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鸥
摘 要:本文以第四学期《日语听力》课程为例,结合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讨论了在大数据时代,高职日语听力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教学策略融合包括:了解学情,引导规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策略演练,进程把控;督促复盘,积累拓展。这一模式融合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优势与线上智慧平台功能优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听力;混合式教学;传统课堂;智慧平台;教学策略
一、引言
对于非母语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听力是外语学习中的最大难点之一。听力水平影响着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影响外语运用水平的整体提升。日语听力作为基本语言技能向来受到重视,但在现实中,“反应不过来”“听不懂”等表述听力困难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各级别考试中,听力完成情况与词汇语法阅读相比体现弱势也绝非少数。这些问题引发我们重新审视高职日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也送来了机遇。“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推动着教育的革新与进步。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以来,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线下教学受阻的情况屡屡发生。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应对调整为线上教学是保证学习进度的必由之路。但是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若仅是形式上的隔空教学,容易出现师生互动不充分、情感传递少,加之课程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不足,往往导致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紧跟时代脉搏,研究探索适合课程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新兴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不可遏止的趋势。本文以需要穿插日语能力考试N3级别听力指导为内容的高职第四学期《日语听力》课程教学为例,采取ARCS动机模型视角,探索智慧平台辅助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策略。
二、ARCS动机模型
ARCS动机模型是研究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其理论基础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Keller于1979年提出的动机-成绩-教学影响理论。ARCS学习动机理论认为: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这四个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关联,通过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逐级驱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ARCS动机模型强调关联性:知识的关联、学习环节的关联、学习与学习者的关联。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假若学习者认为活动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同时他们具备积极获取成功的态度时,学习者在活动中就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因而要关注学习者的真实体验与收获,注重为学习者提供适切的支持。促进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循迹学习主线开展、主动寻求学习支持、并积极反思及应用学习成果解决真实问题,让学生持续投入各个环节的学习。这对于高职生的日语听力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的困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在注意维持方面,学生的注意力较易激发,较难维持,一旦遇到听力困难时常手忙脚乱,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半途放弃。传统的高职日语听力课程多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枯燥、对个体差异考虑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诸多问题常被提及。线上学习也同样存在问题。高职学生意志力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线上学习在缺乏权威导向和监督之下,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丧失主动性等的情况。同时,听力教学过程中,材料难度把握、学生兴趣引导也必须通过现场互动来实现,确认学生实时学习动态信息,有效监督管理学生现场学习行为,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高职第四学期《日语听力》课程除了常规教材内容学习外,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日语能力考试,照顾班级多数中等程度学生的能力水平,一般会穿插加入N3级别听力真题的指导。日本语能力考试(JLPT)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该考试是衡量非母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水平的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从最低的N5到最高的N1,共有五个级别,考核内容涵盖词汇与语法、阅读、听力,各项设置了最低基准分,杜绝了单项较差却靠其他项的高分来通过考试的现象。听力项目正是高职生参加JLPT考试的弱项所在。
四、高职日语听力的混合式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为了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根据上文对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的困境的分析,以第四学期《日语听力》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了解学情,引导规划。在学期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包含日语能力考试级别考试需求在内的学习目标进行摸底,以了解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目标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尽可能充分配置教学资料。结合日语能力考试考级需求,帮助学生做好课外自主听力规划。影响学生日语听力的因素除了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外,日语语言表达特点、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都很必要。通过让学生对听力影响因素加以梳理,反思自身弱项,使其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增加学习的自助选择权。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形成学习计划。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高职学生面对听力困难、跟不上节奏时,容易产生忧虑甚至恐惧情绪,注意力涣散,以至于中途放弃。结合所听材料,先行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后对待听力则会更自信。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也可在线上给学生布置查阅相关信息的作业要求,鼓励通过扩充阅读量来拓宽视野。在课堂上展示经过精选的线上回答,并点评补充回答的信息,描绘真实情境,加强学习动机。根据ARCS动机模型,学习者更关注对自身相关、有用的内容,有熟悉感、被判断认为是值得听的材料才能让学生认真去听。视材料难度,听音的准确度可以分解成各种语音知识,听力的学习目标可以按照5W1H、即“いつ、どこで、誰が·誰に、何を、なぜ、どのように”(何时、何地、谁、何事、为何、如何)进一步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在相關性维度上,降低难度,拉近距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 可以增强学习的满足感。
3.策略演练,进程把控。进行听力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听力策略的演练,尤其是结合日语能力考试,通过对N3听力考核要求、题型分析、答题技巧等的解说,结合实际真题操练,以强化效果。N3听力共五大题,卷面是否有选项或图片可供预判、要关注对话中提及的下一步行动、还是把握主旨大意、亦或是需要听短句选择合理应答,各题型不同。学生熟悉题型差异,做到心里有底以便沉着应对。授受关系、敬语表达、口语常见约音形式等都是N3聽力考核的基本项目,可以通过专项练习逐一强化。关注答题技巧,如辨别肯定语气与疑问语气、判断爽快答复与迟疑回应等等。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可以更高效地把控进程。根据教学需求,借助平台的多种功能,如“讨论”、“提问”、“抢答”、“问卷”、“投票”、“测验”等,既增加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展现自我,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信息,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可以通过平台的自动记录形成过程性评价,让期末综合评价更具公平性。平台细分项目的评价与统计,既方便教师在教学上给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关注到卡壳的点在哪里,易于查漏补缺促进自身进步,从而增加自信,关联到学习满足感的获得。
4.督促复盘,积累拓展。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总结阶段,教师有必要向学生就学习难点、完成情况以及学习面貌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督促学生及时复盘,总结学习成果,培养自我评价和积极调节的意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智慧平台中布置的课后作业,区分为课堂新知的巩固积累、基于课堂内容的知识拓展这两个不同层次。在课堂上“吃不好”的学生需要在指导下做好巩固与积累,课堂的听力音频与文字材料务求及时获得,不能在课堂全部涵盖的N3真题练习的自主学习节奏把握与答疑解惑需要教师的帮助。向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提供关联知识拓展材料,清晰度高、搭配字幕的视频是首选。将丰富的听力练习材料上传至智慧平台,既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地适时查看学习,平台的记录功能也方便教师将材料学习时长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环,在最终评价时加以综合考虑。智慧平台各种功能的合理使用,避免了单一考试成绩评定的传统评价方式,过程性学习情况的记录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进步情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满足感。
五、结语
本文以第四学期《日语听力》课程为例,结合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讨论了在大数据时代,高职日语听力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融合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优势与线上智慧平台功能优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值得继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晓雷,葛军,胡琼.线上线下混合式外语教学的有效实践模式探究[J].外语界,2021,(4):19-25.
[2] 孙渝莉,刘瑞.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6-102.
[3] 郑燕林.ARCS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 (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