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展现湖南财政作为

2022-05-30 10:48湖南省财政厅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补贴全省粮食

湖南省财政厅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水稻面积居全国第1位,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在财政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铭记总书记来湘考察时的嘱托,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健全财政政策体系,着力“保产量、增产能、稳收益、提效益”,积极践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担当。

一、提高站位,夯实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部署推动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全省财政系统不断深化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财政优先保障的领域不动摇,既算经济账、财政账、当前账,更算政治账、大局账、长远账,着力支持下好粮食稳产保供的先手棋,打好粮食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仗,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省财政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积极推动省政府出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十条举措”,打响稳产保供战、春耕备耕战,夯实了粮食丰收基础,确保了“米袋子”供应充足。2021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7137.6万亩、粮食总产量614.9亿斤,创近6年新高,超级稻双季亩产攻关突破1600公斤,再次刷新纪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湖南贡献。

二、加大保障,调动种粮抓粮的积极性

一是加大投入。自“十四五”开局以来,我省克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困难,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力度,累计安排458亿元,为稳住粮食基本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长沙县本级财政安排1亿元扶持粮食生产发展,对双季稻种植“三补一奖”;岳阳县统筹6000万元,支持落实“田长制”、高档优质稻示范等。

二是精准直补。按照“谁种地、补贴谁”原则,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早稻集中育秧、双季稻种植的倾斜力度,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核实种植面积,对抛荒耕地坚决不发补贴,提高补贴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种粮农民尝甜头、有奔头。同时,进一步完善“一卡通”补贴发放模式,创新财银数据接口、部门数据接口、补贴查询系统“三位一体”管理,提高补贴发放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时效性,让粮农尽早吃上“定心丸”。目前全省粮食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8万户,流转耕地1950万亩。

三是强化激励。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省委、省政府将粮食生产纳入绩效考评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畴,开展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和先进种粮主体评选,省财政将粮食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加大扩面增产任务的权重因素,提高对产粮大县的激励力度,着力保障产粮大县得实惠、有发展。全省14个市州创建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共17个、26万亩,双季稻示范面积达到463万亩。

三、突出重点,牵住稳产高产的牛鼻子

围绕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等关键环节,突出支持重点,一手抓“硬基础”,一手抓“软实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一是以良种为核心。近两年安排资金5.5亿元,推进岳麓山种业实验室、南繁科研育种园等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湖南杂交水稻研发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每年供种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隆晶优”等高档优质杂交稻获得全国籼稻金奖,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3项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以良田为基础。在中央财政支持基础上,加大省级投入、引导市县投入、吸引资本跟进,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2021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达2000多元,其中,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入达到3000元左右,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省已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615万亩,占全省耕地的66%,亩均节本增效500元、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0%以上。沅江市通过竞争立项、奖补结合,支持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成了农业受益、农民满意的精品工程。

三是以良法为依托。支持实施“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的粮食高产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绿色防控示范,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临田指导、跟踪服务,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全省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得到较好防控。

四是以良机为抓手。结合我省实际,对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集中育秧钢架大棚等3类急需机具,按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额的30%给予省级累加补贴,重点突破丘陵山区机械化瓶颈。我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逐年提高,2021年达到80%,真正实现田间作业铁牛当家。今年我省还启动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两项试点,进一步优化补贴兑付方式,推进优机优补,引导购机者农机购置与应用并重,着力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

四、统筹资金,打造粮食产业的全链条

一是精细生产提品质。近两年统筹资金42亿元,实施质量强农、特色强农等“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建设生产标准化、销售订单化、品质高档化的粮食基地580万亩,支持以“检验检测+质量溯源+5G技术”为核心的“第二代身份证”管理试点,打造“两品一标”农产品656个。

二是精良加工提效益。按照“加工主导、品牌引领、融合发展”原则,依托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等项目资金,支持粮食千亿产业发展,打造“洞庭香米”公用品牌,实现“好谷产好米”。省级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达249家,去年糧食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80亿元、同比增长5%。

三是精致服务提能力。通过政策协同、资金拼盘、集中投入,积极培育各类农业服务组织,支持推广水稻生产代购种育秧、代翻耕、代抛插、代收割、代烘干等全过程的“十代”服务,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全省以粮食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28万个,托管服务面积达到7323万亩次,服务小农户超过500万户,覆盖全省1/3以上,与小农户单干相比,可实现水稻亩均增产50公斤、成本节约190元、产值提升120元、农户每亩增收300元。

五、引导放大,闯出财政扶持的新路子

一是综合运用贴息工具。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按照不超过市场利率的50%贴息,在实际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贴息资金5亿元,撬动金融资本513亿元,受益主体达1.03万个。为保障农资化肥供应,推行省级化肥承储企业定额贴息,2021年安排贴息资金1290万元,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是放大农业信用担保效用。支持湖南农担推出“惠农担—粮食贷”产品,专项用于粮食全链条贷款担保。省财政给予1.2%-1.5%的担保费补助,将担保贷款综合成本控制在5.2%以内,贷款成本降低2.8个百分点。今年又创新推出“惠农担—高标准农田贷”,为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提供贷款担保。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5875万元,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性担保产品放款62亿元,惠及客户1.02万户。

三是用好用足粮食风险基金。在落实中央粮食风险基金的基础上,省市县财政每年安排粮油储备利费支出6亿元以上,去年省本级在财政运行紧张的情况下安排8.7亿元,充分发挥稳粮价稳市场的作用。2021年全省早籼稻收购价格稳定在135元/百斤,较去年仅上涨1.5%。

四是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2021年我省在25个产粮大县开展水稻生产大灾保险试点,在37个产粮大县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2022年实现62个产粮大县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对规模户和中小农户每亩赔付金额由800元、500元分别提高到1100元、900元,保险费率由5%降低到4%,起赔点损失率由30%降低到20%,全省水稻保险覆盖率达到75%,有效缓解粮食生产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粮食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把财政支粮责任压得更实、把粮食稳产保供提质增效的根基筑得更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补贴全省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我的粮食梦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