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指导家长和孩子交流的艺术

2022-05-30 10:48庄群
家长·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会交流班主任

庄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班级的灵魂和方向。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更要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要为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修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逐渐形成乐观向上、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所以,家长要和班主任经常联系沟通,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快乐成长。

一、明确与孩子交流的意义

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父母,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给孩子潜移默化影响最深的同样是父母。因此在孩子一生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很多家庭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家长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变得极端,但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伤害。虽然有些家长后来想方设法弥补,但效果并不明显。

家长和孩子之间频繁出现摩擦,主要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不及时,或者根本不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家长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兴趣和爱好,了解孩子的所求、所需,启发孩子观察、思考,挖掘事物的内部规律,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开启心灵之窗。另外,及时交流沟通,还会使亲子关系和谐,让孩子更加亲近父母,任何事情也愿意与父母分享,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也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保护好孩子。

父母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在学校里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教育孩子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因此家长要认真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学会与孩子交流的策略

(一)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总离不开和人交往,只有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才能了解别人的心声,才能从内心理解他人、尊重别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总是觉得学生稚嫩,只要学生在学校听教师的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就足够了,殊不知学生也需要交流。学生回家后,总想和父母分享学校生活的喜怒哀乐,但是很多父母劳累一天,总想提前休息,孩子说话时也心不在焉,或用各种理由拒绝。尤其是学生在学校里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让家长帮助解决的时候,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处理或进行心理疏导,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闭症或恐惧症等心理疾病。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了解孩子是否想和家长进行交流。当孩子流露出要和家长真心交流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拒绝,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苦水通通倒出来。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家长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所发生的事情,只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认真交流,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各方面表现情况,也才能帮助孩子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使孩子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多和孩子交流,用正确的方法塑造孩子的心灵。要让孩子学会把心里的话告诉家长,把每一天的烦恼和忧愁也都倾诉出来,并及时给予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会用爱心体贴孩子

青春期是每一个学生的必经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也面临叛逆期。每一个青春期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叛逆,不听从教师的管教,也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甚至很多时候和教师、父母对着干,这就要求班主任和家长紧密配合,尤其是家长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用爱心体贴孩子、关心孩子。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缺乏青春期教育,总感觉生理发展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以至于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家长更想把教育孩子好,用爱心体贴和关注孩子,就要更多地和班主任进行交流,结合班主任的指导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并仔细观察他们情绪的细微变化,对他们的烦恼和忧愁及时给予理解和安慰,多给他们一些呵护和宽容。家长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不管不问的教育方式,不能认为孩子长大了,只要有充足的物质保证就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其实恰恰相反,孩子越是长大了,除了物质保证之外,精神需求越来越多,不但要和家长交流,而且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和体贴。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对几十所学校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缺失父母的温情。学生小时候整天围着父母转,许多事情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又加上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父母总感觉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行了,殊不知孩子真正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学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心声,越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体贴,其叛逆心就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等,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经常和孩子沟通,真正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用博大的爱关心和体贴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帮助,家长一定要用爱心体贴孩子,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温暖。

(三)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我反思。当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也不会用同样的思维意识逼迫别人做难以做到的事情。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大人工作一周都想在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孩子更想如此。但是很多家长逼着自己孩子学习,孩子又不能违背家长的意愿,所以,即使学习,也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而家长总感觉孩子没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宁愿自己劳累数十倍,也想让孩子的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殊不知家长的一厢情愿,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学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正是基于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出现,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实行“双减”政策,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的负担,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家长逼迫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多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做的,在学习上是怎样让父母督促和担心的。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和孩子交流少,对孩子关心不够,当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不是想着怎样弥补,和孩子一块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而是大声呵斥,疾言厉色,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事都百依百顺,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是想着怎样改正,而是百般庇护。这些做法都会适得其反。要学会让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错误的根源。家长也要适当引导,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所以,家长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各种问题,而不是只凭自己意愿,用成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千万不要再火上浇油,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孩子进行交流,要勇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多鼓励,勤表扬,使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信心百倍。

(四)学会用理解、宽容之心体谅孩子

宽容、理解别人是一个人良好的素养,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宽容别人、理解别人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素养。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尤其是男同学之间小打小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学生之间的打闹一会儿就会好。当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或许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回到家后,学生就会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矛盾告诉家长。家长要认真聆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事态比较严重,就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要一味地只听孩子诉说,也不要一味地偏爱孩子,一定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公正合理地判断事情的原委。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误,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理解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孩子犯错误不可怕,犯了错误一定要有改正的方式方法。如果是别的孩子犯了错误而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千万不要添油加醋地指责别的孩子,一味偏爱自己的孩子。

班主任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要用理解、宽容之心体谅他人,不能出口脏话,动辄打人。教育孩子也要理解、宽容,并不是只是惩戒才能解决的。比如,给孩子讲的故事:南风和北风看谁力量大,看谁能让正在公路上行走的路人脱掉大衣。于是北风竭尽全力去吹,但是行人却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温暖轻柔,行人不一会就浑身冒汗,不得不脱下大衣。可见,有时候理解、宽容要比批评、强制有力量。教育孩子更是这样,总是批评孩子的父母,最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最终发现孩子叛逆得越来越厉害。每个孩子都可能会犯错误,父母要学会容忍孩子的缺点,要客观分析,理智、科学地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孩子的问题要体谅、理解。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五)大胆尝试,学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

班主任要让家长明白:很多孩子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喜欢冒险。特别是在同伴面前总想表现自己,喜欢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这并不是坏事,尝试成功,对孩子的自信心是极大的鼓励,如果失败也是经验的总结。这时候家长要进行适当引导,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把孩子的这种善于尝试的精神扼杀在摇篮中,或大包大揽地替孩子把一切都做了,让孩子失去动手动脑能力的一些有益尝试。家长应该在孩子尝试失败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启发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尝试和实践,鼓励孩子从头再来,重新开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充满自信,甚至能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如孩子在学滑冰时,在不断尝试中总是不断跌倒,不断失败,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慢慢懂得滑冰的技巧,使自己滑冰的技术逐步提高。如果一开始家长为保护孩子始终扶着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了家长的保护,孩子就会唯唯诺诺,害怕跌倒,最后只能望而却步,永远学不会滑冰。所以,家长看到孩子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时,不是马上阻止,而是要启发引导,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让孩子积极思考,使他们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或学校、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家长要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逐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动不动就“小孩子懂什么”,或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缄默无言,没有主见。

(六)架起家长——孩子——学校之间的桥梁,让孩子感受关爱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这其实就是家長、学校、学生之间没有建立信息互通、及时交流的联系。家长与孩子想要正确有效的交流,不可绕过的就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理解学校工作。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事实上,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而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质量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有了密切联系后,班主任就可以跟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表现,共同制定有效的方法保证学生的快乐成长。比如,可以采用和学生共同写日记的方法,学生有时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可以让学生把心里的想法写在纸上,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家长可以通过日记记录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反思自己的做法,制定合适的策略并付诸实施。学生感受到家长观念的转变,逐渐会敞开心扉。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因为一开始势必会遇到诸多阻力,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不放弃、不心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双方相互配合,给予学生信心,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时刻关注他的进步,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与家长、教师沟通,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从而不断进步。

总之,班主任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需密切配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班主任接触的学生多,方法多,所以家长要适当地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向班主任请教,借鉴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学校有什么规章制度和一些需要家长了解的,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方针和班级管理制度。家长也要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和谐融洽、互相信赖,才能真正实现共同育人。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学会交流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学会分享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