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经典之味

2022-05-30 05:48:59李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娃古诗意境

李科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共收录古诗词112篇(含语文园地)。这些优秀古诗词博大精深,可谓“经典永流传”。可是在教学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古诗、说一说意思、背一背古诗就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品味古诗经典之味,是很有必要的。

一、反复吟诵,品出经典之韻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具有音韵之美,特别适合诵读,学生充分吟诵可感知诗词的韵律美和诗词意境。但随意反复吟诵,容易引起小学生厌烦。如何破解这一僵局,我想唯有上承传统教学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之“活水”,安排一些新奇的吟诵环节,采用不同的吟诵形式,方可引导学生品出经典之韵律美。

说到新奇的吟诵,我要首推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其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他在《鹅》的教学中,反复吟诵、唱诵,甚至舞诵,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模仿着他的样子,又诵又舞,连台下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当然,古人的吟诵方式无人亲历,也未必就会如此简单地定位于“平长仄短”。但我想,我们只要抓住大致的规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小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就是一种开创。

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第八册第1课)时,也引导学生用吴地方言(我们所处地方言)进行吟诵。当然,我的做法远不及戴老师的吟诵教学法,但如此吟诵,也足以让学生能在吟诵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二、调动想象,品出经典之意境美

意境乃诗词灵魂。诗词意境中的形象,唯有凭借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所以,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最好方法就是充分调动想象,引导学生将自己设想成诗人,设身处地地感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学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眼前的画面就会融合自己的感情,自然也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

例如,我在教学《池上》(第二册第12课),引导学生体验“偷莲”小娃的憨态可爱。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一是看图想象小娃撑小艇时的动作、心情;二是想象小娃偷采白莲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有的说:“小娃看到白莲,依着船沿,一边采,一边往嘴里塞,可解馋了。”有的说:“小娃看到白莲,嘴里直夸‘好大的莲蓬,等不及要去采了。”有的说:“小娃采到白莲后,赶紧藏了起来,想着等没人的时候,躲起来把它吃了。”……一幅幅小娃“偷采”白莲的景象,被他们描述得有声有色,小娃的乐趣、诗之意境美便展现于眼前。

学生一旦进入意境,诗词的意思、诗人的情感则不言而喻。如此,诗词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调动想象,捕捉诗词意境,是何等重要,这是通往诗词意境的必然通道。

三、品词赏句,品出经典之语言美

小学教材收录的古诗,很多都是千古绝唱,这些经典诗句讲究一个“炼”字,用词精妙绝伦。最经典的莫过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了。但小学生接触古语过少,对经典诗词中的一些古语难以理解,对诗词内涵把握不够。所以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关键字词,引导学生突破这些字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我教学《登鹳雀楼》(第三册第8课)“白日依山尽”一句,在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之后,又紧扣“依”字展开。我先在黑板上画上群山:“同学们,老师想把白日也添加在群山周围,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我该画哪儿呢?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给我出主意,有一学生说:“老师,我认为应该画得靠近一点山,‘依表示依靠,依靠应该紧挨着。”我一边紧挨着群山画上白日,一边表扬:“是呀,诗人一个‘依字,将太阳落山的情景生动地写了出来,而且‘依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太阳写活了,看来太阳是舍不得落下,还紧紧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中呀。”如此,古诗的语言之美被生动地再现,不再抽象空洞。

古诗词中类似的精妙语言比比皆是,教学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揣摩,细心品味,加以赏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更是品味经典诗词之语言美的关键。

四、拓展背景,品出经典之情感美

诗词的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诗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教学《元日》(第六册第9课),在学生体会到春节的快乐后,出示背景:“王安石做宰相后不顾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推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于是在春节期间写下了《元日》一诗。”看完后,引导学生:“元日这天,王安石来到大街上,听着爆竹声,看着眼前这喜庆的一幕幕,他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的回答,让我发现诗中的“喜”变得丰富了,还有一种责任、激动、希望……如此,经典之中的情感之美得以充盈。

学诗词仅靠诵读、理解、想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适当地补充诗词背景,就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走近诗人,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共命运,同呼吸,经典古诗词情感之美就会浸润学生心田。

五、学用名句,品出经典之哲理美

很多诗词有千古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四册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不可扼杀”的深刻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第十二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启迪人们——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题西林壁》(第七册第9课)全诗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对于此类教学,我们不能进行贴标签式的出示,而要借助生活,联系实际,采用巧妙的方法进行渗透。

例如,我教学《登鹳雀楼》(第三册第8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在学生感悟到“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的道理后,进一步引导:“我们也常常把这两句诗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鼓励别人,让人不断取得进步,争取更上一层楼。”接着出示填空指导说话,要求用上“更上一层楼”:“看到同学在跑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会鼓励他 ;看到自己在学期结束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会鼓励自己 ;看到,我会鼓励 。”最后,我也顺势互动结课:“为了感谢同学课上的精彩表现,老师祝同学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学们有没有祝福的话送给老师,要用上诗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以致用,品出经典哲理之美。

运用的基础是理解,这样的诗词教学,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水乳交融,可谓是“工具”“人文”两相和,达到了得“意”而感“言”的妙境。

古诗词的教学是诗情的、诗意的、诗韵的……古诗词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品出古诗的经典之味,才能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娃古诗意境
画鸭
故事会(2022年21期)2022-11-06 05:18:38
池上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