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钥,打开古典名著的阅读之门

2022-05-30 16:05郑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贾宝玉放风筝

郑玲

古典名著是中华悠久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学生品味语言、提升表达、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入选教材的古典名著,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不仅有着浓郁的人文内涵,同时承担着语文要素落实的重任。统编版教材编者就从古典四大名著中分别编选了四个片段作为课文,组成了五下第二单元,即古典名著单元。由于古典名著的阅读对于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不能人为地制造心理压力和负担,而需要尝试着让学生轻装上阵,这就要着力从一个“趣”字入手。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推动和指导古典小说阅读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拉近与名著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从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树立自主性阅读古典名著的自信。笔者下面以这个单元中《红楼春趣》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有据猜测,品味表达“趣”言

猜测性阅读,是学生基于已经掌握和获取的知识信息,对后续内容进行合理性推测的阅读策略。这种策略不仅需要学生思维意识的运转,同时也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趣读古典名著的有益尝试。

首先,古典四大名著虽然都是白话文小说,但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差异,很多表达都与当下有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一些生僻字词,完全凭借教师的讲解或者告知,是不切实际的;每一处都要查阅工具书,也不符合阅读长篇古典名著的节奏。因此,学会猜测性的阅读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红楼春趣》中有这样一句话:“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这句话中的“恰似”看似简单,但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甚至很多学生还是首次接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这种猜测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寻相似的语言表达词汇。“恰似”这个词语,可以根据三年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中习得的“拆字解词”法,将其拆分为“恰如”“好似”,从而大体将其理解为生活中常说的“好像”之意。其二,可以整合具体语境印证。联系生活展开的猜测,虽然有根有据,但毕竟是一种猜测,还需要将其意思带入具体语境中加以检测与印证,比如将理解的意思植入原句,看其表达是否通顺,是否存在意思上、逻辑上的差异、混乱,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现象。类似于这样的语言在《红楼春趣》一文中并不在少数,比如“豁喇喇”“飘飘飖飖”等,都可以运用这种猜测性的阅读策略展开。

其次,统编版教材除了本单元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编选了节选自名篇名著的文章,其目的就在于借助一个节选片段,帮助学生凭借“点”关注完整的一个“面”。因此,教学名著单元中的课文,师生都不能仅仅将关注的思维局限在文本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将认知伸向整本书。因此,这种猜测性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用来理解语言特点,同时还可以对相关的情节和内容展开猜测。比如课文中放了风筝之后,林黛玉的病真的就能好吗?究竟有没有好呢?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后来又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学生思维兴趣高涨时,将思维的触角伸到课文之外,伸向整本书之中。

二、资源融合,探寻情节“趣”事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小说中的情趣自然主要源自其中的情节和事件。《红楼春趣》中宝玉一群人放风筝的情节,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有直接联系,甚至是孩子们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照。编者之所以从整本《红楼梦》中选择这一片段,其用意正在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略读课文的类型定位入手,本着“少讲多读”的原则,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权利完全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形成独特的发现,形成自主体验。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探寻小说中宝玉放风筝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放风筝有哪些异同之处?由于有了鲜明的辨析和参照对象,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向更加鲜明,他们纷纷从文本语言和教材插图入手,开启了自己的自主性阅读之旅,并形成了丰富的发现:相同的是,人们在放风筝时的快乐和趣味是永远不变的;不同的是,宝玉家风筝的形态丰富,取风筝的过程一波三折,同时放风筝还意味着将霉运放掉,寄托了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机拓展课后“阅读链接”中林庚的《风筝》一文,要求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次统整对比古今“放风筝”,让学生认识到古往今来,放风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和文化,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放风筝的方法也完全迥异。

由此一来,从教材中的课文,到“阅读链接”中的拓展,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形成了碰撞与交融,在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中,文本内容在学生阅读意识的整合下,糅合了生活经验,形成了多样、独特的个性化体验,将学生的认知浸润在课文叙事性的语言之中,悄然间将“趣”字渗入学生的意识之中。

三、深化认知,体悟立体“趣”人

阅读小说,要关注“情节”“人物”“环境”三大核心要素,同时“情节”的设置和规划、“环境”的渲染和营造,其核心用意都是为了刻画更加多维、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课文中的贾宝玉,不仅是《红楼春趣》一文的主人公,更是整部《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理清情节、感知内容板块中,学生基本能够初步感受到课文所敘述的事件之“趣”,主要在于贾宝玉作为少年,有着率真、活泼、可爱的个性——这也是当下五年级学生所共有的个性特点,易于唤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共鸣。

鉴于此,教师就可以设定以“人物”为轴心点的自主性阅读结构,鼓励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贾宝玉的哪些言行与现在的我们很相似?比如看到别人放风筝,自己心里就痒痒,看到别人的风筝漂亮,就喜欢得爱不释手——贾宝玉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特点,悄然浮现在学生的意识之中;当风筝只放到房屋高度就落下来时,居然急得直冒汗,别人取笑他时,就耍起了孩子脾性,把风筝摔在地上,还指着风筝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剁个稀烂。”活脱脱天真可爱、率性而为的特点,更贴合了五年级学生的心理。但对于人物的感知,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描述性的语言文字上,教师不妨利用学生寻找并圈画出来的语言,将学生思维朝前再推一步。

首先,基于自身认知,分享交流感受。这里不需要学生对人物进行所谓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只需要从自己的理解和生活出发,真实交流自己原始、丰富的感受,借助分享和交流,形成对人物的多维感受。有的学生从宝玉把大蝴蝶风筝送给嫣红,看出其心地善良;有的学生从丫头没有拿到自己中意的风筝却不生气,可见其没有大家公子的暴虐之气,性格很随和;有的学生则从宝玉的“急”“指”“摔”等动词中,看出宝玉毫无心机,坦率真诚……

其次,把握关键个性,深入理解人物。在多维的交流中,学生很快形成了认知共性,教师就可以紧扣贾宝玉“率真”这一极具典型性的性格元素,大量推荐相关的素材和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畴,进一步唤醒学生在趣读过程中,对人物深度探究的期待。教师可以拓展《红楼梦》第23和第35回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在很多外人看来,贾宝玉“痴呆之极”,主要就在于贾宝玉视天地万物为平等,这与封建社会一般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更将其性情中人人平等、物物平等的单纯思想凸显出来,这也就自然能解释其“率真”的本质和缘由了。

最后,基于升级认知,重新回归文本。带着对贾宝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教师没有让学生在《红楼梦》的世界中,不知疲倦地向前、向深,而是重新回顾文本,带着更新升级的认知,重新审视文本的语句,以更加清晰、立体化的认知,体悟宝玉形象,让学生对宝玉人物的感知,从单一之“趣”走向多维之“趣”。

由此一来,这一案例的教学就以教材文本为根,通过资料的介入和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体系和解读路径,不仅点燃了学生对文本人物的探究兴趣,更将学生所形成的阅读之“趣”,演化成为走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金钥匙。

四、统整联系,感知浓郁“趣”情

真正的经典小说,并不是纯粹讲故事,否则就会沦为通俗化的“故事会”,而是在情节推动和人物刻画中,揭示人物命运,折射重大命题。《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巨著,主要就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情感的悲剧走向,使得整本书更加深刻。当然,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大可不必过于解读,但也决不能避而不谈。教师需要树立从“片段”走向“整本书”的意识,为学生走进原著架设桥梁,蓄积认知。

鉴于此,教学这篇《红楼春趣》时,教师就需要紧扣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故事,感受两人之间从小相知相惜,从而为后续自主性阅读原著、铸造情感认知做铺垫。比如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聊一聊林黛玉给自己带来的印象:林黛玉非常支持宝玉把大蝴蝶送给嫣红;看到宝玉沮丧时,用真诚的语言安慰宝玉,也提出切切实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鼓励……基于此,教师还可以适度拓展原著中的资源,结合具体的素材,感知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以“统整联系”的方式,组织学生尝试将两人相同相像的语言提炼出来,在对比中发现,宝玉和黛玉之间非常默契,甚至心灵相通。由此一来,学生不仅从文本的阅读中了解了情节发展,将思维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而且从两人之间的相处、对话过程中,还探寻出浓浓的情感,感受了《红楼梦》中两大主人公之间的心有灵犀。

所谓“趣”,不仅仅是感觉层面的喜欢和感兴趣,而更应该是源自内心世界温暖而纯真的情感溯源,更应该是与自身情感的共鸣。只有如此形成的阅读兴趣,才是最持久、最有深度的。

总而言之,《红楼梦》整体上是一部以悲情为主的古典章回体小说,但教师要遵從统编版教材节选片段的用意,以趣读的方式,走进“红楼”的文字世界,带领学生感受其情节之妙趣、人物之生趣、意蕴之情趣,先蓄积在学生的认知世界中,然后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发展,再逐步向着原著中人物命运和深刻主题层面迈进。统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曾经说过:“经典的阅读,总是会遇到障碍和困难,但突破障碍、克服困难的过程,无疑又是快乐而充满乐趣的。”因此,统编版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以及古典章回体小说名著的阅读,就应该从“趣”字入手,以“趣”搭建学生向着名著迈进的桥梁。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贾宝玉放风筝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放风筝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放风筝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