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区(市)县这样“拼”

2022-05-30 10:48:04
先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强链新都区储能

8月1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要持之以恒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区(市)县如何聚焦优势产业,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作为传统工业强区新都区、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和突出“数字赋能新制造”的新津区,在“制造强市”目标下,怎么“拼”,让我们来看。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以建圈强链为主线 加快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

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回顾龙泉驿区发展历程,从1960年建区到2000年,推动第一次创业,实现了从贫瘠丘区向城市郊区的转变;从2000年到现在,推动第二次创业,实现了从农业大区到工业大区的转变。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龙泉驿区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集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等10家整车企业,大众发动机、博世等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78.3亿元,占全市的18.1%、全省的5.7%,工业总产值排名成渝地区前三;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4.4亿元,占全市的7.6%、全省的2.8%,连续9年位居全省区县级行政区首位;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27位,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17名。

落实产业建圈强链

龙泉驿区发展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市功能做优做强和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重大机遇,同时,当前龙泉驿区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产业链不强、产业生态还不完善、“新三化”转型步伐不快等问题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建圈强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建圈強链行动,加快构建“一干主导、两业融合、多元共兴”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干主导方面,做强汽车主导产业,推动现有整车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导入新能源车型。两业融合方面,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要抓手,积极申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多元共兴方面,做大优势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汽车关联共链产业,打造“千亿级”增长板块。

强化四大平台支撑,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做优空间平台支撑,加快建设龙泉汽车城等,推动汽车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中国航天科技(四川)产业园等,壮大航天装备产业;加快建设东安湖活力城,借势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做强公共平台支撑,布局工业设计、行业认证、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做稳金融平台支撑,不断壮大经开产投基金,推动形成多元投入的融资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做实政策平台支撑,针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制定与产业链高度适配的专项政策措施。

落实八项关键措施,确保产业建圈强链取得实效。一是科学编制产业图谱。精准摸清“八个清”产业底数,找准产业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形成产业图谱。二是引优育强链主企业。大力实施建圈强链招商引智“再创业”攻坚行动,精准识别、招引一批链主企业。三是加强人才创新引领。柔性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人才,发展以汽车产业为主导职教联盟。四是做优金融服务保障。依托经开资本集团,整合银行、券商、基金、事务所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五是强化中介机构服务。聚集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行业商协会、产业联盟。六是精准利用产业空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拓展重点产业链发展空间。七是促进企业高效服务。分类超前规划建设生产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生活服务设施。大力提升“空气型”政务服务水平。八是健全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形成“6个1”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产业建圈强链“竞进拉练”。

新都区:积厚成势实施建圈强链 推动制造强市步履铿锵

企地联手,开创航空产业发展新局面

新都区坚持企地联手,以“发展共同体”思路“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以“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模式持续推动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形成了“链主扩产能、链属提能级、政府育产业、社会增就业”的航空产业发展新局面。

发挥基础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新都区航空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区县。新都区明确将航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建成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紧扣链主企业推进强链补链。新都区坚持链主举旗帜、当考官、强培育,下好“强链补链”先手棋,快速聚集了发动机、结构件、航电系统等102家航空企业。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具备了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包装发运”的全工序制造交付能力。打造高位平台构建良好发展生态。搭建生产服务平台,建设航空产业园。做优创新服务平台,引进顶尖团队23个(其中院士团队3个)等。建强运营保障平台,组建多支产业基金,累计设立基金总规模近130亿元。

头部引领,构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都区作为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成都配套”发展格局。

盯链主抓龙头,增强产业带动力、显示度。整车制造方面,中车成都公司已形成年产地铁600辆、城际动车组20组整车制造能力。整车维保方面,全面形成城轨检修、客车检修、动车组高级修三大业务。积极延伸轨交服务业态,搭建多维平台。目前,轨道交通西部维保服务中心落地新都;2021年客车检修业务跃居全国第一。补前端延后端,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中车成都,陆续签约行业标杆企业70余家,轨道交通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拓展检测认证产业,交铁检验认证中心目前已成为西部唯一城市轨道交通产品认证机构。提升智能运维产业,建成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

内培外引,塑造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

新都区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更上规模、更具特色、更有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

大力培育本土优质企业。电子元器件领域,聚集中电锦江、永星电子、旭光电子等规上企业31家。积极引育优质链主企业。新型显示领域,加快拓米双都光电项目建设,不断向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智能终端领域,充分发挥微网优联链主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布局新赛道,激发绿色低碳产业新动能

抢抓氢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机遇。与厚普股份合作共建总投资100亿元的“厚普国际氢能产业集群项目”。与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在氢能领域“产学研”推进深度合作,实现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发动机“新都造”。规划建设氢燃料公交示范线,建设新研氢能西南中心等。推动储能产业聚集发展。依托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电化学储能企业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加紧推动储能产业聚集发展。抓住循环经济突破口。引进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团队,成立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噬污酵母”及“联合生物加工工艺”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深度处理,真正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两零一全”(零废弃、零排放、全处理)。

新津区:突出数字赋能新制造 做大做强以智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龙头引领 构建轨道交通新成果转化体系

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上,新津区以龙头引领整合创新资源,构建轨道交通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体系。

依托中车长客、新筑股份“链主”企业和国铁集团高能级平台,招引智能交通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支持“链主”企业垂直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建强轨道交通“创新新城”。

强化国铁集团龙头作用,瞄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赛道,通过“研发+制造”、“成果+转化”,推动创新装备技术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应用;强化中车长客龙头作用,推动与中国铁科院、蜀道集团等企业合作,发展智能市域列车新产品;強化新筑股份龙头作用,瞄准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加快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自主化掌握、成果商业化应用、规模化生产。

数实融合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及智能硬件

新津区将以“数字经济赋能新制造”为抓手,聚焦轨道交通、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三端协同”推动制造转型升级和价值拓展。

在加快制造业生产端转型方面,积极实施“新工厂计划”,充分发挥交通装备等产业集群优势,以达威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打造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制造全过程的应用场景。在推进工业互联平台端布局方面,以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为主线,重点推动安睿智达等平台型企业发展壮大,建设柔性化制造、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上下游产业链平台,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体系,探索“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在推进智能硬件产品端聚集方面,把握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加速融合趋势,围绕生产应用领域,聚集工业机器人本体等核心元器件;围绕生活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家居等新兴硬件产品;围绕商业和工程应用领域,发展智慧机场、智慧物流等行业专用智能硬件产品。

前瞻布局 深耕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上,新津区将围绕“智能”、“氢能”领域,推动产业从“项目化”向“集群化”转变,构建“运储用”产业链体系。

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以格力钛新能源为龙头,联合大洋电机等重点企业,加快形成智能网联以及氢燃料汽车供给体系。在拓展储能产业链方面,聚焦宁德时代等储能产业龙头企业,促进新津基地达产满产,落户西南运营总部及成都研究院。促进格力钛新能源发展储能电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储能应用”产品及服务链条。

2022年1-6月,新津区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增速居全市第5位;完成工业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37.3%,完成总量居全市第6位;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4.67%,完成总量居全市第6位。

(本刊编辑陈婷婷、耿昕据龙泉驿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新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新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资料编辑)

猜你喜欢
强链新都区储能
度量G-空间中G-强链回归点集的拓扑结构
双向国际直接投资存在“强链”作用吗?
商业研究(2022年3期)2022-07-25 09:25:07
成都市新都区召开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启动会
“强链”与“补链”
经理人(2021年7期)2021-09-01 06:35:28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 07:21:24
人工智能产业链需要“强链”“补链”和“建链”
新都区工资支付信用承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