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2022-05-30 10:48安良海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性言论信仰

安良海

对马克思主义怀有坚定信仰是思政课教师基本的政治素养。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教师的信仰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三观与品行的示范作用。波兰哲学家、社会学家鲍曼说:“称得上教育家的人,肯定是这其中的朝圣者。”教师教人必先教己,只有教师忠实履行课堂上所承诺的道德观,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才会接受和信服。思政课教师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格化的品行对学生起着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思政课教师往往是学生在言行、品格方面最先和最直接的模仿对象。通过教师的言行,把抽象的政治信念、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等加以具体化、人格化,使其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会和效仿。这种独特的榜样效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辩证思维能力、理想信念乃至未来政治道路选择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近期效应说,它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其二,言论的导向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般都有尊敬教师和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师性”。这种“慕师”“崇师”集中体现在效仿自己老师的言论等方面,意味着教师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学生的倾慕感和趋向性。很多学生不一定听父母的话,但对教师的话基本能听进去,甚至常常把教师的教诲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作指引自己奋发前进的灯塔,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学生中尤为普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康克清同志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发表的《为教师讴歌》一文中说:“我曾多次听到,小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老师说的。言下之意,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良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权威高过自己的父母,甚至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不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志一谈起自己的老师,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年他(她)说过的某些话。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话之前,必须首先想着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言谈中蕴含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品質,要事先考虑“一言既出”将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导向。

课堂不是酒馆茶座,而是一个严肃的育人的地方,因而教学语言必须讲究一定的庄重性、严肃性和政治性。思政课教师教授关键课程,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走上讲台,肩上就有一种责任,就要对青少年的成长、对社会的未来负责。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不能在课上讲得不错、却在课下乱讲,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错、却在网上乱说”。

当然,强调思政课教师言论的政治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略语言的艺术性,不能因此而用僵硬苍白的语言说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治性与艺术性是并存和统一的。思政课教师的语言既要旗帜鲜明、庄重严谨,又要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作者系“襄派教育家”、隆中名师)

猜你喜欢
政治性言论信仰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他们的言论
铁的信仰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