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中的教师认为,指导效果不佳是因为教师对非本班的孩子不了解。誠然,这确实是教师无法快速精准地为孩子提供支持的一个原因,可是,我们反过来思考,在全园性的混龄活动中,教师有可能了解所有孩子吗?我认为,想从熟悉参与活动的所有孩子入手来解决指导中的难题是不现实的。
有效的指导定然是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的。所以,教师需要做的是识别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对年轻教师来说确实是个难点。想突破这一难点,幼儿园需要组织集体教研,全体教师共同思考和梳理各个活动区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学习,涉及哪些核心经验,以及孩子可能的行为表现。教师如果可以做到对自己定点负责的活动区所涉及的核心经验了然于胸,就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分析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判断需不需要指导以及指导的方向是什么。
孩子们在活动区之所以沟通少、合作少,是否仅仅因为他们彼此不熟悉呢?不见得。我觉得,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可能因为玩的机会不够多,还不太知道可以怎么玩。孩子之间的友谊常常是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对孩子而言,一起游戏在前,彼此熟悉在后,而不是先熟识才能一起游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可能不是如何通过增进孩子之间的熟悉度去促进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而是思考怎样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玩得开心、投入。一旦游戏开启,孩子之间自然会有自己的“沟通密码”。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浦乐幼儿园 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