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玉
一天,户外自主游戏时,妍妍和瑶瑶忽然喊道:“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循声望去,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纷纷说:“是小鸟!”“就在这棵树上!”这时,旁边的几个孩子也聚集到树下谈论起小鸟来。
瑶瑶说:“树是小鸟的家,它们肯定躲在树上。”
欣欣说:“我看见过一只小鸟是灰白色的,发出‘咕咕咕的叫声,好像是鸽子。”
佑佑说:“我之前在紫藤架下捡到过小鸟的羽毛,摸上去软软的,可舒服了。”
妍妍说:“我看到过画中的鸟,可漂亮了。”
果果说:“我看到过在天空中飞的鸟,可是它飞得很高很快,我看不太清楚。”
“老师,我们想走近一点去看鸟,可以吗?”佳佳问。我说:“当然可以。但是你们要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近距离地观察小鸟。”欣欣说:“等小鸟落到地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了。”
此后,只要一看到小鸟落到地上、枝头上,孩子们就会一拥而上,结果当然是小鸟都被吓跑了。连续多次都如此,孩子们有些沮丧。这时,我提醒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小鸟为什么每次都被吓跑了呢?”孩子们说:“我们跑动的声音太大了。”“我们人太多了。”
于是,孩子们改变了策略。看到银杏树下有只小鸟,孩子们尝试着蹑手蹑脚地接近它,可还没走近,小鸟就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小鸟落到地上,这次孩子们让小花一个人试一试。小花放轻脚步,悄悄地靠近小鸟,近了,更近了,可最后小鸟还是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婷婷建议:“小鸟害怕我们接近,那我们就躲在小鸟经常出现的地方等它落下来,这样我们就能看见它了。”于是,孩子们各自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着,可是等了很久,小鸟始终在周围盘旋,没有落下来。孩子们发现,小鸟特别灵敏,只要有人在,就不轻易落下来。
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用食物把小鸟引过来”。于是,他们带来了大米、玉米、青菜、面包、水果等,投放在小鸟经常出现的地方,等待小鸟来吃。第二天,孩子们去“验收成果”,发现小块的食物被吃掉了,大块的食物还留着。由此,他们得出“小鸟喜欢吃小块的食物”的结论。于是,他们把食物掰成小块的,继续用食物吸引小鸟,还设计了“引诱路线”。澄澄说:“我把面包屑摆成一条小路,让小鸟一边吃一边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活动室。”辰辰和小雨发现操场右边的地上有很多鸟屎,他们认为那里一定是小鸟经常出没的地方,于是把食物投放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果然有小鸟来吃食物了,可是当发现有人在观察时,小鸟就飞走了。孩子们还是没能近距离地观察小鸟。
适逢幼儿园开展爱鸟周活动,孩子们了解到保护小鸟的策略之一就是保护小鸟的栖息地。于是,佳佳提议:“我们给小鸟搭一个鸟窝,放在草地上,小鸟就能住得舒服一些。”孩子们利用毛线、棉絮等材料搭了一个鸟窝,还在里面投放了一些食物,期望小鸟早日住进窝里。他们每天都会去观察,可是好多天过去了,他們从来没有发现小鸟住进鸟窝。后来,孩子们换成用树枝、树叶等搭鸟窝,结果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汐汐寻求了她爸爸的帮助,汐汐爸爸查阅资料后告诉她,小鸟是不会轻易住在人类搭建的鸟窝里的。
一天早上,鲍鲍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清晨,园子里好安静,鲍鲍欢快地走在操场上,一边闻花香一边倾听鸟叫声。鸟儿们开起了“演唱会”,左边的鸟儿唱着低音,右边的鸟儿唱着中音,远处还传来几声高音。鲍鲍激动地说:“小鸟在唱歌呢!”当他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孩子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来到树下,或蹲或站,安静地倾听。果然,传来了一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的鸟叫声。“真好听!”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回到活动室,孩子们纷纷讲起了小鸟的故事。
欣欣说:“啾啾,啾啾,是小鸟在唱歌呢!”
晨晨说:“有只小鸟一直不停地叫,它可能迷路了。”
格格说:“叽叽叽,叽叽叽,那是小鸟在叫它的伙伴,叫得很急,它一定很着急吧!”
在幼儿园里听鸟叫声还不够,很多孩子相约周末去大自然里听鸟叫声。周一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互相分享了听鸟叫声的故事和发现。
乐乐分享了她听鸟叫声的故事:“我早上很早就醒了,小鸟比我醒得还早,叽叽喳喳地很热闹,它们在说什么呢?是在讨论早餐吃点什么吧,吃虫子还是吃水果呢?鸟妈妈说‘都有,都有。小鸟可开心了,围在餐桌旁安静地吃早餐。”
小牛拿出自己的记录纸,上面画有长短不一的直线、波浪线、锯齿状的线等,其他小朋友都看不懂,小牛解释道:“我把听到的鸟叫声记录了下来,这个代表‘叽—啾啾—啾啾,这个代表‘咕—咕—咕,这个代表‘叽叽叽—叽叽叽……”大家围着小牛,一边听一边称赞小牛“真棒”。
一阵鸟叫声引发了孩子们对鸟的兴趣,在我的支持下,孩子们从探索如何近距离观察鸟,到倾听鸟的叫声、讲述鸟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思维活跃、行动积极、情绪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