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农村地区的小学迎来蓬勃发展的生机。全面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五育并举”的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改革,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共同使命。在此背景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备受关注,如何通过其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品位、健全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任务之一。为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在书写活动中渗透美育目标,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书写活动往往围绕汉字、拼音知识开展,培养学生的书写审美意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欣赏汉字的韵律美
音韵是汉字的重要特点,和谐的声调、韵律给人以朗朗上口、舒适紧凑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在书写活动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是在书写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基本目标。汉字有四个音调,即便是同一个发音,因为声调的起伏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在书写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边写边读,利用声调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美,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以《场景歌》识字课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书写任务是掌握“沙”“海”这两个汉字。在识字课上,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在田字本上认真书写这两个汉字,还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为此二字组词。在朗读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朗读语调,如果学生存在发音不清晰、语调不规范等问题,会直接提示学生,最终让学生掌握了“沙”“海”二字的字音与字形。在本节课上,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汉字的音调美,再朗读课文时,能主动感受每一个汉字的读音特点,以及句子之间的轻重音、停顿特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关于汉字韵律美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除了书写活动,教师还可通过文本朗读、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韵律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识读诗句时产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除了古诗词作品之外,童谣、儿歌等资源都能引导学生在认读汉字时欣赏汉字的韵律美,所以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资源,还应主动开发童谣、儿歌等优秀的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汉字、学习汉字。比如,在《村居》一诗教学中,笔者并不急着让学生翻译诗歌内容,而是让学生先朗诵古诗,使其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结构特点,在吟诵活动中感知汉字的韵律美。接下来,便展示《村居》一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自主翻译,使其能在翻译中对比古诗、白话文的写作区别,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意蕴美,并再一次组织学生朗诵古诗,使其代入真实情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与趣。
二、欣赏汉字的字形美
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在结构上变得简单明了,但是依然遵循着从表形、表意到形声的特点。在书写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特征,欣赏汉字的外形美。教师在教学书写过程中,可尽量还原每一个简体字的演变史,以便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汉字的外形美。
以《口耳目》识字课教学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掌握口、耳、目、手、足五个与人体关键部位有关的汉字,并配合教材提供的插图引导学生掌握这五个汉字的书写规律与读音特点。在本节课上,笔者整理、展现了古人创作这五个汉字时的字形结构,及其逐步被简化、精炼的具体过程。这一做法让学生从最初的惊讶、好奇,逐步产生了书写兴趣,多数学生都能带着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书写,而且会注意规范书写,感受字形美。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整理形近字,即将外形结构相似的汉字整理成组,由此引导学生对比中学汉字,感受汉字的千变万化。通过对比分析,小学生不仅能按照词组的方式记忆汉字,还能自主辨别汉字的外形特点,能明白一点之差便相隔万里。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濃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书写汉字、观察汉字时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传承汉字文化。
近两年,笔者在课后服务环节开设了书法课,旨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一方面通过书法教育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欣赏、传承我国的书法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书法教学时,不仅督促学生按照正确姿势握笔、写字,还组织名家书法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楷书、行书、隶书等多种字体,观赏名家作品,在观赏中提高审美品位。此外,每学期组织学生书法作品展览活动,由学生公开、公平选出最佳作品,由此激励、鼓舞学生,使其在欣赏与竞争中提高审美水平。
三、欣赏汉字的意蕴美
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有特定的含义,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汉字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在书写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韵律美、字形美,还要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意蕴美。比如,可以让学生组词造句,总结同义词、多音字,以便学生在语境中识读汉字,感受汉字的意蕴美,丰富语言知识储备。
以《春夏秋冬》识字课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汉字认读任务,练习各个汉字的书写技巧,同时为每个汉字组三个新词。学生组完词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现各个学生的书写成果,归纳字词信息,据此引导学生解释各个词语的意思,使其感受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结构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本次教学中,不少学生都产生了书写兴趣,表现出了良好的审美品位,一些行动力较强的学生还主动在课外积累了字词,拓展了语言知识储备,获得了美的体验。当然,在书写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齐等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及时辅导,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可追求速度而忽视书写规范,应尽早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活动中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在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意蕴美时,教师还应巧用情境教学策略,开展情境化识字教学活动,以情境启迪学生思考,便于学生阐述理解汉字的意蕴,提高教学效率。《在操场上》一课重点介绍了足字旁,而与之有关的汉字往往都涉及脚的运动,所以在本节课上,笔者通过动作表演游戏创设了识字情境:提前准备汉字卡,上面画着跑、跳等动作,让学生模仿汉字卡上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余学生观察、猜字,答对的学生可积分。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发现只要跟足字旁有关的汉字,都需要通过下肢动作,尤其是腿、脚的运动才能展现,就明白了足字旁的含义。当然,除了游戏活动之外,教师还可直接利用多媒体还原汉字词所描写的场景,再现汉字意蕴,从而丰富学生关于汉字蕴意美的感受与体验,积累更丰富的字词知识。
书写贯穿小学生学习过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书写教学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汉字的音、形、意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福彩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