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2-05-30 23:03谷学闪徐静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新媒体

谷学闪 徐静

摘要:“两个相结合”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努力推动思想理论改革创新、进行重大理论思想创造工作的深刻思考总结,系统深刻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内在机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研究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并根据现存问题探索有效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人的智慧,包含五千年的历史,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与血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精神支撑。目前,仍须牢牢坚持“两个相结合”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

1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本身的关注度提升,新媒体更是让傳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加便捷有效。在此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对引领正确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契机。同时,深厚广博的传统文化更大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增强。

1.1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优秀的人文思想内涵,其要想长久传承和发展下去,必须迎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以新媒体为载体,把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学修养,使传统文化契合时代发展要求,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才能实现真正融合。

1.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念为指导,同时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传统道德文化以及深厚的精神底蕴,将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的精神价值融为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高校思政课肩负着通过思政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使命,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支撑。

1.3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历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国家持续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人文底蕴支撑。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思政课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其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宣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伟大进取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奋斗的品格、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新媒体技术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全方位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融入了各民族的智慧。文化传承本身就极其复杂,因此目前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只有经过创造性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当前虽然各方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但却很难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相结合,高校普遍更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投入有限,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在校园建设方面文化氛围较差,导致传统文化融入效果不佳。新媒体时代,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正面积极的价值观的传递效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阻碍。高校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传统文化缺乏多元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2.1 校园建设缺少传统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因过于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校园内传播传统文化的氛围较差,导致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环境支持。高校推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采取主题教育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却多流于形式,文化的承载力不足,学生参与目的性也较强,达不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对思政教育也不够重视。二是高校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次数较少,校园大型活动中传统文化类节目较少,宣传工作做得也不到位,致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体验感不深。三是新时代大学生接触的思想普遍较为先进,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的就是落后与过时的。

2.2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教内容零散

在使用新媒体技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新媒体技术为宣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新问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但其低门槛与开放性特征也使网络信息呈指数增长,互联网中充斥着繁杂的信息内容,使优秀内容淹没在信息洪流中,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上容易迷失方向。网络弱化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学生更多时间都处在虚拟世界中。目前高校在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未做到系统性、全面性思考,使传统文化的宣教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流于表面,十分零散,宣传形式也较为单一,传统文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还未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3]。

2.3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形式单一

目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深,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政教育课堂受限于师资和硬件条件,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形式比较固定,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这些知识。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进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差,学生不愿主动自学,难以发挥长期的正向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政课堂的主体,却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并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和文化背景,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并未进行深入的思考。

同时,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改革思政教育方式,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但目前很多思政教师缺乏深厚的国学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教授传统文化的能力达不到要求,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使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都停滞不前。总而言之,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固定单一,需要探索更加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3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当前,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落后的高校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中的诸多现实要求,高校自身亟须大胆探索更为开放、创新的现代思政教学工作评价、研究方式,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现代教育的真正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经过学校的文化建设得到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明确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方向。

3.1 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人文环境

高校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未来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既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建设中的渗透,又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4]。传播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为思政教育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环境,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高校校园应积极融入文化元素,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第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人文环境。高校要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环境建设的点滴细节中,无论是在图书馆、教学楼,还是在食堂等地方,都可以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放置名人雕像等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发挥教育作用,帮助学生领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第二,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与传统思想文化知识交流等校园主题活动。高校可通过举办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大赛、中华传统文化辩论会等各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环境中,全方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5]。

3.2 依托新媒体构建文化教育新平台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融合,构建文化教育新平台。

第一,高校需要搭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成立相应的技术部门,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建立浸润传统文化的校园网站,让学生直接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优化新媒体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第二,高校要搭建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文化教育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可以定期举办传统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深刻把握学生发展诉求,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3 借助新媒体变革传统思政课堂教育方式

利用网络空间中强有力的文化与思想影响力,巧妙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改变传统思政课堂只由教师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在给予教师更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校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不能局限于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思政课程的知识灵活地传授给学生。要将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通过灵活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优势,探索建立新式教学课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便利,同时也面临严峻的问题。高校要努力克服新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高校文化教育新平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并将其融入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

[2] 王增福.“两个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5):1-10.

[3]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會科学,2015(5):151-157.

[4] 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3):82-86.

[5] 邹慧,徐志远.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2):204-207.

作者简介:谷学闪(199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静(1980—),女,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新媒体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