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瑛
语文教学中,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并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是一个常见的话题。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对拓展性阅读进行延伸,教师就要以教材为本质来对教学工作内容进行布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实际规律,并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来促进学生发展,这样才能以课内知识阅读为基础,通过课外延伸来实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立足文本
其实阅读教学,便是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互动对话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的根基便是文本,其中的人文内涵,要求学生全面了解、正确认识、深入挖掘。至于进行拓展阅读,则能有效补充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若是和文本或主题相脱离,仅仅追求“新意”肆意拓展,那么无论怎样拓展,都是流于形式的,无从谈及人文熏陶。基于此,拓展阅读应该紧紧围绕文本,不仅要突出教学主题,还要对教材文本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从而达到“文道统一”的目的。拓展资料在丰富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其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及理解。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将学生现实情况作为出发点,予以学生个性最大的尊重,给予学生人格足够的保护,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均存在客观的个体性差异,各自的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均希望得到成功与发展。那么,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活动设计时,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年龄特点,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充分满足其学习需要,进行“个性化”拓展阅读,确保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提供学生创造成功的宝贵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合理开放
基于新课改革的持续深入,仅仅通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教材中的课本资源仅仅发挥示范以及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将课文作为载体,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例如,依据节选作品实现原著的拓展阅读;依据文本内容的相似之处进行拓展,或者选择和写法相似的其他作品;依据课文的某个主题进行类似资料的拓展阅读。总之,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应采取开放性的方法手段,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师生课堂的双向互动,家庭亲子的互动交流等。通过学生自由阅读,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班级阅读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对自己的心得进行分享交流;通过生生互读,一些合适的、优美的、富有意义的书籍在学生群体之间传阅,使学生在互动氛围中尽可能多地汲取优质文化精髓,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和书籍进行对话的同时和同龄人进行交流;通过师生共读,学生与教师共同对一本书进行阅读,教师和学生针对书中的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分享阅读中的收获,这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学习和成长的一个过程;通过亲子共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经常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由此学生家长应予以必要的配合。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读书,还要在交流中对阅读乐趣加以分享,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小學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全面开展单元教学法
从课堂阅读来看,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根本性内容来提出学习任务,这样才能通过课堂活动的组建实现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并通过活动延续来实现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此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讲,应用情境模式进行教学,并通过开放式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将具体内容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学习诉求得以满足。因此,在开放下的场景内,教师可以选择各类情境作为基点,通过其他模式进行匹配,从而使情境教学更加完整。
从情境模式的应用来看,教师要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体会,并通过对问题进行总结来实现归纳,然后再以阅读欣赏为根本进行品评。这样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就能在阅读总结的过程中收获成果。与此同时,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发问,并以自主解决为根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通过成果展示与互动交流,就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当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走入情境后,对问题的应用则是所有活动开始的切入点。对此,这也需要教师在引入课文学习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先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围绕切入问题的本身进行活动探讨,并以全面掌握为基础,实现对内容的深层分析,进而获得阅读成果。
例如,在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走入“自然环境”,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经搜集到的野外求生技巧进行小组交流,再根据教师给予的信息与图片,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并通过组织对话与活动交流来进行演绎。这样通过活动的开展,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在野外迷路时应该怎样做,并让学生有意愿去学习文本内容。与此同时,从课文的阅读以及延伸来看,在进行归纳拓展教学时,将自然生活与课堂内容进行融合,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进行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所带来的魅力。但是,在拓展性学习中,教师所选择的文章必须与课堂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当中的部分节选内容,其实与课堂内容就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拓展阅读时,既能实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拓展,又能实现学生在充满热情的阅读过程中,对拓展内容进行有效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并提问,从而进行交流,就能实现对拓展内容的消化,以此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通过文本互动增强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互动,不仅需要通过学生交流来实现思维的拓展,更要以文章本身来进行应用。因此,这时的互动不仅是语言交流,更是通过文章拓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在互动模式教学应用上,除了前期需要保证以情境互动进行使用外,也要将文章学习的内容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延伸,这样才能在拓展阅读中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一般来讲,在基础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要先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不断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连贯性,并以此介入拓展阅读,完善学生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后,教师其实就可以通过引导,并以层递式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这种训练方式虽然看似是以作文形式来进行的语言训练,其实重点还是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从语言学习进行词汇积累,进而通过自身理解力的提升,实现连贯的语言表达,这时就能达到累积语言的效果。此外,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文章学习让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其实也有助于学生在后续深层次的阅读学习中,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当文章内容学习完毕,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入部分文章内容,结合绘本材料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再通过绘本材料延伸,让学生组织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文章内容以及绘本来实现语言延伸。随后,教师可以再选择一本与课文内容相近的绘本,并选择一幅插图让学生就图片写一篇小作文。这样通过语言训练,就能让学生对文学理解有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与此同时,从阅读文本的过程来看,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选择两篇相近的范文,并让学生自选一篇进行分组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并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整理。这样通过阅读、延伸、写作、语言组织以及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拓展提升,以此实现以文本延伸与讨论为基础,提升学生赏析写作能力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在后续阅读中进行积累与理解。
(三)利用文本迁移进行强化
文本迁移就是通过一本书中的若干篇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以此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就能够以阅读全书为目标来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从文本迁移这种学习模式来看,其实就是通过同一作者几个篇目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习来品味语言的魅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能力。与此同时,在此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而且要让学生自选另外篇目与之进行配合,以此才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实现激化,并使学生在不断地互动下有所成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与参与作用,更可以在进行巡视时适当地与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度探讨,并通过引导将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深化。这样通过阅读训练,并以小组成果展示为基础进行升级,就能使小组学习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现。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文本迁移,并以强化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实现在文本迁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强化。
(四)强化对学生朗读的重视性
在展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朗读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语感以及朗读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十分紧密。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语感,教师就要让小学生对文字先形成一定的感受,并使小学生对其产生较大的热情。对文本内容的朗读,即为提高小学生文字感知力和领悟力的一项重要过程。在实施朗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切入,利用提问的形式對小学生加以引导,让小学生在分析以及解答问题的整个阶段,做到更深层次地解析文意,了解到作者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这样则非常有利于调动小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积极性,还能使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展开变得更具备活力,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展开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时,要对小学生的朗读加以重视,以便通过文本内容的朗读来加深小学生的阅读情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就要注重小学生的朗读,为小学生推荐同类的故事内容,包括《狐狸和鹤群》等故事,让小学生自主地加以朗读。也要让小学生对小壁虎借尾巴的整个过程加以思考和想象,这样能提高小学生在拓展阅读期间的想象力,有助于达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展开的深层次目标。
(五)强化实施渗透引导,提高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
多数小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兴趣水平等,均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引下加以获得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所具备的此种特点,让小学生根据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设计投身于具体的拓展阅读中,并在此过程中对小学生实施渗透指引,以便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而如果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能够获得提高,那么在实施自主化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也会具备较高程度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因此不但有助于保障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效果,还十分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成效。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务必重视实施渗透指引,善于应用良好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以便使小学生的整个拓展阅读过程变得更具有目的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保障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例如,在开展《蟋蟀的住宅》一课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应对小学生实施渗透性的引导,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要能够在语言的修饰、内容的延伸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小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拓展阅读任务的完成中。这主要指的是教师将自身想要小学生进行阅读的一些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推荐给小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小学生就能怀揣着对教师的尊敬之情,认真地投身于任务的完成中。并且,由于小学生均具备着喜欢模仿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指引小学生的过程中还要结合这种特点,保障小学生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而在不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同时,使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拓展阅读中,做到提升小学生在拓展阅读课堂中的实际参与程度。这样不但有助于保障小学生拓展阅读之成效,还可使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由上述内容可见,进行深度引导,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意识也是尤为关键的。
三、结语
利用拓展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因此,教师应通过整合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