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反哺家乡对当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启示

2022-05-30 07:44陈雪菲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徽商

陈雪菲

摘要:明清时期,徽商在外经营致富之后,往往通过等捐资兴学、筑桥铺路、灾害救济等方式投身于家乡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徽商反哺家乡的行为不仅有力地弥补了国家公共服务职能在乡村社会的缺失,也为徽州传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兴业,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徽商 返乡兴业 人才振兴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徽州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经验和当代价值研究”(2021CX079)。

一、引言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实现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大量的人才。对于徽州地区来说,如何吸收徽商反哺家乡的养分,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让乡村振兴接通人才“活水”,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明清时期,徽商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中,徽商对于家乡公益事业的投资尤为重要。从历史的维度看,徽商反哺家乡的行为不仅有力地弥补了国家公共服务职能在乡村社会的缺失,也为徽州传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保障。有鉴于此,本文针对农村“空心化”加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从徽商反哺家乡的事迹中寻求智慧,为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推进提供启发。对于徽州社会而言,徽商反哺家乡的举动功在千秋;对于当代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徽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经验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鉴于此,本文针对农村“空心化”加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从徽商反哺家乡的事迹中寻求智慧,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提供启发。

二、徽商反哺家乡的历史事迹

(一)捐资兴学

徽州是朱子故里,也是理学大师程颢和程颐的祖籍所在地。长期以来,徽州社会对于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婺源县志》就有记载:“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歙县吴越钱氏宗族家训更是明确指出,古往今来,世家大族莫不看重读书,原因在于读书不仅可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且能够鉴往知来,修身养性,如果著书立说,还可以流传宇内,令后世景仰。即使未能科甲题名,也可以在乡间执教,一方面传播圣人之道,另一方面赢取不菲之资,不至于沦为无业游民,引发生存危机。所以,即使对于贫贱人家而言,也要想方设法地获取读书的机会。需要指出的是,兴办教育事业以资金投入为前提。从理论上看,教育投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育产出的质量。对于以躬耕为业的徽州乡民而言,很难有能力筹措充足的办学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财力富足的徽商就承担起了兴办家乡教育事业的重任。

明清时期,徽商投资办学的事迹蔚成风气,徽州方志和家谱就留存了不少感人的记载。歙县呈坎商人罗元孙购买了数十间屋子和数百亩田地作为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免费供给本宗族的贫寒子弟接受教育。休宁商人吴继良也购置了大量的房屋和田地,并修建了明善书院,成为当地读书人讲学论道的重要基地。祁门商人马禄更是投入巨额资金助力官学,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客观地看,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绝大多数学子都或多或少得到过徽商的资助。在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下,徽州士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进士的数量占比接近3%。其中,休宁学子的成绩最为卓越,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一共产生了19名文武状元,从而享有“状元县”的美譽。

(二)筑桥铺路

从地理形貌来看,徽州地区多山多水,山路崎岖,水流湍急,行走极其不便,严重地影响了徽州人民的日常通行。但是,筑桥铺路耗费颇大,需要给予大笔资金的注入,普通乡民往往难以承担。更为严重的是,桥体和路面由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中,加之人来人往,必须经常进行维修,这又涉及经费的投入。于是,来自徽商的捐款就成为这项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做法是徽州社会的通行风尚,得到了各个宗族的普遍认同和提倡。祁门县河间凌氏宗族家训就要求,经济宽裕的族人应当为筑桥铺路贡献力量。

早在宋代,初露峥嵘的徽商就有捐资修桥的举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类似的公益行为更加繁多。明代歙县商人许岩保资助三百缗修建了万年桥,绩溪商人曹显应父子独资修建了文济石桥、延福石桥和羊须坑石桥。位于徽州和池州交界处的大洪岭,是通往省会的必经之地,山路连绵不绝,一旦到了雨季,几乎难以行走。明朝万历年间祁门郑节妇出资金修辟之后,由于河水侵蚀,破损严重。当地百姓多次想要重修这条山路,但苦于成本过高,不得不长期拖延。道光年间,黟县读书人倡导民间集体捐资修路,徽州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根据当地碑刻记载,修葺大洪岭道路得到了休宁、黟县、祁门和歙县共计351家商号的资助,金额高达数万两黄金,花费了6年时间竣工,被认为是明清时期徽商捐资修路的代表性事迹。徽商对家乡修桥铺路工程的资助,不仅提升了乡民出行的安全系数,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徽州盛产的茶叶、菌菇等山货得以运出深山,远销海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徽商的繁盛。

(三)灾害救济

在中国古代,由于公共财政秩序尚未建立,除了朝廷例行的赈灾之外,社会救济之类的公共服务职能长期欠缺,不得不依靠民间自行办理。徽州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在新安理学的熏陶下,社会秩序较为和谐与平稳,不仅南方地区常见的宗族械斗与徽州社会绝缘,而且人与人之间往往能够建立起温情脉脉的伦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徽州社会在灾害救济方面卓有建树。清雍正歙县潭渡孝里黄氏宗族家训就明确规定:对于家境贫寒和突遇灾祸而不能维持生计者,族人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渡过难关。

徽商是徽州灾害救济的主力军。明代歙县商人汪泰护在灾荒之年,一次性就为里中灾户捐粟六百石,饱受饥苦的家乡父老正是在他的援助下才得以活命。万历十六年(1588),徽州全境发生罕见山洪,雪上加霜的是,大规模的瘟疫又接踵而至。面对这次千年不遇的巨大灾害,徽商主动挑起了救济乡民的重担。歙县商人江希文、徐鲸和徐景鸿等人也纷纷捐资籴赈,吴文光更是捐出巨资从外地购买粮食,设立粥棚给受难者来充饥,并为死者提供棺木操办后事。乾隆十六年(1751),歙县又一次发生严重饥荒,在官府束手无策之际,歙县商人方西畴挺身而出,毅然捐出千余两黄金修建惠济粮仓,并设立义塾供受灾的幼儿读书识字。依赖于徽商的急公好义,明清时期徽州虽然遭受过多次水旱灾害,但大多能够平稳度过,没有出现饿殍遍地的惨状。

救援饥荒主要在于提供粮食,相比之下,徽商对于火灾的救援投入更为巨大。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徽州共出现重大火灾47次,几乎每一次救灾都离不开徽商的热忱相助。道光年间,黟县宏村居民因用火不慎而引起火灾,村中数十家房屋连片起火,生活资料尽数被毁;盐商汪大録得知消息后迅速购买大米,解决了受灾村民的燃眉之急。咸丰年间,婺源大麓也出现火灾,村中二十多家房屋被焚,徽商方碧忻和汪廷照急忙出资购买生活用品,安顿了受灾村民的生活。在灾后重建方面,徽商也是当仁不让。同治年间,婺源长溪发生火灾,徽商戴盛宏免费提供了珍贵的白石坞杉木用于房屋的修砌。祁门商人胡天禄得知村中发生火灾之后,不仅捐资重建房屋,还将受灾村民街道城中居住,避免了他们露宿街头之苦。

三、吸引乡贤返乡兴业的政策思路

辩证地看,当今乡村社会人才外流的景象与明清时期徽州地区颇有雷同之处。古代徽州人囿于人多地少而外出经商谋生,今天的乡村社会则因为城市的虹吸效应面临同样的人才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徽州社会并没有因为人才流失而出现衰败,相反还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徽商能够通过积极的资金投入反哺家乡。徽商作为徽州乡贤的代表,有效地融入到了徽州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在徽商财力的支持下,徽州社会实现了商人与农民、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科技进步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水平固然远远高于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但是,历史经验仍然可以给后人提供有益的启示。目前,国家对于“三农”领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也进行了大笔的资金投入。但是,从乡村人才振兴的角度而言,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在市场经济时代,大量的民营企业家都出道于农村,他们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不仅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魅力,也为他们利用资金优势反哺家乡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积极汇聚社会人脉资源,吸引外出人才返乡投资创业。不过,对于各地政府部门而言,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配套和支持。

(一)发动乡情攻势,加强日常联络

客观地看,徽商反哺家乡的重要前提是徽商对于家乡的依恋和双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鼓励乡贤回乡兴业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打好“乡情牌”,让乡音乡情时常萦绕在乡贤的心头。一方面可以广泛宣传乡贤的先进事迹,在史志和年鉴编撰中安排专门的版块篇目,介绍乡贤的成就和事迹,让乡贤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春节团圆和清明节祭祖等机会,通过拜访慰问和召开茶话会、座谈会等方式,与乡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清晰地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研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步骤,商议推动家乡发展的大计,洽谈返乡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另外,要重视发挥党委统战部、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明清时期,旅外同乡会馆成为徽商和家乡的联络机关,维系了双方之间的感情纽带,家乡的动态和族人的需求也可以及时地向徽商传递。因此,要主动做好在外企业家的摸排和联络,利用互联网平台组建微信群、钉钉群,适时成立新乡贤联谊会等组织,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积极推介县乡双招双引相关政策和信息。

(二)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乡土情结固然为鄉贤返乡兴业提供了可能,但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来看,获取利润才是创业投资的根本目的,乡贤返乡兴业并不能看成是完全不求商业回报的公益慈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让乡贤真切地感受到诚意和商机。一方面可以建立乡贤服务机制,组建乡贤回归工程服务机构。完善点对点走访、联络、协调专项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责任制。建立乡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乡贤服务质效。安排专人对接返乡创业的乡贤,在项目落地、政策落实上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落地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陪同办等服务措施,做到对乡贤回归企业的联络、跟踪、服务、保障上的无缝对接,对重大回归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有意向落地的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回归乡贤及其直系亲属妥善解决社保、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尤其是要在加大财政奖补、优化金融服务、减轻税费负担、给予场地支持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客观地看,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徽商精神的新乡贤的积极参与,这不仅是他们眷恋故土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他们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乡贤在乡土社会发展和文明传续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价值,但是,对于乡贤的重视和利用也要注意适度,切忌“神化”。

诚然,来自农村的企业家在反哺家乡的过程中,由于带来了珍贵的资金、技术、人脉和信息资源,确实给家乡带来了恩惠。因此,他们在享受政府各种优待政策的同时,享受到了自身声望的迅速扩张;伴随而来的,则是自身势力在乡村社会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防止出现侵占公共资源、掠夺他人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以法治为准绳,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只有在法治的前提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够真正成为福泽万民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朱冬亮,洪利华.“寡头”还是“乡贤”:返乡精英村治参与反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49-57.

[2]王世华.从明清地方公共事务看徽商“士”意识的觉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 68-79.

[3]刘巍.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土地调查——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7(7):134-140.

[4]王世华,张剑.木与林:如何评价徽商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的行为——与卞利先生商榷[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3):31-44.

[5]卞利.利益攸关:明清徽商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目的和动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4):57-62.

[6]毕学进.论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逻辑——以宋代荒政为中心的考察[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121-126..

[7]卞利.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J].中州学刊,2004(4):82-85.

[8]陈敬宇.徽商在清代安徽省域市场经营与商业文化传播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6-72.

[9]骆辉仔.明清徽州火灾及徽商的救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6): 109-112.

[10]徐国利.明清徽州新儒贾观内涵与核心价值取向的再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114-120.

The Enlightenment of Huizhou Merchants Nurturing Hometown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Villages

CHEN Xuefei

Abstract: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fter they became rich abroad, Huizhou merchants often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public welfare and charitable undertakings in their hometown by donating money for schools, building bridges and roads, and disaster relief. The act of Huizhou merchants nurturing their hometown not only effectively makes up for the lack of national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in rural society, bu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financial guarantee for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Huizhous tradition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should draw wisdom from history, actively guide the rural elite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to start businesses,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Huizhou Merchants Huizhou Township Wise Men rural vitalization Rural Vitalization

(作者單位: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徽商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徽商背后的女性
徽商精神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徽商经营文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