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曲
摘 要: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为当下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理念下,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规范教学标准、革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等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稳步提升,为新高考的不断落实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结合自身对新高考政策的解读,对当下数学课堂的审视,结合具体案例对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指导和推动下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在新时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视域;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际研究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我国对新高考制度做出了改革与优化,这给当下的高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这一变化,教师必须做出优化和调整,探寻与新高考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稳步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是每个学生人生的转折点,高考是衡量社会健康、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渠道。早在2014年,部分地区开始试点新高考政策,经过几年的推进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其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都造成了冲击。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加强改革与创新,才能与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形成一致,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数学,从新高考视角出发,对如何改革教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一、新高考概述
(一)新高考概念
新高考是相对于传统高考模式来讲的,高考内容、形式以地区实际情况而定。这种新的高考模式与当下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理念相一致,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逐步落实。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明确好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参与学习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助力自身的全面提升。
(二)新高考下的教学原则
1.素质教育原则
新高考、新要求,教师要从知识教学转向素质教育,不单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应试教育下的教学,以分数为主,分数是衡量一名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因忽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导致数学的育人价值没有发挥到位。随着新高考理念的不断落实,教师从传统理念中走了出来,开始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知识、提升素养[1]。
2.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平衡好学生学情、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因素,在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具体来看,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在把握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与之配套的方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改革现状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科成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渗透,高考也从内容、形式上做出了改变,体现在高考试卷上为试题侧重有所变化,与当下的教育改革相适应。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改理念,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为自身的高考助力、加油。但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当下的教学改革依然问题不断,主要表现如下:
1.教学改革内容有效性不足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只要认真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问题,而且数学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基础。但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单一的讲述模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并通过海量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在这种机械化的训练中,不单背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因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抑制着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随着新高考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了教育改革行列,在数学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生活元素,在教学方式上注意采用了问题情境法、数学模型构建、实践训练等方法,但改革依然停留在本学科内部,并未和其他学科加强联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知其然,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灵活应用。上述现状的存在,阻碍着教育改革的有序前行[2]。
2.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有待完善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走向了改革的道路,但依然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模式,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来获取知识,这种知识教学比较抽象和复杂,不仅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弱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体来看,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力不足,学生依然通过大量训练来巩固知识,因缺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層,无法深入挖掘知识内涵,进而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因学生思维被固化、主动性低,最终影响了学生实践力的提升。
3.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结合各高中反馈信息来看,新教材中的代数、几何存在无法匹配的现象:需要用代数解答几何知识时,学生却没有相关的代数学习经验,进而造成了两者的割裂。另外,部分教师也反映,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顺序排列无法确定,教材编配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但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先学习解析几何更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和了解。同时,隶属于一个系列的知识点也被分割在了不同的单元下,不仅影响学生的理解,而且阻碍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新高考下改革高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1.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新高考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考查,加之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加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以新高考为背景,基于新课改标准优化课堂,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变,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高考下的数学要打破以往沉闷、枯燥课堂的氛围,通过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通过双向交流将新的观念与思想渗透于学生心中,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自由地徜徉。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训练、加强与生活联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在助力学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基础上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依据新高考的教学目标,教师会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来保证学生的课堂基础、学习兴趣,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优化和探索,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独特的思维模式、抽象的语言让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一点点消磨殆尽。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为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了有力支撑。因高中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提升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但受到应试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依然坚守传统的理论与模式,进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基于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基于新高考内容,革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推进,对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师资水平有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灵活性有待加强。而上述的改变,需要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身,通过对新高考内容、要求的解读,合理优化教学设计,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敢质疑,将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以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持续前行[3]。
(二)注重基础教学,打好基本功
基础知识是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随着新高考理念的不断渗透,教师要平衡好理论与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对于教材的重难点部分,教师要加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好概念和定理,如此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应用。特别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缺乏有效方法的渗透,导致学生的概念学习只靠死记硬背,在做题中无法灵活应用。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归纳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文章以《集合》为例,本节知识涉及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子集等大量概念,而且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基于此教师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慢脚步,加强对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对易错、易漏、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进行辨析,强化其对概念关键点的理解,并设置相应训练习题深化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以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应用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看到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梯度训练习题的设置保持学生的持续探究兴趣,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并制订“层次学生资料档案袋”,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计划与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4]。
(三)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现行数学教材内容纳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通过真实情境的构建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完成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比如:在“独立性检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的研究方法,可将体重与脉搏的数据拟合,按照模型建立求解到模型的进一步讨论的流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形成模型研究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学源自生活,回馈生活的理念。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生活现象,并从中总结数学规律。例如:在排列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外卖小哥送外卖过程中每天会经过很多街道,有时会出现重复走入一条街道的情况,应该如何规划路线,提升外卖小哥的工作效率呢”,初见“外卖问题”,学生会陷入迷惑,但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会联想到所学的知识点,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5]。
(四)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与新高考的要求形成一致,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开展专题训练。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留出自由探索的空间,激活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的能力。例如:根据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力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差异分组,在大家的取长补短中明确解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对某个问题的分析明确探究的方向,并借助文献资料、互联网对课题开展研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但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与相应的数学内容形成一致,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对于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分析和思考。比如:这一函数,首先让学生自主判断求出零点的个数,然后再指导学生以小组力量开展分析和总结,在学生思维陷入困惑的时候,教师设置问题引导的取值是否会对函数零点个数形成影响?是不是需要分类开展讨论?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发散,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对问题开展探究。
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明确好教学目标,目标是指引学生不断前行的方向标,可以在确保学生探究方向的同时,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在新高考视域下,教师要从知识、方式、学生能力等因素出发进行考虑,唯有如此才能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课堂目标设计的关键在于为学生留出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以为自身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情况、学生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究丰富课程。比如:在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中,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上。例如在圆上到直线的距离为1的点有几个的问题解答中,班上优秀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思维得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讲堂,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最后和学生一起对题目思维开展总结[6]。
教师在优化课堂的时候,还必须将必备知识点落实下去。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内容、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教师必须做好基础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双重培养。第一,明确课堂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空间指导他们自主研究。第二,教师加强对新版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整理出重要知识点、明确好目标,以确保课堂活动高效地进行。第三,合理优化课堂时间,在做好自主授课的同时为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以此实现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助力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开展如下的教学:经过前面的预习,谁能说一说柱体、椎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基于教材进行讨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讨论方向,才能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结束之后,教师要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以此为基础教师做出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点有更深的了解,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巧用现代化手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以绝对的优势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发挥着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要善于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在保持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因本节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归纳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直线与圆、圆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习题,在完成之后提交,教师可以通过对在线数据的分析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数学课堂中,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与时俱进的特点[7]。
(七)设计多样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开始从知识教学逐渐转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提升学生能力与新高考要求的适配性,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多样问题的设计则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在“圆的一般方程”的知识教学中,对于已知圆心(2,3),半径为2,你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吗?根据上述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研究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探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多样化的资源也是学生思维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纵观以往的教育教学,黑板和粉笔是教学的工具,不单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定在了书本框架内,也抑制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推动着教学手段的转变。比如:“数列”这节知识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力量整合资源,实现课堂知识向外部的延伸,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将新高考的要求与理念落实到位,进而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八)引入时下热点,加强对数学例题的讲解
在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编订上,教育部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体现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数学内涵,结合数学思维强化数学的作用,通过数学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提升数学命题的时代特征。例如新高考试卷将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纳入了其中,通过流行病学两个基本参数的因素,让学生运用再生数R0和世代间隔T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某段时间内累积感染的病例研究,把握变化规律。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建模能力,而且引发了学生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在无形中推动着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九)构建“统一教材+校本教材”形式,形成教学特点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只有跳出教材的限制,才能将全面素质教育落实到位。通过整合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力量构建符合本校情况的校本教材,可以确保高中数学高效、系统地落实下去。例如,在“对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的环境保护、药物吸收规律“融入”教材,通过实例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对数函数知识的理解,还能了解知识的应用领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校本教材编写中,还可以将音视频、图文等纳入,以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融合,加快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目标提出了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新高考特点的把握,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抽象的概括,并通过创新符合新高考目标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重新审视当下课堂,在把握前进方向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教学模式,设计高质、高效的课程体系,通过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深入探究。为了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也要不断地反思自身,通过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服务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起自我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程,需要教师加强探索力度,构建特色化、高效化的数学课堂,推动高中数学向着新层级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徐芳芳.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J].魅力中国,2021(51):161-162.
[2]周秀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25):2.
[3]周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数学深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0(7):1.
[4]陈永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7):157.
[5]吴信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论坛,2021(24):76-77.
[6]姜丽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校园,2021(2):163.
[7]吴幼林,蒋瑞,汪玲君.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