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来源及结构分析

2022-05-30 10:48胡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来源论语

胡苹

内容摘要:《论语》整部作品的形式以文言文为主,作品中的四字格成语丰富,是构成《论语》成语的主要部分。据统计,全书中的四字格成语共143条,这也使得《论语》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了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本文以《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来源出处、语法结构进行研究,进而更深层次的认识《论语》的四字格成语。这对学习汉语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华夏文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 四字格成语 来源 语法结构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作为一部语录体文集,《论语》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载了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经典,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其中精炼的语句也为成语的重要来源,据统计《论语》一书共形成成语约四百个,其中四字格成语近一百五十个。研究《论语》四字格成语有利于把握《论语》的语言特色,理解其深刻内涵,加深对《论语》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论语》成语。

一.《论语》及其中的四字格成语

(一)《论语》概况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之作,是第一部语录体作品,其体例不是特别严格,《论语》一书约一万五千字,总共二十篇约五百章。最短的章节不到十字(“君子不器”一句记载于《论语·为政》一章中,仅四字为一节,可以说是论语中最短的一节,但其语言简单、含义丰富。)最长的章节也没有超过三百字(《论语》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一章节是《侍坐章》出自于《论语》里的《先进篇》)。《论语》由于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故其阐述形式并不完整也不成体系。但语录体作品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有其特有的艺术性。《论语》编写形式的灵活也增添了本书的思想内涵,它从生活化的角度全面地展示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等,并从侧面介绍了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这有利于读者全方位地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因此,无论是从思想精髓还是语言艺术上看,它都是一部经典之作。

(二)《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

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词组或者是短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数为四字格形式,且大多都有相应出处。《论语》整部作品一共有20篇15947个字,其中四字格成语有143条。143条成语分布在《论语》各章。其中《乡党》篇中四字格成语最少(1个),《述而》篇中四字格成语最多(15个),这些成语大部分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有较高的语言价值及艺术魅力。《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著名典籍和文化遗产,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代代相传。一些经典的语句在历史的洪流中累积沉淀,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按照“从严收录的原则”收纳了古今汉语成语一万多个,其中直接取材于《论语》的多达两百多个,四字格成语约有一百五十个,由此可见四字格成语是构成《论语》成语的主要部分。

为统计《论语》四字格成语的分布情况,本论文采用张帆编译2002年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为语料,按的《中华成语大辞典》(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6)为依据,参照《汉语成语词典》,从《论语》中统计出143个四字格成语,详细情况见下表:

《论语》四字格成语分布统计表

二.《论语》四字格成语的来源出处

上表已对《论语》中形成的143个四字格成语进行了篇目、数量、成语详情的归类统计,由此可以看到各章节四字格成语的具体分布,这些成语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出处

这类成语是指初次出现在《论语》中,受到后世广为传诵而成为的经典,每章几乎都有,占据极大比例,是《论语》四字格成语的主要构成部分。

“不亦乐乎”出自于《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文质彬彬”出自于《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成人之美出自于《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以上例子直接出自于《论语》,没有经过后人任何的加工。后来逐渐形成的四字格成语,此外还有一小类,由后人适当改编而成的。如后人根据《论语·为政》中“三十而立”引申为后来的“而立之年”。再如“异端邪说”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最初原文中只有“异端”两字,后人在使用过程中在“异端”后面添加了意思相近的“邪说”两字,最后形成了“异端邪说”这一成语,用来表示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学说。“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可死矣。”原义是如果早晨明白了道理,就算当晚死去,也值得,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名正言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后世人们通过反义改变将“不正”和“不顺”变为“正”和“顺”就形成了该成语,原意是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現多指做某事不仅名义正当,而且道理也说得通。

(二)间接出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孔子“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尤其对儒家学派来说,先期或同期的古书典籍便是经典,所以,《论语》中的部分成语能够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找到。以下将对具有代表性的引自经书的四字格成语做详细阐释:

“巧言令色”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何谓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引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未成一篑”最早见于《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各得其所”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写到:“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允执其中”最早見于《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以上两大类都是《论语》四字格成语重要的形成来源。这些四字格成语大多数都是从《论语》中直接产生或者是经过后人适当的加工点缀形成的。

三.《论语》四字格成语的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第六版)中将成语定义为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具有整体的意义、凝固的结构、典雅的风格等特点。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其结构可以同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一样可以分为并列、主谓、偏正、动宾、补充等类型,《论语》四字格成语的结构情况详细统计见下表:

《论语》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分布表

由上表可知《论语》四字格成语按结构方式归类,并列关系占34.97%,主谓关系13.9%,偏正关系39.16%,动宾关系5.59%,补充关系2.10%,其他4.20%。并列和偏正结构所占比例较多,共占74.13%,补充结构所占比例最少。探究《论语》四字格成语主要是要弄懂其中的并列和偏正结构成语。针对以上几种基本结构,下文将对每一种结构的典型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一)并列结构

并列关系是指四字格成语的前后两端语法地位平等,其前后两端又可以详分为几种类型:

主谓关系并列:任重道远、名正言顺、近悦远来、色厉内荏、风行草偃;

动宾关系并列:温故知新、察言观色、怨天尤人、克己复礼、患得患失;

举一反三、兴灭继绝、瞻前顾后、废寝忘食;

定中关系并列:巧言令色、仁人志士、朽木粪土、肥马轻裘、恶衣粗食;

状中关系并列:讷言敏行、朝闻夕死、尽善尽美、道听途说;

上述几种情况是《论语》中常见的并列关系,除此还有个别特殊情况,如有个别属于对举关系:生荣死哀;还有四字并列的情况:怪力乱神等。

(二)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是由表示陈述关系的两部分搭配而成,主语在前面是被陈述的部分,谓语在后面是陈述的部分。据笔者统计,《论语》四字格成语中有20个属于主谓结构。详细情况如下: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行不由径、文质彬彬、富贵浮云、斯文扫地、逝者如斯、言必有中、过犹不及、驷不及舌、片言折狱、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不及义、祸起萧墙、岁不我与、时不我待、恶紫夺朱、来者可追、故旧不弃。

(三)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是指前后两部分有支配、关涉关系,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分别是动语和宾语。《论语》四字格成语中属于动宾结构的有8条,详细情况如下:随心所欲、善与人交、不念旧恶、敬而远之、成人之美、好行小惠、无所不至、无所用心。

(四)补充结构

补充结构又叫中补结构,中心语在前,由谓词担任,后部分是补充说明前部分,也由谓词担任。《论语》四字格成语中属于补充结构的有3个,详细情况如下:愚不可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五)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由限制与被限制、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构成,修饰限制部分一般在前,被修饰的部分一般在后,它叫做中心语。偏正结构又能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此类结构在《论语》四字格成语中占据大多数,如不亦乐乎、言而有信、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周而不比、一以贯之、中庸之道、诲人不倦、欲罢不能、鸣鼓而攻、以文会友、惠而不费等等属于此类。

《论语》四字格成语除了以上的并列、主谓、动宾、偏正和补充结构以外,还有表示兼语、承接、目的等关系的特殊结构。

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文明的闪光点、智慧的结晶体,它们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我国文字的完美组合,是文化传承的独特标志。这些成语以它独有的姿态彰显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对《论语》中四字格成语的来源出处、语法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大家更深刻地认识《论语》的语言艺术及文化思想,也有助于语言交际中对成语的正确运用。

纵观《论语》四字格成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对古汉语的学习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人们在使用这些成语的时候,也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学习这些成语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也随之得到传播。语言对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肩负神圣使命的四字格成语,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使之更具有生命力。对此,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对之加以保护与发扬。传承《论语》四字格成语所折射的传统文化精髓,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在人的道德素养、文化气质以及完善自身人格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对《论语》四字格成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优秀的思想精髓,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成为学习并研究《论语》四字格成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古敏.论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2]黄伯荣.现代汉语上(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刘芳池,何丽敏.《论语》中成语的来源及其分类初探[J].语文学刊,2010(7).

[4]曹瑞芳.《论语》成语研究[N].山西大学学报,1996(3).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来源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如何读懂《论语》?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论语·为政第二》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