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地理问题复习策略探究

2022-05-30 19:58周慧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

周慧

摘 要:近年来,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背景命制高考地理试题来综合考查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为适应新的高考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考前教师会广泛搜集近一年的热点地理问题,并以此为背景,将涉及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实现学生高考复习效果的有效提升。本文中,笔者建议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关注热点问题,为学生精心选择热点材料;学生自主学习热点专题材料,利用思维导图反馈学习成果;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地理复习专题训练。

关键词:热点地理问题;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热点地理问题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国内国际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1]。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命制方式向来比较受欢迎,尤其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试题中渗透热点地理问题的命题越来越多,热点地理信息对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中明确要求,“关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学,发挥学科优势与实用价值,拓宽学生眼界,进一步综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高中教学应突出当前地理重点问题,教学设计内容应注重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2]。所以,不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应对热点地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笔者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时事热点的情况和2022年学生反馈的江苏省高考试题情况,结合高三实际教学经验,以“东数西算”为例,总结了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背景的高考地理复习策略,希望对高三考生的地理复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热点地理问题”复习的重要性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面对熟悉的情境或问题可以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法,但面对新的情境往往手足无措。这个问题侧面反映出學生的迁移应用能力不足、综合思维能力较弱、知识没有形成网络。那么,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另外,参加高考这样人生可能只经历一次的考试,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紧张和慌乱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可以产生瞬息万变的力量[3]。适度的紧张能让人的思维和注意力处在一种比较集中的状态,对考试而言,这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快速、长久地融入考试。但过度紧张会使考生陷入恐惧、慌乱、焦虑的情绪中,这会使考生无法正常作答,对考试失去信心。而我们复习“热点地理问题”可以帮助考生提升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若考场遇到熟悉的情境,考生的心理压力会得到很大缓解(如2022年江苏高考卷中综合题第1、3题学生在考前复习过相似的情境问题,所以考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即使面对陌生的情境,但考生经过考前训练,也不会对新的情境材料惊慌失措。这是我们考前复习“热点地理问题”的重要性之体现。

二、“热点地理问题”复习策略

(一)教师关注热点问题,为学生精心选择热点材料

当年的4月至次年的4月所发生的时政热点问题是最新高考试题中情境材料选取的主要来源。但高三学习异常紧张,学生在校脱离网络时间较长,绝大部分学生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关注时政热点话题,所以关注并获取有效热点地理信息主要还需教师来完成。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位地理教师都应积极关注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地理问题并及时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然而,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不能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转述当时所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热点新闻,而是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从纷繁的热点问题中挑选出与课程标准契合度高的话题,并以其为主题,搜集整理出相关资料,形成专题阅读材料供学生复习参考。

1.信息获取渠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一则时政热点一出,网上即会有各家媒体各个渠道竞相报道,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与地理相关的信息,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辨别和筛选。这对于一线高三教师来讲,无疑是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所以,很多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不得不简略地向学生传达相关时事热点,甚至在教学压力下放弃对热点地理问题的探究。相较于新闻媒体报道,比较知名的地理学科网站、地理相关微信公众号和地理类杂志期刊值得一线教师借鉴。学科网站有地理学科网、组卷网等,网站以考点、知识点、章节为检索目标,会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微信公众号有“匠心地理”“讲地理的乔教师”“吾遥地理”“湘说地理”“星球研究所”等,公众号文章紧跟时代节奏,且与地理学科知识的契合度非常高。地理类杂志中最值得推荐的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着重挖掘中国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以发现尚未被广泛知晓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报道中国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社会影响、跟踪重大工程等种种方式,得以深度参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仅能传播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4]。高三教师可订阅《中国国家地理》,借鉴其中的好文章为学生做专题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复习备考。例如,我校利用《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第1、2期“江苏专题”精简编排了阅读材料,而这份材料也在2022年江苏高考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合题第二题分别考查了江苏平原的成因、江苏经济发展的特征、江苏产业发展建议,这些在杂志中都有体现)。

2.重要热点筛选

那么如何在海量的时政热点中筛选出与课程标准契合度高且易出题的热点地理问题呢?教师可按一定的标准对热点地理问题进行分类,再从每个类别中挑选出涉及重要考点的热点问题。热点地理问题一般可分为区域热点、时间热点和综合热点。根据蕴含的考点,热点问题也可分为涉及区域的热点问题、涉及地理原理的热点问题、涉及重大影响意义的热点问题、需要把握产生过程的热点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专题分类,或按教材章节分类,或按高考试题涉及的专题分类。各校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选择可行的分类方式筛选出重要的热点问题,然后组内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编排成专题阅读材料。如我校按高考试题涉及的专题对热点地理问题进行分类,在复习“产业区位选择与发展”这一专题时,适时地插入“东数西算”微专题,既强化了本专题的考点“工业区位选择”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联系了专题“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地理”相关考点也得到巩固和强化。“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后的又一项超级工程,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所以“东数西算”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重要热点地理问题了。

3.热点专题编排

教师精心筛选出的重要热点问题以何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既然是重要热点地理问题,那么课堂简短的介绍或者以习题为载体简单的训练都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为了充分体现热点问题的价值,应采取编排专题材料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与重要考点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材料。为增强材料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材料内容不能照搬新闻摘要或公众号文章。材料内容需根据其涉及的重要考点进行编排。如针对“东数西算”热点问题,我校组内教师首先围绕该热点进行集体备考,讨论其涉及的具体考点,然后分工合作,每位教师分配几个考点各自搜集整理材料,最后汇总到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整理删减出一份完整的阅读材料。一般一个专题内容控制在4页A4纸左右,根据具体专题,内容会适当增减。如上文所述,“东数西算”涉及考点“工业区位选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中国地理”等。我们以这些考点为核心,梳理阅读材料,但不完全以其为主题,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出相关的考点。所以最终“东数西算”专题阅读材料的内容确定为以下几个模块:“东数西算”是什么、“东数”为什么要“西算”、全国布局和考虑(为什么布局8个算力枢纽和10个集群)、“东数西算”将带动哪些产业发展、算力枢纽和数据集群布局举例。

(二)学习热点专题材料,思维导图反馈学习成果

热点地理问题可作为课堂导入材料,也可作为课堂某个知识点的情境材料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对于那些涉及较多地理考点的重要热点地理问题,如果没有提前了解相关内容,即使以微专题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学生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复习巩固相关考点,更难对其做深入的思考,将其与其他考点建立联系。所以,为培养高三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课外独立自主阅读时间学习,对学习材料做系统性阅读,并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及时反馈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真正发挥热点问题的价值。

1.阅读时间安排

高三复习的教学计划基本是按三轮进行,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二轮复习难度增加,注重精讲精练,以专题复习为主;三轮复习主要是最后阶段的冲刺模拟训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尤其是三轮复习基本是穿插在二轮复习中进行。在如此紧张的复习节奏中要细致全面地复习热点地理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我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近年热点地理问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影响力,从一轮复习开始就将热点地理问题安排在教学计划中。我校周内教学安排紧凑,但周六周日给学生预留了大段的自主复习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复盘一周的学习内容。我们地理组就将热点地理问题复习模块中的自主学习环节安排在每周六和周日。全组教师通力合作,每周为学生编排出一份热点地理专题材料,安排学生利用周六及周日自主学习时间阅读学习,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必须体现出个人的思维过程。

2.思维导图反馈学习成果

没有反馈,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为了后续的教学计划能有效进行,我们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制作指导,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将大脑的思维过程直觀化、具体化,用以表达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为了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学习成果反馈环节中,我们选取运用价值明显的思维导图教学法。首先,思维导图可体现要素的综合,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地理要素清晰地呈现在图式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厘清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次,思维导图能体现时空的综合,用思维导图推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学生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并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演变的规律;最后,思维导图能体现地方的综合,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表明我们不能脱离地方研究地理,用思维导图分析地方地理环境各要素及相应的时空变化,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区域的人地关系。当然,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割裂、独立存在的,所以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念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3.教师评价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的思维导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着力点。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思维导图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完成度较高,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热点阅读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发散思维,建立以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网络。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完成度较低,有的学生会以热点问题为出发点,将阅读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缺乏思维过程,显得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比较僵化,没有灵魂;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会以“不熟练”或“不会”为借口抵触制作思维导图,或抄写热点相关笔记,或借鉴甚至炮制他人的成果应付了事。

那么,面对不同的思维导图,教师该如何评价呢?思维导图的制作由热点专题材料而来,我们期望学生能从较大的信息量中剥离出重要的要素,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是体现综合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教师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一是质量,包括全面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全面性包括要素要多样、时空角度动态分析、紧密结合地方特征;层次性指分析过程要主次有序,要体现因果、时间、由浅入深等逻辑关系;关联性指主题有整体性分析(多个维度),还能体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二是过程,包括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和呈现方式,完整性主要从字迹、利用到的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来评价,呈现方式主要看学生制作的图式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多样,内容呈现方式上是否多样、是否符合主题分析的需要[5]。依据这样的评价指标,教师可为每位学生的思维导图给出更加具体的评价,也会给学生更明确的指导。

例如,很多学生以“东数西算”为主题,发散思维,梳理出“东数西算”的概念、建设运营的影响因素、建设运营的意义等。很多学生建立起“东数西算”与产业转移之间的联系。部分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分析8个算力枢纽和10个数据集群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比其相较于周边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部分学生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东数西算”的区位条件、对“东”“西”和国家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对比“东数西算”与传统产业转移的差异等。思维导图的全面性、层次性、关联性在学生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而且他们作品的呈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发现,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而且自主创建的知识体系也远比我们强行灌输的牢固得多。

(三)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地理复习训练

学生自主学习专题阅读材料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微专题的形式展开地理复习训练,对于真正把握热点地理问题和切实提高学生高考解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选取适量的高质量的训练题对相应考点进行巩固强化。

1.专题巩固重难点

学生思维导图中体现的对考点理解的不足之处即是接下来课堂中教师需巩固强化之处。如分析数据中心布局的区位条件时,很多学生按传统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从土地、原料、燃料、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政策、经济水平、劳动力、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虽然思考全面,但没有理解“东数西算”所涉及的数字化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那么,教师在微专题中可分析归纳出国家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的三大要素是土地、电力和气候。由此拓展,对比不同数据中心建设的区位优势时,可结合当地的环境从以上三个要素重点分析。再如,“东数西算”建设的意义不只体现在对“东”“西”的影响,也体现在国家层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在资源配置、能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当然,每个班级的学情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可对微专题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自己班级的学情,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另外,根据课前批阅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的情况,教师可在课堂或课下,对不同学生给出相应的指导。面对抵触制作思维导图的同学,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演示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并说明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面对思维导图没有“灵魂”或完成度不高的同学,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板书或解题多加示范,我们不需要求学生统一思维导图的图式结构,而是要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发散思维,创造出有效的、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为避免学生思维的僵化,教师在解题分析过程中要强调思维训练,对任意支点的知识、考点都要进行横向对比、纵向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加工、重组甚至创造能力[6]。

2.习题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主要针对从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中发现的重难点,强化训练题型不限,可用选择题或综合题当堂巩固或课后完成,也可要求学生结合微专题对自己的思维导图再次补充完善。在选取题目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问题的基础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导图的结果选取大部分学生忽视的或把握不好的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内容。二是问题的典型性。教师选取或设计的问题既能考查主要的考点,又能锻炼学生某一类问题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三是问题的综合性。某一热点问题与其他热点问题可能存在关联,或者某一热点问题涉及多个考点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备题。四是问题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热点问题的训练题应注意在立意、思维、题型等方面的创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高考要求。

例如,课堂中我们将重点考点与学生再次梳理巩固后,根据江苏高考的要求,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如“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的分布特征”“与东部相比,西部大力发展数据处理的原因”“‘东数西算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总体布局的积极意义”等。我们复习的内容恰好与2022年江苏高考最后一题的1、2小问“与传统产业相比,东数西算能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从环境,资源角度,分析长三角周边地区没有算力枢纽的原因”有相同之处,这也体现了我们热点地理问题复习的有效性。

結束语

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变化最大的是“结合相关材料”中的“材料”本身,情境材料日新月异,材料呈现形式和提问方式也是推陈出新。重要热点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但最终是否会考以及如何考查无人能确定。所以穷尽所有热点地理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呈现重要热点地理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减轻心理压力,缓解面对陌生情境的紧张情绪。但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热点地理问题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用“不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对“变化”的热点地理问题,让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时代节奏,与时俱进,形成符合新时代的正确价值导向,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所提出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沈周兰.高考地理热点与高中地理课标契合度分析及教学启示[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0.

[2]喻子祺.考生如何克服考场紧张心理[J].学习月刊,2016(2):64-65.

[3]刘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地理味儿”[J].编辑学报,2019,31(6):600-605.

[4]刘海波.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高考地理复习策略[J].读写算,2021(20):205-206.

[5]顾成云,杨叶.具有地理综合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地理教学,2021(19):4-9.

[6]谭冰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一轮复习的实践及反思[J].地理教育,2021(12):37-39.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
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
高三英语复习策略探析
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生物中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对口单招《电工基础》复习策略
2017届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策略
二轮力学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