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共同体助推课程有效实施

2022-05-30 10:48吴文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研员共同体教研

吴文艳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的幼儿园坚持儿童本位,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深入研究、不断改进,走上了从理念到实践重塑儿童立场的课程建设之路。下面的一组文章向我们展现了北仑幼教人立足园所实际,满怀激情,坚定地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故事。最后,我们还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撰文,来谈谈关于深化园本课程实践研究的思考。

自2017年浙江省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我们在规范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通过编写课程大纲、论证课程方案,逐步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5年来,许多幼儿园重塑儿童立场的课程理念,制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基于周边资源生成课程内容,梳理实施途径,形成多元视角的课程评价方式……园本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初见成效。当下,我们已将工作重点转向增强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扎实而稳健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圈层式”组织,保障运行

要让人人参与的专业共同体运行起来,首先需明确如何通过划分人群、明晰职责,形成既有板块分工又有定期协作的运作机制,这直接决定了专业共同体内的教师们能否感受到就近管理、主动卷入的局域管理优势。

1.人人参与的5级圈层

我区共有幼儿园88所(省一级20所,省二级42所,省三级26所),教师3000余人。为突破教师群体“体量巨大,差异明显”的难点,自2018年10月起,我们以区内现有的教育局直属的5所省一级幼儿园为核心,以其所在的地域为基本块面,组建了5个教研共同体,同时聘请12位名优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这样,每一个专业共同体由20所左右的幼儿园组成,成员包括区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辖区中心园教研骨干、其他园教研骨干和所在园普通教师5级圈层,每一级圈层按各自岗位职责和课程管理能力的不同,分别重点就整体规划、分块管理、审议研讨、联合实践、学习参与这5类分工的内容进行活动。

2.“全面+个性”的整体规划

为了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也为了支持兼职教研员自信地跨出引领专业共同体教研的第一步,区教研员在专业共同体建立初期就遵循“全面+个性”的顶层设计原则,即从全区部署看,5个专业共同体的教研内容涉及主题活动审议、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户外游戏、室内游戏、集体教学等,而每个专业共同体的教研专题切入点则由每个兼职教研员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综合其所在专业共同体内幼儿园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重点的选择。比如,第一专业共同体从核心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对“阳光体育”的已有研究出发,结合区域内有“安吉游戏”实践园等现状,提出了“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与回应”的研究点;第三专业共同体围绕核心园新蕾幼儿园的市级课程改革行动课题“依托发展性主题的区域活动研究”,联合2位对个别化学习区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兼职教研员,提出了“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区活动的支持与推进”的教研主题,并通过每月一次的联合教研深入推进。一学期中,每月一次的联合教研分别是1次读书活动、2次课程视导活动、1次案例联研活动、1次论坛分享活动、1次回顾反思会。

3.定期联合的协作机制

除了每个专业共同体“一个专题多年深入”的纵向教研外,常态化的每学期一次的主题课程联审、每学年一次的课程改革推进会暨专业共同体园长论坛、每个暑假的全体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等都是教研骨干全力协作、教研成果全面分享、教研参与者查漏补缺的重要时刻。比如,2022年2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区教研员带领12位兼职教研员对主题活动“我上小学了”进行“审儿童经验脉络、审主题价值目标、审主题路径”的联合审议,并将其成果作为预设的主题资源供全区幼儿园分享,保障了区内幼小衔接工作中该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形成“联盟式”资源库,共享优势

为了让每一类教师都能在专业共同体内获取适宜的资源、享受组织红利,我们尝试通过“专家陪伴,资源联享;同质联盟,平台联通;同题联研,教师联练”三大联动方式,盘活专业共同体内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平台资源,增进专业共同体的组织吸引力。

1.联动方式一:专家陪伴,资源联享

2011年,为了促进北仑区学前教育的科学、优质发展,区教育局确定了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5年一个周期的合作项目。为集聚专家资源,借力攻坚克难,我们采用专家陪伴的方式,定期线下对幼儿园的共性问题、阶段性问题进行把脉,长期线上就前沿问题、科研问题进行点拨。同时,无论专家深入指导哪个专业共同体,全体兼职教研员都会被邀请共同参与,从而增加了与专家面对面以及现场学习的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占兰、高丙成等专家多次走进幼儿园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在听取汇报,了解到部分幼儿园以阅读、建构、艺术等特色课程为载体,追求特色发展后,专家指出,“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是指一个幼儿园所特有的风格和色彩不断形成和显现的过程,是其独特性形成的过程,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必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必须走出狭隘的特色课程观,将满足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在专家陪伴式的引领下,一所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特色课程走向了反映童年多彩经历的“阅历-体验”课程,“阅读”突破了边界,被赋予新的内涵,指向幼儿更多元的阅历体验,以达成儿童身心愉悦、快乐成长的目标;在一所探索“创造性课程”的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专家看到一线教师因缺乏对材料的预操作,导致幼儿盲目操作,无法举一反三时,就带领兼职教研员、园长、教师共同教研。在同频思考、对话参与、头脑风暴后,大家领悟到,“课程理念不是方案上的几段文字,而应落实在常态化的材料与指导中”“有质量的园本课程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专家在对课程方案的整体建构与课程实施现场的双线调研中,带领教研团队从管理的角度提出“课程内容全面迭代的要求与方向”,用溯源思维追问“课程实施与课程理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指导也让兼职教研员在组织专业共同体教研活动时拓展了课程視导的内容,明确了“对话”对提升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独特价值。

同时,专家帮助幼儿园站在高处审视今后的办园方向,从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信条的层面,从更本源、更本体的价值出发理解幼儿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会了回到教育的原点去思考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等基本问题。因此,专家陪伴式的指导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理论建构、论证的过程,更是一个正本清源、查漏补缺,重树观念、重构课程形态的过程,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只有审视经验、直面问题,多层面探索、多途径破解,才能筑牢根基、保持活力,避免走入误区。

2.联动方式二:同质联盟,平台联通

专业共同体的这一联动方式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关注到同类幼儿园的共性问题并及时沟通。在问题解决后,我们会通过“北仑幼教”公众号和暑期培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比较成熟的做法。

比如,第二专业共同体规划的教研重点是“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在针对省二级以上幼儿园的第一次课程视导中,兼职教研员发现教师在主题活动审议后对“预设的主题网络与幼儿实际兴趣点不一致时,要不要生成活动,怎样调整计划”感到为难,于是第二次课程视导时就连同辖区骨干教研组策划了“主题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联研活动。以审议中班主题活动“动物”为例,教师预设了“羊咩咩”“牛伯伯”“马朋友”等主题,如果每个主题活动都要开展,势必会出现幼儿泛泛体验,教师无法聚焦幼儿兴趣点进行深入推进的问题。在联研活动开场的“你说我说”环节,大家敞开心扉表达了对主题活动内容过多的困惑,以及幼儿因研究对象变换太快而对每种动物印象不深,教师又忙于更换学习材料无法深入支持等难点。在第二个“我问你答”环节,大家就“该主题活动的价值是什么?幼儿都感兴趣吗?幼儿需要发展哪些关键经验”进行思考和观点碰撞。在最后的“共鸣之声”环节,大家提出课程设计、规划的重要原则是“少即是多”,即在设计、规划课程时要“围绕主题价值,结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聚焦一个内容,纵深化推进”。事实上,正因为主题内容的减少,幼儿才有了足够的时间解决他们遇到的真问题。这样,教师不必一路催促幼儿、追赶主题活动行进的节点,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也更为深入、持久。在看到此次联研成果在“北仑幼教”公众号推出后,第四专业共同体中的一位年轻教师受到启发,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幼儿园在大班幼儿毕业前开展“美丽幼儿园”主题活动,旨在引导他们回顾三年的园内生活、升华爱园之情。该教师发现原有课程中这个主题活动包含“幼儿园的树朋友”“可爱的人”“我爱幼儿园”三个平行的子主题活动,内容比较多,便结合本班幼儿呼声最高的“我爱幼儿园,我要留下一个毕业礼物”的愿望,设计了从“绘制幼儿园地图”,到“调查幼儿园中幼儿曾经玩耍的小树林”,再到“制作立体的幼儿园树木分布图”三个进阶式的子主题活动。虽然幼儿研究的对象少了,但他们围绕“幼儿园地图”这一话题,着眼于“树木”这一要素,在探索、调查、设计中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期末区教研员共同参与的回顾反思会上,两所新办幼儿园的教研组长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教师们精心备‘课,组织了解决幼儿共性问题、发展关键经验的集体教学活动,但幼儿似乎仍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于是,区教研员提出了下学期的课程视导重点——走进“课堂”看细节。骨干教师通过两个半天对6个班级的联合蹲点活动,发现了教师群体存在“只顾自己表达,没有照顾到儿童的‘思维需要可视化‘知识建构需要动手操作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没有关注到幼儿个体间能力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这两所新办幼儿园在确定了“看见儿童需求,理解操作材料的价值”的园内自主研修问题后,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提出了优化操作材料投放的策略:信息罗列图表化、重点难点可视化,以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难度差异化,以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材料后都有所发展;集体教学活动后把操作材料延伸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持续使用,以支持幼儿充分学习。

从课程内容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到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在专业共同体引领下,教师渐渐实现了从“教师视角”到“儿童视角”的转变。

3.联动方式三:同题联研,教师联练

专业共同体的这一联动方式侧重于挖掘组织中多元视角的优势,通过联练的方式让教师们在共同经历中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反思力。

小港浃江幼儿园是第一专业共同体“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与回应”研修中的核心园,如何立足“生态游戏课程”这一园本课程,帮助教师在游戏中学会观察、支持幼儿,一直是困扰该园的问题,而如何提升观察、支持能力同样也是其他幼儿园面临的共性问题。于是,他们举行了“教师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力培训”,从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开始,尝试在游戏中看见儿童。为了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参与从“看不见”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明白”,从“看明白”到“会支持”的阶梯式研修,专业共同体安排了三个阶段的教师联练活动。第一阶段,组织“游戏故事会”。鼓勵教师们从讲有趣的游戏片段,到讲有主题的游戏故事,再到讲某一游戏现场的照片故事,逐步尝试有主题、有依据地讲述,同时伴随着思考,比如:“如果我是组织活动的教师,我会做出哪些改变?”“为什么别人能发现幼儿的这个游戏行为,而我却忽视了?”从而帮助教师建立游戏观察中的“注意”意识。第二阶段,组建“阅读+研讨+练习”的学习圈。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理论书籍,定期利用视频回放就“游戏设计、场地创设、幼儿组织”等观察要点进行训练,使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分析与解读更加精准、全面、灵活。第三阶段,提升教师推进课程的能力。通过鼓励新教师群体独立回顾游戏(我看到了什么,我要注意什么以及我想到了什么)、新教师与发展期教师分别回顾(围绕同一游戏情境,在不同教师的表述中找差异)、骨干教师整理细节与复盘(每个幼儿做了什么,每个幼儿分享交流了什么,我给予了哪些支持)等,帮助教师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团队聚力中形成观察意识,内化观察理念,提升观察能力,从而发展“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的能力。

三、推动“持续式”研修,赋能未来

“让教师沸腾起来”是专业共同体研修的重要价值。因为在课程改革的路上,问题的解决永无止境。只有在热烈的研修氛围中体验到获得感,掌握了研修方式,教师才能拥有可持续的研修动力,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提升效能感,在获得自信中持续研修

专业共同体内的幼儿园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如何从各园的优势出发,让他们有选择、有自信、有勇气地挑战难题呢?为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形成了“先弹性自选,后扫除盲点”的研修路径。比如,第三专业共同体开展了“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研修,其中包括对内容审议、材料投放、有效评价等进行系统、持续的研究。他们树立了“三年里把这个项目做透,让专业共同体内23所幼儿园都卷进来,把组织结构常态运行起来,逐一攻克难题”的目标,在前两年,他们鼓励各园从系列问题中自主选择喜欢做、能够做的切口,并通过“中心园领做,辖属园仿做”的方式推动。最后一年,他们在审视共同体内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后,发现还有未涉及的盲点,便将其作为“必答题”,集结23所幼儿园一起参与,形成研究闭环。2018年,5所辖区中心园结合自己园所的需要,带头进行了自主实践;2019年,则以“线状辐射”的方式将辖区中心园所形成的经验、模式推广到各辖属园。2020年,在回顾研究面的完成度时,兼职教研员提出可以在现有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活动的质量评价,并将此确定为该学年的教研重点。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从完成“规定动作”到进行相对自由的“共同规划”,由于有了在自主选择中获得的成功经验,他们拥有了攻克其他难题的信心。而教研计划也从静态的文本变成了动态产生、动态理解以及动态执行的蓝图。

2.形成良性卷入,在积极影响下持续研修

借助研修成果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对专业共同体内所有参与者的最大鼓励,也能让更多人自愿投入其中。“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教师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课程资源大多被闲置、利用率低,导致丧失了许多教育契机的问题,第四专业共同体组织教研活动,梳理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1)前期教师、幼儿、家长调查幼儿园周边500米内的资源,师幼共同绘制园所资源地图。(2)为了今后选择课程资源时能够更加便捷,专业共同体带着教师们汇总搜集到的资源,按“动植物”“自然现象”“地理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分类梳理,还对个别时效性强的资源进行备注。(3)判断主题活动中幼儿经验获得情况,充分考虑资源的实际教育价值,筛选出有利于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4)在利用资源开发主题活动之前,深入剖析资源,挖掘其可用的一切价值,使其真正为课程所用。

联研后,该专业共同体内一所幼儿园准备借助周边资源“票证博物馆”生发主题课程,便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思考了以下问题:(1)该资源是否有利于教师生成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可以生成哪些活动?(2)该资源生成的主题活动能够让幼儿获得哪些有益经验?(3)利用该资源进行主题活动后还有哪些内容可以拓展延伸?而后,该园大班教师们对这一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他们发现幼儿在旅行、参观中接触过大量的门票,门票上的文字、数字、图画以及二维码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一场围绕“门票的秘密”的探究活动便由此开启,幼儿通过“收集门票”“揭秘門票”“我们的门票展览会”等活动,发现门票上的数字蕴含了时间、编号、价格等多种信息。教师在真切看到幼儿从中不断拓展知识经验,获得多元能力的提升后,又自觉将这些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了可视、可用的经典园本资源体系。通过这样的联研,专业共同体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幼儿园盘活了可利用的资源,教师成为了课程的设计者,幼儿获得了深度学习的经验。这些无不尽显教研的价值和影响力。

北仑区的幼教人充满热情、互助开放、专业实干,无论是积极的行动者,还是等待点拨的大多数教师,他们都希望被看见、被赋能,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的专业共同体正在向着未来生长。

猜你喜欢
教研员共同体教研
爱的共同体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