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探索

2022-05-30 10:15:14贾丹
南北桥 2022年8期
关键词:管理学育人思政

[ 作者简介 ]

贾丹,女,辽宁沈阳人,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教学。

[ 项目名称 ]

本文系玉林师范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项目(项目编号:2020KCSZ59)、玉林师范学院2020高等教育本科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0XJJGYB11)、玉林师范学院2019年线下一流本科项目(项目编号:19XXKC11)研究成果。

[ 摘要 ]

课程思政育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管理学》课程是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应用性学科。该课程在践行“课程育人”目标过程中意义重大,优势独特。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例,致力探索如何充分发掘《管理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提升教师素养、深挖思政元素、转变教学方法等方面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管理学》课程;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8.040

课程思政视域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

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探索

贾    丹

(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落實立德树人的目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方融合发展是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2]。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例,对与管理学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解析,将各类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以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

1    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可行性分析

1.1  相较于专门的思政课教师,各类专业课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道德素养、思想观念等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生耳濡目染教师的言行和思想,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逐渐发生转变。所以在各类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1.2  管理学课程在落实课程育人目标方面优势独特。首先,开设时间有优势。本课程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设。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本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做好学业和人生规划;其次,课程内容有育人优势。本课程内容围绕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展开,这些内容就蕴含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点滴之中。因而在课程设计中可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过程等来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能够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1.3  管理学课程教学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不断从中华管理智慧、传统经典著作、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当代管理实践等内容中汲取精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按照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思维和实践活动,这些都与思政育人目标相契合。

2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设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  案例主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视听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要求学生全程参与,部分时段是由学生主导完成。这样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和体验感。

2.3  案例内容

2.3.1  课程导入

介绍党的十九大会议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阐述,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有哪些?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2.3.2  新课展开

2.3.2.1 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人活着有什么需要?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彩色卡纸上,并派代表将卡纸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回答:这些需求哪些属于低层次需要,哪些属于高层次需要?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

2.3.2.2 理论内容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犹太人,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于1943在《人类激励理论》这篇论文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是目前研究激励问题的广为人知的理论。人类价值体系有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生物性本能或冲动,它会逐渐上升变弱,被称为低级需要;一类是人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潜能,称为高级需要。人的需求由低至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2.3.2.3 结合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人物角色特征来理解各需求层次的含义。如:猪八戒——生理需求、沙僧——安全需求、白龙马——归属需求、唐僧——尊重需求、孙悟空——自我实现需求,学生熟悉《西游记》中每个角色特征,能更好地结合名著来理解相关知识点,以此引导学生要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讲解该理论的两个中心原理:其一,亏空原理(deficit principle)。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成为行为激励的因素,人们总是对未被满足的需要采取行动,促进行动的需要是由于存在亏空。再次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释该原理。其二,级进原理(progression principle)。一般来说,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被激活。人的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就会成为优势需要而激发相应行为。下面这首清朝人胡澹庵的打油诗《不知足》是不是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次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不知足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2.3.2.4 需求层次理论对管理者有哪些启示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情景模拟法,将学生进行分组研习,针对五个需求层次,分别提出可行的激励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第一组:生理需求的激励方案;第二组:安全需求的激励方案;第三组:社会需求的激励方案;第四组:尊重需要的激励方案;第五组:自我实现需要的激励方案;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以此让学生从实践角度体会人在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有哪些,以及作为管理者,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等。

2.3.2.5 拓展教学环节:播放视频《“第一书记”黄文秀》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黄文秀同志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贫困地区做驻村第一书记,体现了需求层次中的哪个内容?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牺牲奋斗的仁人志士又是哪个需求内容的体现?为什么他们不首先满足自己低层次的需求呢?至此学生可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的各层次需求含义,以及为了理想、信念这些高层次需求,有些人是可以放弃低層次需求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复兴的希望。以此激励学生要志存高远,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2.4  课堂小结

在众多研究人的需求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影响广泛。通过今天的课程学习,学生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或工作”“管理学理论真的只有西方人唱主角吗”“做人的底线在哪里”“怎样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等。让学生结合相关理论重新审视自我,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3    课程思政视域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3.1  主力军——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课程思政育人工作首先考验的是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思政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要政治立场坚定,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才能发自内心地、准确地将课程思政的内涵传达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内涵,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育人模式。所有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授业解惑”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传道”就是要担负起思想引领的职责,寓无形之德于有形之术,春风化雨,沁人心田,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学生将爱国、爱党、爱民族文化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进而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为己任。在坚定思政育人理念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政育人能力。管理学课程教师要能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发展动态等;积极参加各类教师思政能力培训活动,注重党史学习及政治理论素养学习;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定期举行课程思政育人研习交流活动,探索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和实现路径;努力提升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能力,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思政育人内容;此外,必要时还应举办校际思政育人交流研讨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素养。

3.2  主战场——深挖思政元素、重塑专业课

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专业课程的重塑,管理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供挖掘,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可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认同、法治精神、道德修养、党史管理经验等元素重塑课程内容,部分内容举例如下。

3.3  主渠道——运用多种教学和评价方法提升学生参与感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保障,学生是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传统“填鸭式”讲授方法单一、枯燥,不利于思政育人教学目标的达成。德国心理学家科特·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3]。要想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必须要运用学生熟悉的案例和充分参与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感和学习效果,防止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学“貌合神离”的现象。首先,在具体授课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等方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其次,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政育人环节,可通过翻转课堂、SPOC教学等形式,让学生课前自学书中理论知识部分,课上带着问题进行讲解并有效穿插思政教学内容,以保证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最后,构建多维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参与、综合知识能力和素养等评价内容,建立灵活多元的考核形式,如视频制作、文案展示、情景模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性,以此达到思政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

[2]新华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 把课程思政从课程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EB/OL]2020-06-09 .http://education.news.cn/2020-06/09/c_1210651752.htm,(2020-06-09)[2022-01-09].

[3]Lewin.k.FieldTheoryinSocialScience[M].NewYork:Harp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s,1951.239-240.

猜你喜欢
管理学育人思政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