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读思达”教学法就是新的教学方法的代表。文章立足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了“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内涵,然后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借助实例分析了该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要点,旨在推动“读思达”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70-03
引 言
“读思达”教学法是阅读、思考和表达的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展开广泛探讨之际,“读思达”教学法也被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
“读思达”教学法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认知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活动,而真正的认知活动应该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部分。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读思达”教学法继承了认知加工论的观点,将认知分为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读思达”教学法中的“阅读”,其本质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学生不论是学好语言,还是深入学习,都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基础,因为自由阅读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从阅读资料中寻找新的思路。“读思达”教学法中“思考”的功能是加工、建构,即个体通过思考具备自己的想法,形成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思考是学习的核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质量,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样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思考也为学生学会表达提供了基础。“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表达”,其本质是吸收和表达交互作用,促使知识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其知识呈现、展示、迁移、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结果的反映。“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达”不仅指口头表述,还包括书面语言表达、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在语言学习中,许多学生都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学习,却不擅长沟通。许多人即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在与人交流时还是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1]。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前,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知识教学、信息获取、机械训练的浅显层面,词汇记忆、语法结构学习和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去分析语篇、设置问题、开展训练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非常被动[2]。这种阅读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无法为学生达到知识迁移、运用的高级层面提供有力帮助。为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无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还是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与英语阅读、思考和表达有着紧密的关联。“读思达”教学法主张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精细、全面的思考,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所以,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大胆创新,将“读思达”教学法积极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读思达”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关注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方式。阅读不是简单的口读、发声,它要有欲望和心理活动。没有读的欲望和需求,阅读就变成了“呆读”,也就没有读的意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阅读的质量,让学生有读的欲望和需求,并确保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习得智慧。“读思达”教学法主张在阅读中要“读出内容,读出内涵,有新的发展”。而要想达到读内容、读内涵、有发展的目的,教师就需要给予阅读高度关注,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欲望、兴趣的作用下,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文意,推敲词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收获[3]。
例如,在学习The history of cloning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生物课简单了解了一些与克隆有关的知识,对克隆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题目预测文本内容,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些画面并引出问题:“相信许多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同学应该对这一情节有印象:一只蚊子吸了恐龙的血,而人类利用这只蚊子克隆了恐龙。那么:What is cloning? And how does it develop? Is it possible that cloning dinosaurs from mosquitoes?”然后,让学生结合问题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提取有用、特定、重要的信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让学生精读课文,理清文本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一些词句,如“I would never accept...”“I'm not bothered about...”“I don't mind but...”的用法,梳理文中的语言知识点,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准备。在阅读这个环节,教师通過补充语篇背景知识、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置身于文本语境中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文意。
(二)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所以孔子才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是“死读书”,没有意义;只思考不学习,就是“瞎想”。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重点是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散思维。“读思达”教学法非常认可思考的价值和意义,主张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加工和构建,提高思考、判断和鉴赏能力。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学习、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the sea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对话、口语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Today, we're going to take a look at the world under the sea. Now, we are snorkeling trip under the sea. Guess what we'll see? What plants and animals can you see under the sea? Have you seen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live under the sea? Where did you see them? Do you have any favorite sea plants or animals?”让学生借助问题开启海底浮潜之旅。然后,教师让学生在问题指引下阅读课文:“Do you know about whales?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killer whales and the baleen whales?”并让学生阅读过课文后根据屏幕上的表格填空,或者将一些重要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篇章结构、语言特征有更深的认识。在讲述v.-ing形式的被动语态、有关海底动植物的词汇和表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英语释义的方式,对文中的词汇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思考问题;然后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海洋馆引导员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海底的动物和植物。这样“趁热打铁”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输出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表达的方式有说、写,表达不仅是检测学生思考深度、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促使学生顺利进行知识和能力迁移的重要路径。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去说英语、用英语,为学生交际、生活和发展服务,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关于表达,“读思达”教学法主张将吸收和表达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吸收的基础上输出知识,进行能力迁移。读写结合是一种与“读思达”教学法相契合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读的基础地位,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Travelling abroad一课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女孩谢蕾去国外进预科班学习时,因为文化差异和环境问题而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而对生活的不适应、学习的压力、文化差异,是高中生较熟悉也较感兴趣的话题。关于这几点,高中生应该有许多话要说。对此,教师可以在课文分析、词语用法讲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己从往年高考真题、英语杂志上找的有关旅游、留学生生活的英文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在特定的语境中掌握与本文所学的一些单词(如qualification、recommend、substitute、acknowledge、requirements、occupy、comfort等)有关的词的词义、用法,知道游记类文章该如何写,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A pleasant trip”和“Unforgettable travel experience”中任选一题,参考范文,联系生活,进行写作练习,充分展示自己。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如为学生提供关键词、开头语,或者在内容线索设计、情境创设方面给予学生以启发和提示,或者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互助式学习。这样读写互为手段,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理解性输出,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重视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读者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动脑,是否形成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思维方式,是教师的责任。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呢?笔者认为,重点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此外,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总结和反思,给学生以暗示和鼓励,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正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Natural disasters一课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后,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
如某段的主题句是什么?大地震的先兆有哪些?如何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在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或者让学生针对“leave+宾语+宾语补足语”的复合结构和everywhere引导的从句进行练习,或者结合例句让学生归纳总结every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的用法;或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进行课文复述,目的是借助问题和简单的检测手段看学生是否有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是否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对遇到生词时不知如何猜测词义,怎样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和脉络等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普遍性问题的策略。最后,教师及时总结。
结 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是一种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关注阅读、思考和表达,还強调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介入、师生对话、学生互动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它能促使学生深度思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这与《课程标准》相契合,也能充分满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鉴于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展开对“读思达”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获得有用的知识,通过表达进行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邱乐.台湾地区“学思达”教学法的实践探究[J].今日教育,2016(11):44-46.
尚家茗.“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03):14.
王福瑞.“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19(05):131-134.
作者简介:陈昭春(1978.6-),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