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祗伟 王燕珍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重要性,以及通过案例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应用,从而探究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育;应用
一、云南民族文化是高校美术教育之源
云南物产丰富,少数民族与山同在、与水相伴共享自然的恩赐,形成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整体结构。云南民族文化创作了许多辉煌的艺术成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遗迹,其率直、纯粹、原始的审美高度值得我们一代接续一代传承并学习。云南等地少数民族有着大量文字和图像、影像资料,包括:当地的建筑古迹、民族服饰、音乐、舞蹈、民居、雕塑、壁画等。
优秀的云南本土民族文化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汲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和社会,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的艺术美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时代使命。
二、云南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引进云南民族文化拓展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使其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是民族化和多元化现代主义的美术教育观所积极提倡的。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正待我们去保护、开发和利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加深,云南省各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云南民族文化的价值促进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1993年12月由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艺术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为专家参加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重在引导各地艺术教育能更好的发掘本土传统文化做出了指示。云南高校正积极将本土民族文化融合到教学中,并有一定的成效。
云南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中都在广泛应用本土文化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西南林业大学的美术基础课程中以《五朵金花》的电影素材进行平面招贴画创作;将滇青铜器的纹样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装饰中;云南艺术学院将云南特有的蓝孔雀形象进行漆画创作;昆明理工注重于民族村里的保护研究;云南大学将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应用到艺术创作中;文山学院将当地的三七进行国画创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及抽取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及元素,比如服饰、图腾等通过拼贴、扩大、重复等艺术手段使其达到崭新的形象语言,例如:傣族人民对孔雀的热爱,绿孔雀是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本地种群,已经变成比大熊猫还要濒临灭绝的物种。曾被称为孔雀之乡的西双版纳绿孔雀已十分稀少,踪迹难寻,其他地方的绿孔雀也几乎绝迹。云南艺术学院的张君霞老师而以绿孔雀为主题的漆画绘画创作填补了云南漆画创作历史中的空白。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顺利对接,促进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树立高校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璀璨的云南民族文化为美术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来源。云南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两者彼此成就,云南民族文化需要高校美术教育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三、云南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展望
很多云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正迅速消逝。我们可以通过高校的教学资源对云南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递、融合,使其得到延续,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很多高校美术教育并没有深入了解、利用本土的民族文化,这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憾,其在高校美术教育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只是局限于表面的介绍和描述,没有形成较全面和完整的教学研究体系。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云南本土高校对云南民族文化的艺术遗迹、文化形态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图像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但多停留在文献研究层面,在高校美术教育的实践操作上还有待拓展。通过高校美术教育这一手段,有利于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要素予以借鉴、完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本人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拓展:
(1)向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和高校美术教育的专家了解和考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等相关知识。与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交流的团体,共同收集与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及美术教育的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实地考察感受和吸收云南民族文化这些鲜活的当地资源,切实地体验当地人民情感的表达方式,选出的代表性文化元素进行单向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保留最具有民族有情感和特色的图像资料,为高校美术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3)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结合教学,可以应用与美术、音乐等课程设置专门的板块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通过造型、色彩、内容等分析其审美符号的特点和优点。
通过引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高校课程,让学生能了解本民族的文明,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识,扩展学生的眼界。如何通过高校美术教学达到新的审美形式来继承与发扬云南民族文化,这是高校美术教学一直不断实践和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多元化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丰富了云南高校美术教育资源,对高校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美术教育中推进和融入本土民族文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