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指导方式分析

2022-05-30 10:48张丽丹
高考·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新写作教学高中

张丽丹

摘 要:教育“三新”指: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三新”教育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育人方法与机制,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点培养、對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以及对课堂发展质量的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将从“三新”教育的背景出发,结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将“三新”教育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将目光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作文能力的提升上,希望可以借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帮助学生建立高效作文、深度作文的认知与思维。

关键词:“三新”;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指导方式

从当前高中生的作文能力以及写作水平来看,部分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和解决。而且,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普遍认为作文课难开展、难推进、难延续。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于作文这一话题都比较敏感,且教师与学生对作文的认知与态度出现了偏差。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建设,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对于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出了深入思考,制订了相应的方法和计划,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了较好的功能与效果[1]。而在“三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指导就是一种受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青睐的应用方法。从本质上分析,通过“三新”教育背景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传统的作文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全新作文思路的构建与应用。另外,从思辨性作文的写作角度来分析,思辨性作文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延展性和问题探索精神,而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有难度的[2]。因此,借助“三新”教育背景在高中作文课堂中开展思辨性作文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

一、现阶段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的问题探究

(一)作文教学理念创新度有待发展

近年,写辩证性作文成为高考的热点,能写出辩证性作文往往能拿到高分。现实是很多学生不会活用素材,头脑中没有建立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联系的辩证分析的思维,学生不能有高度、有深度地深入分析问题。在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应用“讲素材—读范文—做分析—列提纲—写作文—搞讲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3],虽然这一作文流程相对健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长期处于这一学习环境中,难免会对其产生厌倦心理和麻痹情绪。而且,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作文素材的设计、主题的设计、内容的设计等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特别是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作文写作方式的时候,由于教师应用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出现了“学写作文和写作文两行皮”的情况,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与能力,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辩证性思维?如何借助“三新”教育背景,对学生进行全新的作文教学工作?并且要重点探究“应该以怎样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怎样的作文教学路径,从而实现学生作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发展”。

(二)作文教学课程创新度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按照既定的“讲解套路”为学生提供教学和辅导,特别是在“讲素材”和“读范文”的教学阶段,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外界的教学素材应用能力不足,以及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掌握深度不够,从而限制了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拓展能力。如,部分教师在“讲素材”的过程中,会直接从语文课本中挑选素材对学生进行讲解,或者部分教师会选择学生学过的文章进行素材的讲解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素材兴趣程度较低,而且由于学生已经学过相关文章,因此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固化思维”,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的桎梏和羁绊。所以,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融合“三新”教育背景构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的思辨性作文教学路径。

(三)作文教学技术创新度有待提升

对于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者是思维认知较为固化的教师而言,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应用教学工具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不足和行动缺失。特别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背景、多媒体教学技术、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微课教学语言、融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新技术已然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拉动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合理的应用,那么学生的作文能力必然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无法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在后续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若想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需要重点研究“如何结合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以及如何在新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构建全新的高中语文作文课堂环境与氛围”。

二、“三新”背景下思辨性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基于“新理念”,优化教学思路,突出思辨之“点”

新理念,换言之,就是鼓励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全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对科学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解、学习并深入掌握,从而将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工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新理念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端正教师的教学认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路径,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素养与学习意识的调整和规范。结合“三新”教育背景,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中开展思辨性作文教学时,需要借助“新理念”的应用,重点突出思辨性作文的“思辨之点”。所谓思辨之点,主要指的是学生对思辨性作文写作意识的养成,知道从何处“辩证”,在表面看似没有矛盾的问题中发现矛盾。借此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撷取思辨性的素材,然后将之融入作文中展开设计和应用。如,教师在以《拿来主义》这一文章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主动为学生抛出一个“思辨话题”——“同学们,我们从鲁迅先生的口中了解到了什么是拿来主义,那么,我们可以对‘送去主义进行分析与阐述吗?”基于教师的这一简单问题,此时一个具有思辨性的作文话题便已经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结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考如何从鲁迅先生写拿来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送去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并且会思考如何用实际案例来佐证。

在这一教学中,教师有效摆脱了传统模式下的作文教学桎梏,实现了对作文教学“思辨之点”的体现,通过简短的问题,为学生的作文提了“点睛一笔”。

又如,2022年3月的福建省检作文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方正的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有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先进文明的贡献。比如,“仁”,表示生而平等,传达出兼爱的精神,不断地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赋予新的能量。研究发现,“和”“信”“众”“奋”“新”都是历代青年使用的高频汉字。

请整体把握字云图的内容和寓意,从中选取三个高频汉字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很多学生会选三个汉字,形成有机联系,完成作文。标题如:“以‘和众奋谱写新中国新时代之华章”“踔厉奋发拓新变,合众之志献盛世”等,符合题意但缺少辩证思维。这个同学写“和而不同,信而不盲从”;要以“和为贵”,但是要有自己的立场,要讲“诚信”,要相互“信任”,但是不能盲目信任,一味相信他人。这样思考就很好地找到了辩证之“点”,能一分为二,从对立、统一、联系的辩证角度写出有深度、有高度的思辨性文章,获得高分。

再如,“快与慢”“德与才”“成长与见识”“得与失”“经济与环保”“科技与人文”等,都需要教师优化新理念、指导学生找到思辨之点,挖掘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再由辩证点出发寻找素材生发论证,让学生思维更上一层楼,走向立体与辩证。

(二)借助“新课程”,明确教学路径,确保思辨之“实”

所谓新课程,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展教学内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实效性。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对于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以及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和引导意义。同时,在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共情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推动课堂的整体建设有重要的支持和帮助效果。正如同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融合思辨性作文的新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够让学生明白“原来作文还可以这么写”,这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作文写作方式和作文架构思维具有一定的纠正意义。在基于“新课程”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素材。在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素材的有效选择。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后都阅读什么课外书。假设学生在课后阅读科幻类的小说比较多,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其融入课堂中展开教学。如,假借《三体》这一小说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当教师提出这一教学素材之后,学生就已经眼前一亮,随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三体》中故事情节的分析与讲解,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必然都会集中起来。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一个写作主题——“同学们,在《三体》当中有很多任务角色,那么你认为罗教授到底有没有完成‘拯救地球的任务呢?如果有,请问是为什么。如果没有,请大家举出一个类似的案例来佐证它。”此时,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有的肯定罗教授在拯救地球过程中付出艰辛努力,也有的表示对罗教授拯救地球不力而提出批评意见。但是,当学生想要借助类似的案例来表述罗教授力挽狂澜最终无济于事的内容时,却迟迟无法下笔。在此,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抛出一个具有思辨性的人物角色——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老人。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因为从圣地亚哥老人身上,学生可以看到罗教授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而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但是虽败犹荣。基于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内容与素材的创新,同时也有效地体现出了“思辨之实”——学生内心中对矛盾的分解与组合。

(三)通过“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延续思辨之“本”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发展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各类教学设备与工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应用新技术对课堂进行架构,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电子白板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对思辨性作文写作方式的了解深度,以及强化学生对思辨性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师在采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技术重点体现“思辨之本”——通过拓展学生学习范畴与开辟全新学习领域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思辨,自主地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写作的观点。如“中外小说当中的女性命运异同性”。此时,学生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网络环境中的书等进行整合,并且会对其进行分类和处理,然后对书中的女性人物角色展开分析,从而了解中国与国外女性在面对个人命运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表现出了什么不同,又反映了什么問题,从而体现了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观念。如,有学生借助网络引擎搜索选择了安德烈·纪德的《窄门》、有学生借助电子白板选择了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有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选择了贾平凹的《暂坐》,还有学生借助微课教学素材选择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凡此种种,均是体现新技术在高中作文课堂中应用功能与价值的途径,同时也是拓展学生学习范畴的方法,更是帮助学生构建“思辨之本”的重要举措。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个人的需求出发进行作文创作,而且可以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展开思辨。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较为松散,但是整体教育背景则变得更加灵活,同时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也越发广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新”教育背景下教师在高中思辨性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理念来构建课堂环境,结合新课程来体现教学素材,融合新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基于此,“三新”教育背景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与应用,学生的思辨性作文能力才能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在“三新”教育背景的应用中,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自主构建思辨性作文的写作思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吴曼.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2):127-134.

[2]王云峰.语文教学基础[M].长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潘琪.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思”与“辩”[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3):57-58.

猜你喜欢
三新写作教学高中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