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2022-05-30 19:59张永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7期
关键词: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张永红

[摘 要]建设在项目式学习基础上的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合活动、环境、评价为一体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课程。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和渗透的过程,主要以项目式活动为课程实施平台,以综合性实践为课程实施基本途径,以研究性学习为课程主要实施策略,开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关键词]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1-0083-03

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提出,基于“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学生发展培养目标的理念。该课程建设包含三个重要元素,即项目式活动、综合性学习与活动课程。

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阐述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策略。

一、紧扣项目式活动,搭建课程实施平台,体现活动文化特征,形成校本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项目层级体系

项目式活动的提出与实施,源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的需求,是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产物。项目式活动,一指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从分门别类的事物中选取研究对象,去研究实践,去发现创作,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有整体的认知和深度的理解,并产生实际的作品,如方案、报告、模型、图样、产品等,呈现出的是项目式活动的研究性;二指学生的研究实践行为,应是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背景下,融教师导向指导和学生自主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呈现出的是项目式活动的活动性;三指所选取的研究事物,其本身应带有主题文化元素,这使得项目式活动在本身的研究性和活动性两个特质上增加了文化性元素。

结合上述项目式活动的三性,如何建立项目式活动的课程实施平台?

1.建构学校大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项目式活动课程层级体系

(1)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确立如下项目式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①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场馆活动和主题研究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②责任担当: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收集的信息,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④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創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等。

(2)挖掘项目文化内涵,遵循上述课程总体目标,并结合区域文化特点,构建学校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学期大主题,实现主题“两化三性”。“两化”:一是本土化;二是校本化。“三性”:一是项目文化性;二是学科兼容性;三是探究延伸性。

(3)凸显活动课程性质,以学校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学期大主题为统领,组织设置学校各年级活动项目主题。

基于年级活动项目主题,引导学生自组合作建立课程活动小组,拟定项目小专题,由上至下形成阶梯式项目体系。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结构如下。

[“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大主题)

“绿城花叶·拓染”(一年级主题)    “壮锦·巧绘”(二年级主题)

“大桥·绘制”(三年级主题)     “绿城鼓韵·制作”(四年级主题)       “干栏式建筑·组搭”(五年级主题)

“南宁的桥·仿真”(六年级主题)

凌铁大桥(小组1)  葫芦鼎大桥(小组2)  英华大桥(小组3)

五象大桥(小组4)  南宁大桥(小组5)  良庆大桥(小组6)]

2.把握项目设立根本,遵循项目设置要求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出发,以学生的好奇心触发他们深层的兴趣、情感和思维,由问题的提出择选研究对象,确立研究项目,这是项目式活动在主题确立上的一个根本原则和途径。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仿真”的主题设置起源与延展。

该项目的设立,源自学生的偶然兴起和延展的兴趣:在过往开展的“五象湖公园建筑寓意和对周边宜居生活的影响”等校外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南宁市宜居环境一直怀有较大的探究兴趣,还对南宁市民生广场江岸上树立的一块高近10米、正面书有一个大大“邕”字的石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走进图书馆,通过文献阅读,开展对南宁的简称“邕”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邕”,从川从邑,是一个会意字,意为四方有水环绕的城邑。南宁古称邕州,现在称为邕城,是因为南宁的母亲河——邕江贯穿于整个南宁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探究下,矗立于邕江上的各式各样的桥便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便以“南宁的桥”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

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凌铁大桥”“葫芦鼎大桥”“英华大桥”“五象大桥”“南宁大桥”和“良庆大桥”的仿真模型现身于“百里邕江”,与五年级的“干栏式建筑·组搭”实现桥居融合的壮美画面时,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和激动,伴随而来的是更深入的思考和困惑:为什么一条江要建这么多座桥?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桥分别建立在这些不同的方位上?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建桥?我可以设计一座怎样的桥?……深度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开展延展性研究活动的兴趣。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进行延展性的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研究报告与我的创意”。

二、以综合性实践为课程基本途径,创建活动人文环境,凸显校本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育人特色

综合性实践是开展项目式活动的基本途径,其实践场所应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制作、体验等实践活动,故紧扣学习主题,以利于主题阅读、便于信息搜索、适宜探究体验和实现报告交流为标准,体现人与环境融合下的综合育人的项目文化特色环境的创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研究对象为联结,勾连校内外实践活动场所,有机融合校内外资源,创建适宜活动环境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仿真”项目实施环境的构建范例。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广西图书馆等场所开展以“南宁市的桥”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在强化学生专项信息搜索的意识与能力的同时,为项目实践奠定认知基础。

(2)以学生研究对象“南宁市的桥——凌铁大桥、葫芦鼎大桥、英华大桥、五象大桥、南宁大桥、良庆大桥”为校外实践活动场所,弥补校内资源不足的短板。

2.以校园主题成果展为联结,勾连“研究”与“展示”,创设活动环境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举办的校园“百里邕江·桥”模型联展,就是典型的示例。

以“江·桥·人家”为创意策划,创意“拷贝”南宁市的桥,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南宁市各式的桥横跨百里邕江江面,与河流两岸干栏式建筑融为一体的模型进行展示(如下图),更令学生有创作的成就与惊喜,有持续探究的欲望与激情。

3.以研究内容的纵深延展或外延扩展为联结,勾连“学期主题研究”与“寒(暑)假延伸探究”,激发持续研究实践的热情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仿真”的延展研究——“南宁的桥·研究报告与我的创意桥”。

4.以跨学科指导小组为联结,挖掘校内外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人才资源,创建综合育人的项目活动文化环境

综合育人是项目式综合实踐课程实施的突出要素。成立跨学科教师课程指导小组,吸纳多学科教师参加以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资源人才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活动的开展,不仅体现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综合性,而且彰显校本课程综合育人的文化环境特色。

正如学校一位教师在总结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南宁市南湖小学海茵校区“创意生活  话南宁”大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六年级“南宁的桥·仿真”综合实践活动所言,“南宁的桥”的探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指导,如数学计算的比例,科学思维的指引,美术技艺的绘制,语言文字的表达……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课程要打破学科的界限,找到课程要素的内在联系,加强各个学科之间、课程内容与个人学习之间、课程内容和校外经验之间的广泛联系。课程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关联与整合成为课程实施的常态。课程成了师生共同演绎一场知情意行的旅行,有知识的学习、情感的熏陶、志向的融合,更有实践的锤炼,这也是课程环境下的人文文化彰显。

三、以研究性学习为课程主要实施策略,设计活动计划评价表,创建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导向与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是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策略,而鉴于评价的导向功能,课程的评价应与课程实施环节、实施结果紧密联结。故此,关注活动过程,创建展示平台,突出激励机制,是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明确课程总体设计的成效评价指向标准,规范课程活动环节设计

(1)将项目式学习核心课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明确事项、界定问题—探究问题、提出创意—论证创意、形成框架—产生作品、展现互动”设定为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设计成效评价指标。

(2)结合上述指标,关注活动过程,以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五环节,即“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组建小组—分析问题,确立步骤,制订计划—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完成报告—开展汇报,交流评价,分享成果—延续探究,校外研学,反思改进”,设计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建设递进式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活动环节长短期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课内探究与校外研学相结合。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仿真”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就充分体现出该项目式学习活动,从操作类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提升发展至创作类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六年级“南宁的桥·仿真”综合实践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2022年1月):召开年级教师会议,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学生需求调研活动,确立研究主题——南宁的桥,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课程。

第二环节(2022年2月):开展寒假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初识南宁的桥。

第三环节(2022年3月):利用课内外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绘制设计图,制作模型——“南宁的桥”。

第四环节(2022年4月):展示汇报,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第五环节(2022年5~8月):延展探究,开展“南宁的桥,便利的桥”调查活动,为下半年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研究报告与我的创意桥”奠定研究基础。

2.结合课程活动环节要求,以任务分解完成为主要评价内容,关注学生过程表现和实践成果的梳理总结与汇报,设计学生任务实施与完成评价表,并依据评价表开展课程实施导向与学生在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工作

学生任务实施与完成评价表本身就是学习方法的导向、学习意识的培养,评价表本身体现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是否懂得学习:既对学生的研究提出要求,不强调最终的结果,又重视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感悟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引导学生进行延展研究的激励。例如“南宁的桥·仿真”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实施与完成评价表的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凸显。

3.借助评价设计导向表,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

设置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难点。项目的确立起源,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性引导是以保护他们最珍贵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自尊心)为基础的。

例如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的“创意生活 话南宁”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南宁的桥·仿真”,看似一项如复制粘贴似的“南宁市的桥”的“仿真”制作活动,但从学生研究心路历程的汇报来看,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获得价值体验比完成成果制作更有意义。

总之,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项目式学习的活动变身,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和渗透的过程,是活动、环境、评价“三位一体”的融合。

(责编 韦淑红)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课题编号:2017A014)“‘阅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南宁市南湖小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