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英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也带来较大的影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衍生出很多新颖、个性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微课即为其中之一。同正常课堂相比,微课具有容量小、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集中等特征,正在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探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微课资源的路径,并分享部分个人建议,以飨读者。
关键词:微课资源;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微课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改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碎片化呈现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地积极融入微课资源,带领学生在微课视频辅助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的奥秘,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微课资源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课制作水平不高
微课资源的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反馈等类型的教学资源。由于微课资源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事物。微课视频的制作,对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很难设计、制作出完美的微课视频,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主题不够明确、呈现方式不恰当、内容不够精确、时间控制不好、配音存在问题等,这会影响到微课资源的正常运用,难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助力。
(二)微课设计缺乏系统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属于整个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而教学设计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育对象,有效合理地安排整个流程,以此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步骤、方法、工具和时间等。有的教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时缺乏系统性,通常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没有对教学设计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学情相悖的现象,导致微课资源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流于形式。
(三)微课资源融入路径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设备逐渐成为各类学校在教室中标配设备之一,这为微课资源的融入带来极大便利,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但是,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虽然不少教师也意识到要主动融入微课资源,但是因为缺乏对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只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融入微课资源,这样显得形式较为单一,没有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相互配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无法长时间维持。
(四)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资源的出现更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对微课资源的使用方式不够恰当,当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提供的自我消化时间较短,仍然以教师的自我讲授为主,这就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还影响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拓展。
(五)微课资源整合不够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高中数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要求,需要大力倡导微课资源的融入,而且学科教学同信息技术相整合是“互联网+”模式下的必然产物。从微课资源的融入现状来说,高中数学教学同微课资源整合不深入的问题相当普遍,更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微课资源融入数学课堂上,简单地理解为信息化教学,甚至融入的微课视频、课件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脱节,缺乏针对性,这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常学习[1]。
二、微课资源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精心制作微课视频,真正助力数学教學
要想通过融入微课资源助力高中数学教学,教师首先需精心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如果自己信息技术水平不够高的话,可寻求其他教师或信息技术教师帮忙,学校也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一起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定微课内容,认真筛选微课资源,并根据课本知识选择图片、动画与影视资料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真正助力数学教学。
例如,在开展“基本不等式”教学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的过程,是高中数学中解决最值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围绕教材展开调查与研究,选择微课制作的内容与资料,从赵爽“弦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赵爽“弦图”的构成,思考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感受几何直观利用面积关系证明相等关系,指引学生从“弦图”的构成中面积关系猜想不等关系、利用几何画板观察等号成立的条件,使其对猜想进行严格证明,并多角度证明重要不等式,对引例“弦图”等量关系进行放缩得到不等关系。如此,教师选取图片资源引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渴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和思考微课视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助力。
(二)在导课环节融入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同初中相比难度更大,抽象性更强,不仅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要求更高,这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被激发,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面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融入微课资源设计新课导入的方式,在新课开始环节,先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微视频,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揭示新课主题,由此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其快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2]。
例如,在实施“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先在微课视频中播放两个片段,第一个是一种细胞分裂时的视频,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二次由2个分裂成4个,第三次由4个分裂成8个,以此类推继续进行下去;第二个是《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动画,意思是每天都取木棍的一半,一直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完。引出问题:假如第次分裂得到个细胞;设木棍原长是1,第次剩下的木棍长度是,与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利用有趣的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搭配文字讲解,让学生厘清所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相应的式子。接着,教师指出这两个表达式都是函数,要求学生找出共同特征,使其发现自变量都出现在指数位置。这时,教师指出假如将它们的自变量范围都推广至实数R,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指数函数,由此通过融入微课资源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微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力,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还极易陷入学习困境之中,使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甚至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引入微课资源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微课中的视频、动画、图片,再搭配语言描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究,使其学习效率更高[3]。
例如,在“任意角”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微课中播放一段体操比赛的视频,搭配动作讲解,引出术语“转体720°”“转体1080°”,由此创设情境,询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大于360°的角吗?学生先观看视频内容,再罗列出生活中的现象,如跳水比赛,摩天轮、轮胎和风扇叶片的转动等,使其发现角已经超出原有的概念,让他们意识到角的概念需要推广。接着,教师在微课中播放齿轮转动的视频,带领学生认真观看,在情境中适时指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没有任何旋转是零角,引导学生将角的概念推广至任意角。之后,教师在微课中播放动画,在⊙O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旋转,该如何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同步展示动画,让学生通过角的变化进行刻画,从而发现圆周上点的运动同角的关系。
(四)针对重点难点知识,巧妙融入微课资源
数学属于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重点、难点内容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障碍。为强调重点与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与制作微课,以微视频的形式来展现,帮助他们顺利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到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时,应当融入微课资源,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通过五分钟左右有针对性地讲解某一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性,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4]。
在这里,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学为例。教师需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借助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体会函数思想、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难点是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系;据此搜集材料、整合资源,制作微课。课堂上,教师先在微课中播放动画,类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提出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之间联系的思考,引发学生以类比视角来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活化他们的思维。接着,教师利用微课动态展示二次函数的零点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之间的关系,通过滑动条改变二次函数中的系数,让学生直观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感悟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素养[5]。
(五)合理融入微课资源,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高中教育中,数学是一门主要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科。数学知识受自身枯燥性、抽象性等特征的影响,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和无趣,即使教师采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学生还是表现得不够积极与主动,甚至无法完全听懂和透彻理解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所授内容合理融入相应的微课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转变知识展现形式,帮助学生扫除疑难障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6]。
例如,在讲授“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过程中,教师先在微课中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的鞋盒、正方体的魔方、棱柱、棱锥和棱台等,询问:要想将这些物品涂色,该怎么办?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且结合生活常识讨论,发现涂色时与这些几何体的各个面的面积大小有关,由此引出几何体表面积这一概念,让结合教材内容理解什么是几何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在微课中以动态形式出示:把棱长是2的正方体ABCD—A'B'C'D'沿平面A'B'D'截去三棱锥A'—A'B'D',引出问题: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由学生动笔计算,教师巡查,注意纠正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一步理解表面積的含义,让学生在计算时要谨防重复或漏算,掌握计算几何体表面积的方法。随后继续融入微课资源,带领学生学好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日常使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通过融入微课资源助力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以及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仅在课内融入微课资源,还要拓展使用范围,融入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环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事先制作好微课视频,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资源之一,在课后把同本节课有关的微课资源共享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利用课下时间自由观看,当作复习资源来使用,借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牢固掌握数学知识[7]。
例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本节课主要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以及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模型。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精心设计微课,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要求他们提前观看,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使其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教师通过融入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过程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在课后,由于等差数列类问题解答步骤很是烦琐,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很严,他们在课堂中往往很难透彻理解全部内容,教师可利用微课对数列的重难点内容详细讲解,结合例题介绍裂项法、错位相减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另外,学生可综合使用课前、课中的微课总结课程,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回顾,让学生形成自身知识体系。
结束语
融入微课资源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形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接受新事物,将微课资源融入多个教学环节,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微课资源助力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彦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2(16):28-29.
[2]胡静.引入微课精准讲解: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9):25-27.
[3]吴玉辉.浅谈大数据时代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99-100.
[4]张伟.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25-26.
[5]许立玲.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23):149.
[6]郑荣武.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9):101-102.
[7]马富强.新课改背景下微课辅助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1(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