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箬同
记忆中萦绕着的一缕槐香,如清冷的月,照在心上。
——题记
(利用题记点题,语言简练、清新。)
我们搬到新家已有六七年了,每到夏天,空气中总会有淡淡的槐花香。这淡淡的香让人心安,让人想到家。(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念”,自然流畅。)每年槐花开时,我总会折下一两枝带回家,等香气在屋子里慢慢散开。槐花开得不张扬,白色的小花朵团成一串,在树枝上低调绽放。在夏日炙热的阳光下,本应是那些姹紫嫣红的绚丽花朵更引人注目,但这素雅的槐花却以一缕清淡的槐香,于大红大紫、苍翠欲滴的初夏盛景中脱颖而出,开在我的心里。(运用对比手法衬托槐花的清丽,自然流露出少女诗意、雅致的情怀。)
槐花,似乎不属于这初夏时节,她的那份清丽、雅致,和夏的炎热似乎搭不上边。她呀,更容易让人想起春日的云、秋日的风、冬日的雪,清凉、柔软又回味悠长。(槐花给“我”“清凉”“柔软”“回味悠长”的细腻感受,为下文“品槐花”的情节作铺垫。)
夏天的脚步声刚刚响起时,是她开得最旺的时节。阳光下,白色的小花仿佛闪着光,摘一把,用清水洗洗,放进嘴里,凉凉的,一丝丝的甜在舌尖散开,莫名让我想到云朵蛋糕。(云朵蛋糕的想象充满童趣,传达“品花”感受,精妙、贴切。)傍晚,袅袅炊烟盘旋在屋顶、树梢和菜香四溢的院落,给槐花增添了一份烟火气。温馨的感觉在心中升腾起一种热爱,我知道,这就是生活。烟雨蒙蒙的清晨,望着窗外模糊的花影,我想起江南古意尚存的村落。那些“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也莫过于这满树槐花在雨中氤氲着的淡淡的、纯洁的香。(由炊烟想到槐香的烟火气,进而聯想到“江南村落”的诗意,丰富了“槐香”的内涵,让读者感受到平凡日子的芳香四溢。)
槐香于我,是丛林中徜徉的小鹿,灵动又安静,让人想舞一曲悠扬的华尔兹,让人想起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的雅致。(精巧过渡,为下文儿时制造“花瓣雨”作铺垫。)
小时候,我喜欢打上一把伞,在槐树下看蚂蚁于落花间爬来爬去;喜欢把温润的槐花装满一伞,忽而往空中扬起,享受花瓣雨的痛快;喜欢用那些小小的、鼓鼓的花瓣在地上拼一幅写意的画,有趣极了;(“小小的”“鼓鼓的”描摹,模仿课文《紫藤萝瀑布》,学以致用。)喜欢把花瓣夹在书里做书签,待冬天翻阅时细细回味。就这样,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时间,那些蝉鸣、暑气,仿佛都在槐花和我之外。(截取四个精致的小细节,由花瓣雨的欢乐到花瓣画的趣味,再到花香与书香的交融,层层铺垫“槐香”内蕴。)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我提笔之际,猛然又想起槐花书签,于是赶紧去翻那藏了花香的书。书中的花已经干了,颜色变深,但依然有香气弥散开来,那是记忆中绵长的幽香。(呼应上段的“花瓣书签”细节,自然引出下文的“念”。)
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窗外又多了一丝绿意的槐树,念着那缕淡淡的槐香,盼着初夏来到。(“念着那缕淡淡的槐香”等夏天,再次点题,结尾余韵悠长。)
总评 一缕槐香,一种情怀。文章以“槐花”为线索,由眼前之景生发心中之情,由回忆童年到此刻的感怀,妙用插叙,有时空交替之感。小作者用清新的语言编织记忆中那些孩子气的游戏,摘槐花、尝槐花、制造花瓣雨、珍藏槐花,行文看似散淡自由,实则紧扣中心。全文“槐香”浓郁:小作者对心中“一缕槐香”的念念不忘与期待,是一份要将质朴无华的回忆打造得晶莹闪亮的憧憬。文章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情感、鲜活的形象,创造了唯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感。
(讲评教师 帅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