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凡 梁金虎 史艺萌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户是农村金融的活动的主体,本文站在农户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存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较少且外流严重、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视角 农村金融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显著。近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三农”问题,而农村金融是目前“三农”发展进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可以说充分发挥好农村金融的功能,对于加快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在互联网金融、科技服务金融的今天,传统金融已不再完全符合农村发展的需要,发展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农村金融必须点对点,立足农民,聚焦农村,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适配度和契合性。
(一)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村金融已经发展多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短板,农村金融制度政策仍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一方面,基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制度,但由于农村金融政策环境多变、随意、不稳定,导致相关政策的适配度无法做到系统性和长久性,使得政策的实施成效一般,甚至出现了金融机构产生不良贷款等反作用影响。另一方面,依据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但缺少针对性和完善的法律条例,加之农村环境复杂,当出现各种纠纷时,农民无法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适时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的缺失也未能对非正规金融形成及时有效的督查监管,给利益各方带来巨大风险。
(二)农村金融发展资金较少且外流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侧重于城市发展及工业建设,目前农村农业发展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保城市稳定发展,城市资金多在城市或工业领域循环回流,除政策性财政资金倾斜外,其他社会资金较少流向农村。由于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流向城市,大量收入存入城市银行网点或其他投资理财领域,加剧资金流向城市。加之农村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生产效益比较低下,经营风险较大,投入大但回报和效益较低,农业领域可用资金也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相应产品来支持农村农业发展。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逐渐推广扩展,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加之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下设网点仍较少且分布不均,农民切实可以利用的金融机构网点十分有限。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以盈利为主,面向农民只愿存不愿贷,更愿意把贷款目标转移到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城市人群,使得农村资金短缺,农村经济状况久久得不到改善。
(三)农村金融发展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需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定位仍不够明确、业务内容不清晰、涉及的服务延伸不彻底,没有从农民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开发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出现不少农村涉农企业遇到融资门槛高、融资机会少等尴尬局面。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集中,很多涉农金融机构产品创新难度较大,推广难度也较大,导致提供的农村金融产品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农业现代发展需要。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且部分服务人员属于当地就近选择或“人情关系”再就业,专业服务水平较低,机构人员更新慢,人员老化等问题突出,农民办事不方便;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比较滞后,服务模式落后,办事效率低,服务发展能力不足。
(四)农户文化水平有限,农村金融发展受阻
农村发展最应面向的主体是农户农民,但农村金融发展最大的难点也在农户农民。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多受思想认知水平的局限等影响,多信任工商銀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宁愿多走“一公里”去城市大型银行存款,也不愿把钱存在就近的农村金融网点。二是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利率、贷款等专业知识涉猎较少,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对互联网、金融科技等现代化服务程序不了解,对贷款等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认知误差,导致农民产生担忧不懂被嫌弃、抵触走进银行、认为手续麻烦不便捷、害怕风险不愿尝试新事物等心理,阻碍农村金融发展。三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农户和金融机构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了解不多不全面,金融意识较为淡薄,容易错信不良的金融从业人员,或误入金融诈骗歧途,增加金融风险。
(一)切实完善健全相应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依托于乡村振兴背景,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明确规范农户相关权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给农户安全感,激发农户积极性。利用法律法规扶持推进农村金融发展改革,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农民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与制度。尤其要着眼于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法律保障体系,健全政府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弱势者金融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为金融机构服务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服务农户保驾护航。
(二)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明确规定部分金融机构依据标准来保障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留存;给予资金投入农村发展建设的社会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性资产流入农村,推动农村农业规模化发展,实现资金市场化循环流动,资金自足,缓解资金外流现状;充分考虑农民作为农村金融市场融资主体的现实情况,适当拓宽农村农民取得贷款的渠道,合理创新扩大农民群体的抵押形式,引导农村小额贷款企业放宽优惠政策提供贷款,吸引外流劳动力回归农村创新创业。同时,完善农村网点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面对农户信用信息的分散性、流动性以及经济收入不稳定性等风险,确保工作人员采集数据的详细及时性;可充分利用村委会信息基础等便利条件,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和农户信用评分机制,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全方位建设。
(三)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对现有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各地各业对当地金融服务的各项需求,优化创新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明确服务定位和服务内容,强化大数据科技以及相关优势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应用力度,保证农村建设与城市投资信息之间相互契合对称,在符合国家经济政策要求下考虑当地实际需求,设计合理、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严格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选拔标准,加强定期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人员考核更新,以农户为中心,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服务能力,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农村金融发展知识宣传与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金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宣传,重点向农户培训基础知识和常见非法金融行为及识别办法,提高农户所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适配性,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金融机构需对涉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和细致化培训,确保所推广金融产品的合适与正规性,防止农户农民上当受骗,甚至是误入歧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可调研农村人流密集区域,结合当地特点特色,丰富金融知识宣传方式,扩大影响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保险制度知识培训,增强农户的金融意识,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及损失程度。
参考文献:
[1]邵文.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问题若干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51-52.
[2]俄秀萍,李晴.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 39-41.
[3]史荣刚.乡村振兴环境下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的思考[J].財经界,2021(12):3-4.
[4]岳珂.发扬“三牛”精神开启农村金融发展新征程[N].曲靖日报, 2021-04-02(005).
[5]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农村金融五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J].农产品市场, 2021(07):52-53.
[6]李顺发.农村金融发展构想[J].时代金融,2021(07):27-29.
[7]陈正龙.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财经界,2021(07): 96-97.
[8]吴娟频,常小雨,杨海芬.新型农村金融发展特征及政策效应研究[J].山西农经,2021(03):190-192.
[9]郭田勇,孙光宇.“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发展展望[J].中国农村金融,2021(03):21-23.
[10]林庆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6):55-57.
[11]杨玉林,郭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5):111-113.
[12]章珑珑.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模式创新与政策协同——基于产业融合视角[J].市场周刊,2020,33(10): 139-141.
[13]史海瑶,刘立波,刘洋,王春霞.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监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5-6.
[14]黄珺,肖苏.基于互联网的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20(04):119-120.
[15]杨林.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思考[J].知识经济,2020(09):24-25.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