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是剖析人与地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立足生活化教育理念,通过对其概念与特点的论述,从内容、氛围及方式三方面分析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路径,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地理教育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概念特点;应用路径;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22-02
引 言
地理学科是让学生以另一种角度去认识与欣赏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提高对生活环境的理解与适应能力,进而将自身的生活品位与精神层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成为我国合格的公民。虽然地理知识多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他们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树立地理思维,从地理的角度、以地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一、呈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推进,当前初中阶段的地理课本教材也进行了大改革,更加注重生活元素的注入,将课本教材中一些较难、较烦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教师以此为生活化教学的起点,再结合本地特色、学生实情等因素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将课本与生活更好地衔接,让学生真切了解当下社会各方面的生活。那么教师如何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教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呢?毫无疑问,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挖掘[1]。
一方面,借用學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生成的地理知识“前概念”。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其知识点与其他学科有着联系。地理与语文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一些诗词、成语中往往隐含着地理知识,教师借用学生所了解、熟悉的诗词为学生创设情境,就能够为学生呈现生活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地球形状”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地球周长”及“地球自转”这两个知识点。地理与数学的关系也密不可分。例如,学生在读图、识图的过程中,就要利用到“比例尺”进行计算,或根据两地的高度计算出两地温度差等。这些虽然都是极为简单的数学计算,但这从跨学科的角度也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旅游经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学生在寒暑假会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门游玩,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旅游经历”实践机会,将学生的旅游经历进行融合,以此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素材。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往往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特殊的引导。愉悦、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压抑、枯燥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当前,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的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往往也与教学氛围有关。那么,教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呢?
其一,用“故事”营造课堂氛围。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议故事”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听故事”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议故事”能够让学生抛开各种顾忌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质疑他人的观点,进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一课时,笔者抛砖引玉,将自己家乡遇到“旱灾”的真实故事讲了出来,在学生倾听后,为他们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议论中加深了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其二,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展示来营造课堂氛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让学生的眼、耳、脑同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营造活跃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河流”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资料,在影像与音乐的交融下,壮观的壶口瀑布、曲折的九曲十八弯、仙境般的桃花峪等,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还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无论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生活化教育理念最终要落实在教学实践上。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学生实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渗透生活化的教育理念[2]。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知识与素材,让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宽。同时,教师结合适当的时机,提出相关的问题,形成“问题链”,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进而内化课堂知识。在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这种思考会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创新性及联想性,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着眼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进而形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可以是真实生活的引用,也可以是虚拟情境的创设,但都是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总结,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日本”一课为例,笔者结合信息技术,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日本国度樱花盛开,人们争相观赏的真实场景,并以“去日本观赏樱花,我们要怎样度过这美好旅行时光呢?”为假设,让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由此,笔者再结合课本教材中“地形”“灾害”“气候”等知识点,将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拓展延伸,向学生提出问题,深化情境。例如,“地形位置”知识点,笔者会用语言创设情境:“富士山是日本最著名的山峰,那里盛开的樱花更是世界驰名,我们能够借助地理位置示意图,找到富士山吗?”又如,“自然灾害”知识点,笔者会用语言创设情境:“当我们走进了富士山才发现,它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有很多的活火山,且活动十分频繁,为什么?日本还有哪些其他的自然灾害?”这样,将“日本”一课的教学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同时体验更多的乐趣。
(二)引入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结合多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主动性,让学生处在自己所创造的真实生活情境下学习地理知识,实现对生活场景的不断分析与应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不仅积极性高,而且态度端正,大大提高内化知识的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入以下几个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其一,开展实地调查类实践活动。如若学生仅掌握了“地理理论知识”,而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那么他们也难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二,开展角色扮演类实践活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是当前教学较难实现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对某一地域、某一事物的“情感与态度”,并非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够实现升华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如果教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将某一地域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有感情地表演出来,那么学生就能从地理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问题。
结 语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处处显生活。教师要基于学情、教情与考情,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再结合教学实情,将其提炼、总结出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0):35-36.
贾雪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44):148.
作者简介:刘志海(1975.11-),男,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