儿自由地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东西,了解磁铁的吸铁性;第二阶段,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多两端带有标记的磁铁,通过“磁铁相撞”的游戏,引导幼儿探索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第三阶段,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记录单、卡纸、围巾、水、水盆等物品,并布置了任务:怎样寻找掉落在地面上的钉子?从而引导幼儿探索磁力的穿透力。

老师将材料投放在探索磁铁奥秘的科学区域,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将材料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能与儿童认知发展相一致的材料,帮助儿童积累各种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基于了解幼儿的师幼互动性

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的师幼互动,可以引导孩子积极、主动、个性地发展。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师幼互动能够让幼儿更专注于学习,引发高级问题的解决。而如果师幼互动较少,则引发深度学习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一些暗示性的动作及表情,启发性的提问和追问,鼓励性的分享和问题的引发,支持性的探究等都影响着幼儿深度学习的可能性与持久性。

偶发性的事件和引发的问题。一个幼儿感兴趣的偶发性事件,往往会成为幼儿深度学习的起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发现,个别孩子的好奇心会扩散成为一群孩子的好奇心,一个问题会从个别孩子的关注变成部分孩子的关注。当出现这样的偶发性事件时,教师要及时捕捉这类偶发性的事件,敏感地分析其背后的学习价值,从而通过引发问题支持幼儿持续性探究,促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在“小公园”的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当幼儿在散步时,一只小蚂蚁的出现马上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他们对蚂蚁感兴趣,因此展开了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想要了解关于蚂蚁的什么问题?于是,孩子们在思考后进行了记录,并通过分享交流,确定了探究小组的研究项目,从而引发了对于蚂蚁的深度探究。

在图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探究小蚂蚁的过程中,从寻找蚂蚁开始—蚂蚁问题大收集—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了—蚂蚁洞里什么样—蚂蚁与我们。在每一个点,教师都鼓励幼儿独立去发现、交流、分享、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蚂蚁的认知从点状的知识变成了线状的知识,再从线状的知识又变成了面状的知识。这个过程中是幼儿感知、提炼的过程,也是幼儿知识积累的过程。

启发性的提问和适当追问。在师幼互动中,有效的提问是影响幼儿思考和学习的直接因素。当幼儿对蚂蚁产生兴趣的时候。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在哪里找到了蚂蚁?”“我在泥土里、在树上都找到了。”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还有哪里会有蚂蚁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幼儿去寻找蚂蚁踪迹的行动。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教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引出更多的蚂蚁?”“蚂蚁喜欢吃什么?”“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是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呢?”教师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代替了强制的知识灌输,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蚂蚁喜欢吃什么这个问题,尊重了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发现蚂蚁没有搬走麦片、到猜测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再到调查取证和交流,层层深入,幼儿有了较为完整的探究体验,深度引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满足了幼儿探究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对蚂蚁的初步认知。

鼓励性的分享和解决问题。幼儿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也是幼儿深入学习的过程。 在他们“说”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信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问题出在哪里,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寻找蚂蚁洞的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小组式的探究形式。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并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记录、表达和反思。一开始幼儿是没有这些意识的,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幼儿多感官地参与了活动,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了解了不同的记录蚂蚁洞的方法。而正是这样的分享、交流、表达、协商,才促使了幼儿有意识地去发现、分享、表达、探索、解决问题。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整体的学习,是综合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融合、动态、开放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多维度的能力,积累跨学科的经验。在这样的深度学習中,幼儿逐步养成敢于探索、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灵活应对问题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大胆自信地用在学习中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师幼磁铁蚂蚁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