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提升 点亮物理课堂

2022-05-30 10:48陈淑瑜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 要:物理学科是对各种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初中生进行自然科学学习的关键内容。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学科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重点落实的内容。文章指出,物理思维不同于物理知识的简单理解和记忆,更加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提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06-03

引  言

物理是一门注重根据现实问题进行理论逻辑推导的学科,需要学生将现实的客观现象与物理理论建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所学习的理论。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物理成绩较差,而且与成绩优异学生的差距越发明显。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往往在于物理思维的差距。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再通过主体教学环节使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同时,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聚焦思维提升,以智慧之光,点亮物理课堂[1]。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入推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课标的发布和新教材的实施。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成为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需要逐步养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应用实施,使之成为当前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物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念的指导性思想。

面对新的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调整原本的教学方式,从最初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开始,改变原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定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具体而言,将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定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样的四个维度,符合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科学性和具体性,也为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指明了方向。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思维教学的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特征,也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的重要特点[2]。首先,物理学科教材作为自然科学规律的集中体现,客观地反映了物理世界的规律和原理,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特征。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有效把握学生认知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学科教学活动。另外,在初中物理思维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而形成物理思维持续发展进步的良好形势。

(二)创新性

初中物理思维教育的创新性是指思维本身的随机生成性特征使得每次的思维教育呈现不同的特点。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师讲授物理知识的方式有所差异,所以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也是不同的,正是这样的差异性造就了思维的活跃性,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存在差异,

在接受能力上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在思维教育的落实上,每位学生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思维教育和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三)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特征[3]。在培养物理思维的过程中,首先要经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要在感受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最终完成思维和能力的内化。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避免出现一言堂的僵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思维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所以教育的实现方式要有所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进行精心准备,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予以落实。

(四)长期性

思维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单一某个原理的理解和习题的解答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靠长期的知识学习和深入理解。因此,物理思维提升的长期性体现在教师注重学生思维提升的长期性和学生深入学习的长期性两个方面。将物理的概念、原理进行反复理解和应用,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它们产生的根源,这不仅是一种答题的能力,更是一种客观看待世界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高阶思维。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按照既定的提升方式进行“教”与“学”,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才能实现提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方向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4]。教学目标就像是一座灯塔,有了它我们才有前进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船只才能劈波斩浪,顺利到达彼岸,实现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精准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定出更加精准的教学目标,从而明确课程方向,有效指导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家庭用电”这一课时,要对本课的教材及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教学内容围绕家庭电路知识展开。考虑到本课内容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设定: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火线、零线的特征,培养在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意识;在科学思维方面,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会组装简单的家庭电路;在科学探究方面,通过了解家庭电路的具体组成、作用,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掌握家庭电路相关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创设良好情境,引入物理原理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物理概念、原理及其应用。物理概念、原理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高度提炼和总结的基础上,内容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物理原理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将客观的物理现象通过图片、视频或现场观察的方式,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讲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为物理思维的培养创造前提,从而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多彩的光”这一单元的主要讲授对象为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以及成像等内容。在进行本单元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与PPT讲授结合的方式,准备好镜子、水杯、放大镜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既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感受光的特征,又能够通过PPT讲授对光形成准确、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思考物理原理的表现形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始涌现,学习资源数字化、系统管理教育信息化、协作式学习成为潮流和趋势。因此,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脉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在教学资源搜集上更加广泛,努力提高日常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教育现实的需要。教师的“教”和“学”都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站在教育信息技术的最前沿,充分提高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创新教学和教研方式。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这部分内容时,生活中有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今天位于西亚的死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并播放死海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人们在死海上漂浮的现象,并思考死海海水与普通淡水有什么区别。学生说出死海中盐分较高,水的密度较大。随后,教师讲授沉浮条件,物体沉没在水中会同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水中的物体该如何运动。当物体的重力不变时,其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相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反之越小。

(四)注重新旧衔接,理解关键内容

物理知识的呈现具有明显的理科特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存在缺失,对接下来物理知识的学习就会存在明显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呈现,尽可能在大框架之下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对所学物理知识和概念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微观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家庭用电”这一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电路知识,复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方法,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为新旧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学生只有准确地掌握电路相关知识,才能理解本课中家庭电路的示意图,熟悉家庭电路的安装规范,从而丰富自身的家庭用电知识。当自己家庭中有安装电路和电路改线的需要时,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物理知识,做到家庭用电安全。

(五)组织实验活动,进行实践探究

物理学科知识很多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对知识的呈现可以变得多样化[5]。因此,物理教学场所不能局限在教室中,而是应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规律。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具有普遍性和探究性的材料,如瓶子、玻璃、镜子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够反映物理道理,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便于学生理解物理道理。

例如,当带领学生学习“液体的压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液體压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可乐瓶进行演示。可乐瓶本身属于软塑料,在生活中容易得到。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灌满水的可乐瓶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挖三个洞,让学生观察不同高度的洞喷水时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够发现,孔位越高,压强就越小,喷的水就越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液体压强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六)发散习题练习,反馈教学成果

在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后,相应的习题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物理原理在生活化的习题练习中进行应用,学生才能够完成所学物理知识的内化。在物理习题的布置上,教师要设置发散性的习题练习,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迁移能力,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避免学生陷入盲目的习题训练中。

例如,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机械与人”这一章的重要内容,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称之为杠杆平衡。人们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为了缩短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缩短距离。杠杆平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秤、剪刀、自行车的刹车闸、水龙头开关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杠杆原理的案例。为了丰富学生对杠杆平衡原理的认识,教师要以生活中的实物为案例,向学生布置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和国家教育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物理教师更应该发挥自身在育人方面的独有优势,努力完善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物理思维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12):45-46.

韦淑敏.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黄丽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课程探索,2014(11):113.

彭前程.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9):1-4.

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落实‘五项管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研究”(立项批准号:

QJYKT2021-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淑瑜(1983.6-),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