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评价工具的设计

2022-05-30 10:48刘华钦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工具家庭

刘华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要注重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评价这是三个不可分割并且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课堂要素。教师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发挥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在此,笔者以北师大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Review Lets Read 单元设计为例,阐述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评价工具的设计要点。

一、评价工具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的意义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把评价隔离于教、学以外,课堂评价是孤立的。大部分教师无法对学生在课堂中具体情境下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分析,不知道怎样的评价活动和评价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局限于用终结性的评价(如课堂随测、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对学生学习进行反馈,做不到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化差异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这就导致教学和评价处在二元空间,无法真正起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因此,评价活动中评价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和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评价工具设计

1. 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让评价工具有据可依。

(1)依据课标,分析教学文本,明确教学目标。

Lets Read是一篇复现了有关职业话题的词汇与主要表达法的文本。本节课以Harry介绍家人为情景主线,主要是通过职业、家庭关系等信息介绍Harry的一家人。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相关解读、教学文本的分析,笔者对标对点地设计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复习相关单词,介绍家庭成员,并跟读;阅读文本,能理解Harry的家庭情况,并学会复述。

文化意识目标: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能够内化家庭的含义,并领悟家风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思维品质目标:能学会提取相关信息,讨论介绍家庭的方式方法,并尝试用这个方式来书写自己的家庭。

学习能力目标:能根据评价任务单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小组进行互评、合作学习的环节,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总之,通过《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让“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评价工具做到了有据可依。

(2)依据目标,拟定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评价工具。

在根据《课程标准》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笔者根据本课重难点、学科知识特点拟定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过程。

热身部分,以视频的方式展示教师的家庭成员,了解其家庭情况,帮助教师完成家庭树的绘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学习内化阶段,通过读文本,完成“口语100”平台上的阅读、听说测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Harry完成家庭树的绘制,根据小组合作的结果尝试复述Harry的家庭,并完成评价任务单上的自评、互评等具体环节。

巩固展示阶段,由Harry的爱好引出神舟13号载人飞船,观看火箭升空的视频,引出三位宇航员。读王亚平的小短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讨论这篇文章以哪些方面对她的家庭进行描述。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介绍家庭的几种方式方法,尝试用这些方法对自己的家庭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评价标准制订,并进行互评。

综上所述,通过“课标解读——明确目标——拟定过程——设计评价工具”的完整环节来逆推和完善评价工具,使评价工具浸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与教学相辅相成。

2. 路径整合,巧用“互联网+”,让评价工具多元呈现。

在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中,评价工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纸质的自评表格、课本剧的表现型评价、对话式的交流性评价,等等。

在本节课中,笔者整合了多种评价路径,利用“互联网+”,通过“口语100”的平台,对学生在知识技能中的“说、读”进行了口语朗读和阅读测试的即时性的评价和分析。比如,在教学Harry介绍家人的文本环节,为了能让学生更扎实、更熟练地理解、熟读文本。在“口语100”的平台上,笔者设计了跟读文本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地用iPad对文本进行跟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跟读的语句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对自己“说”的技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后通过错词的再度跟读进行二次改进。在跟读完,笔者还设计了切合文本的阅读测试,以期在读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3. 师生协力,共订评价标准,让评价工具真正驱动教学。

评价工具的制订离不开评价标准的制订。许多教师设计过评价工具,可是在真实课堂中这个评价工具却沦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摆设。教学工具怎样才能被学生认同,并且将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工具才是较有效的。

本课中,在最后的输出环节,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用课上总结的介绍家庭成员的语言支架,来进行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的“篇章”写作。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对写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在讨论后,学生和教师达成一致,制订了“格式正确、书写工整、页面整洁”层层递进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的共同制订,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环节会根据评价标准来调整写作行为,从而对自己的写作产生无形的促进作用。可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是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照探究评价标准构建新知,也是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照评价准备监督自己的学习。

显然,在“教—學—评”一体化模式化中,评价是不容忽视的,评价工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让评价工具具备课标理论依据,才会使评价工具更具科学性;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则让课堂更加高效;而师生对评价工具标准的共同制订,让评价更能驱动课堂,让学科育人目标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敖东镇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编后记

“设计”是近年来常提常见的一个词汇,它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设计,包含了作业设计、评价工具设计等;设计,不单为设计而设计,而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培育。本专辑的几篇文章,对教学如何以“设计”来提质增效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总结。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工具家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波比的工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波比的工具
家庭“煮”夫
“巧用”工具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