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国
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蒙徽要求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时间,全省教育系统围绕“教联体是什么、如何建设教联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科学的顶层设计。
“教联体”的相关背景
“教联体”是怎么来的?
建设“教联体”是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新阶段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从区域突破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强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行动。
从战略目标来讲,我国已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建设强国必须补足短板。绝对贫困历史性解决了,战略重心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单元,强国必先强县。湖北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强县工程,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和基石。强县必先强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擘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作出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紧跟全国教育发展大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的讲话精神,湖北教育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整体上由“全面普及”进入“全面提质”的新阶段。目前,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都是100%,县域基本均衡全面实现,正在向优质均衡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3%,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湖北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县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一个县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并以一个个教育联合发展共同体为单元,分块布局、梯次推进,一个个区域优质均衡了,一个县也就整体优质均衡了。教育优质均衡了,就为经济社会优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智力支撑,就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升。
在这种背景和思路下,“教联体”建设呼之而出。它是省委省政府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施强县工程的一个重要支撑,是率先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强县的一个基本载体,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体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观、共同缔造的发展观、城乡联动的整体观和优先发展的教育观,把对教育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对教育的谋划精准到了一个更加具体的单元。
“教联体”的概念内涵
“教联体”是怎么回事?
“教联体”即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其主要设想是,以推进县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为主线,以提升每所学校的发展水平、提升每位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品质为目标,以每所学校为基本建设单元,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为抓手,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大体相当,城乡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基本均衡,形成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美美与共的良好教育生态。
从实施主体来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政府发挥统筹作用,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作用是设定政策目标,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学校通过区域事业规划、教育资源配置、公共财政投入、教育政策设计、教育质量监控等,推动区域教育優质均衡发展。社会组织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对学校教育进行特色化补充,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如提供专门的师资,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资金,为薄弱学校输入高品质管理的指导咨询,为学校提供专业化的评估等。学校则应承担起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优化、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通过学校章程建设,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发挥教职工的作用,在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管理、自主评价等方面发挥自我组织与自我优化的功能。
从实施对象来看:“两个为主”。一是以县域为主,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自身乡村学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参与跨县域、跨市域的“教联体”建设。二是以县域义务教育为主。推进“教联体”建设,大背景是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目的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县几所高中大多集中在城区,有高考升学压力,需要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幼儿园目前重在普及,民办比较多,建“联合体”条件都不是很成熟。因此,目前建设“联合体”的重点应放在县域义务教育上,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基础教育共同体。
从实施方式来看:就近捆绑、局部均衡、整体推进。以就近连片的地理空间作支撑,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文化底蕴等因素,发挥信息技术(数字赋能)作用,将城区优质学校和资源与乡镇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联合办学,形成教育联合体,当然也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这样就突破了原有乡镇、学校的限制,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孤立发展为联合发展。共同体内通过创新发展多校协同、资源整合、经验辐射、师资柔性流动等机制,持续健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体系,形成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格局;通过实施区域教育“优质+”的办学模式,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高带低,努力实现共同发展、整体做强、全面提高。
从实施机制来看:多方联动、多元联建、协同共治。按照“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县镇共管、社会参与”的体制,以政府搭建平台为依托,协同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链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织网络,建立章程制、议事制、共享制、督导制等系列化工作制度,形成党建联建、特色联创、资源联享、教师联聘、中小幼联动等运行机制。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伙伴协作,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品牌、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管理机制等的输出与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持续提升。
总之,“教联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强县工程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涉及党建与业务、城市与乡村、学校与社区、治理与建设、发展与改革等方方面面,是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一次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革命性重造。“教联体”建设重点是通过对共同体内的教育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调剂和融合,形成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从而获得相应的统整优势,实现制度、文化、模式等教育生态环境再造。
“教联体”的运行模式
“教联体”是个什么样子?
它是基于共同教育理想和目标,自主成立办学联合体,通过平等互助、紧密合作、经验分享、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通过定位、认同、参与、协商、互动等方式,将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等主体有效地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管理,共同生产、提供教育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从办学体制来看:学校横向沟通、学段纵向贯通、教育内外联通。“学校横向沟通”就是强调成员学校之间的利益或价值诉求一致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尊重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平等、合作、共赢的格局。“学段纵向贯通”就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贯通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为学生打造科技创新、艺术熏陶、社会实践等平台。在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园的孩子可以感受小学生活,小学生可以了解初中的课程内容,初中生可以接触高中的创新思维,实现各学段衔接。“教育内外联通”就是聚集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力量,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育人机制,警教结合、医教结合、文教结合、体教结合、社教结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
从治理体系来看:共同承担相应责任,体现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共谋”就是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发展布局、战略目标,共同谋划教师的聘任、项目建设、教学教研的推进,共同商量具体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利益的分配。“共建”包括党建联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项目共建,共同完成一项公开课任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团队完成任务,大家共享成果;平台共建,比如,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建立区域教育系统人才库,构建社区资源整合与应用平台、建立社会教育资源库,构建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平台、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构建学业质量检测与调控平台、建立学业质量数据库,构建学生特长发现与培养平台、建立学生特长发展资料库;品牌共建,在凝聚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共有品牌,产生辐射放大效应。“共治”包括教学同步:管理计划同步,教学进度同步,师资培训同步,学业评价同步,学生成长同步;教研联片:定期组织成员学校跨校开展教研教改讨论活动,通过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竞赛、集体备课等形式同研共商,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实现优势互补;教工联聘:入编新教师实行区域共有,跨校兼课,身份由“学校人”变为“社区人”;此外还有学科联赛、学生联动、项目联创、绩效联评等。“共享”包括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共赢”就是各有所获,整体提高,共同进步。
从基本模式来看:有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融合型教联体”就是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同步化办学;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財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共建型教联体”就是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协作型教联体”就是“1+N”办学模式,即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镇学校结成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学校对成员学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
“教联体”的建设举措
“教联体”怎么建?
目前这项工作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层面统筹推进,纳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议事范围,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考核,无论是工作站位的高度、推进实施的力度,还是质量保障的程度,都将是全新和空前的。
推进路径:以典型为借鉴,以试点来铺开。一是摸清家底,在省级统筹和指导下,各县对现有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大起底、大会诊,切脉处方,明确各自优势、特色、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二是调研取经,组织力量到上海桃浦、安徽安庆、陕西西安等有成功经验的地方学习考察,获取可资借鉴的经验;三是试点推动,在全省范围布局一批试点,建设若干个县域示范“教联体”,经考核验收,试点成功的给予专项经费奖励,并大力宣传推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四是全面推进,在总结试点阶段性经验的基础上,全省整体推进、全面铺开。
推进方式:以工程为牵引,以项目来撬动。比如,实施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在优化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持续推进“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实事项目,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中崛起”。
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单一法人式、多法人组合式、联盟校等多种模式,建立利益高度相关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共同提高。实施基础教育强师工程,通过省级优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定向培养招录等方式,畅通高水平教师供给渠道。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推进数字校园全覆盖。
推进策略:以改革为动力,以保障来支撑。在改革方面,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要求,赋予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学校实施、评价学校发展的权利,建立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谋学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城乡、校际教师合理流动;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改革,以城乡教育质量均衡为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制定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督导评价标准和办法,开展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挂钩。在保障方面,可在全省中小学开设《共建美好家园》地方课程,培养学生对强县工程的认同,促进全民共识,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在高校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研究院,支持高校研究人员参与强省建设规划设计和强县工程实施研究,为各级政府实施强县工程提供智力支撑;设立“教育强县”奖补专项资金,根据督导评估结果予以奖励。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