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琴法课教学的实际,依托“课堂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分享网络资源点燃弹奏激情、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琴法教学实践、布置有声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小组合作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等策略,提升琴法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中职琴法课程 混合式教学 “课堂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62-04
琴法课程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传统的琴法教学多在一间能容纳多台电钢琴的教室开展,多为集体教学,基本很难运用到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教师在面授完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后,用琴进行示范性弹奏,学生分组观看学习后进行当堂练习。课后,学生多进行自主练习,教师以回课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这种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一是课前缺乏琴法任务驱动,直接进入新知讲解,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轮奏或者齐奏的方式进行回课,难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有的教师会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回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存在片面性。三是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大大降低了部分学生学习琴法的积极性,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琴法学习。基于此,琴法教师亟须创新教学方式,点燃中职生学习琴法的激情,提高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
一、中职琴法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融合,使教师和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逐渐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整合。在中职琴法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琴法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守旧的琴法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已难以适用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开展混合式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如果教师仅仅是拿着课本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建立一定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那么学生的学习资源将比较匮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是片面的。教师应有效地运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更新和完善琴法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及鉴赏能力。且混合式教学在开展过程性评价、组织线上教学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琴法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有效性。
从学生方面来说,混合式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线上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教师分享的琴法知识,且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针对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反复观看课程资源为自己答疑解惑。此外,以视频录制的形式提交作业也让学生耳目一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混合式教学,互动性强、形式新颖、反馈及时、课堂氛围热烈,其随机点名、分小组、抢答的课堂互动功能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從而达到高效掌握琴法知识的目的。
二、依托“课堂派”平台实施中职琴法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两种,而“课堂派”属于后者。“课堂派”功能比较齐全,具备资源分享、话题、作业、公告、测试、成绩等多个模块,且大多功能只需要在微信公众号操作,是一款高效的课堂管理平台。结合该混合式教学工具的功能及特性,以及中职琴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改革,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分享网络资源,点燃弹奏激情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中职学段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整合中职琴法课程教材以及网络素材等学习资源,在课前将每次课的相应视频(教师或者名家演奏视频)上传至“课堂派”资源分享处,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乐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交完成的练习题以及对新知识提出疑问。
首先,在观看视频资源之前,笔者会以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绪、使用的伴奏型、速度、节奏等相关内容进行关注,引导学生正确感知音乐的特性,了解乐曲弹奏的重难点,为下一步教学打下理论基础。比如在学习幼儿歌曲弹唱《小毛驴》这一课时,笔者将示范弹奏视频上传至“课堂派”“资料”栏目,引导学生分析此曲的节奏型、演唱情绪、弹唱速度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处理等,还让学生了解小毛驴的外貌特征、作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其次,在分析了解乐曲的相关特性后,笔者结合每一课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10—20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以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以及对乐曲的感知与理解,进而为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钢琴曲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请问雪绒花的特征有哪些?(花白色且小巧,叶片银灰色,原产于高海拔地区等);2.你觉得《雪绒花》这首乐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主人公一家对祖国的热爱);3.你认为《雪绒花》这首曲子的演奏难点有哪些?(三拍子的正确把握;演奏主旋律时右手指法的准确性等)在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预习过程中难理解的问题,将全班分成若干个4—5人一组的小组,布置组内成员相互讨论,探讨演奏技巧,激活思维,再将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幼儿歌曲弹唱《数鸭子》这首乐曲时,学生对简谱中休止符(0)的准确把握比较难,在弹唱2 3 2 1 2 0 处的四分休止符以及3 1 0 3 1 0处的八分休止符时,经常会将休止符前面的一个音拖长演唱或演奏,导致休止符没有正确的体现。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怎样将休止符准确地演唱出来?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在休止符处唱“空”字;也可以在双手合奏时注意休止符对应的左手伴奏是什么,提前做好准备只弹左手而右手休止;还可以在休止符的地方直接击掌,让弹唱乐曲加上律动,更加有趣味性……学生的想法很多,笔者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从而及时解决了问题。
在课前分享网络资源供学生预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本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琴法教学实践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功能投屏,让学生观看课前预习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再归纳本次课程中乐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绪特点、调式调性、速度等。随后,对学生课前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示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乐曲的特性,待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全曲演奏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聆听和感受音乐。教师还需针对每次课程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细讲,让每一名学生都弄懂该如何进行演奏或弹唱。例如,在教授同音轮指演奏法时,笔者选用的内容是幼儿歌曲《小毛驴》,在5 5 5 5的位置用5432指轮流弹奏,通过反复讲解、示范并让学生跟着弹奏,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练习,笔者巡视指导。
另外,笔者一般会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选出班上琴法成绩相对较好的1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组长,让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加强学习经验的分享,互相督促乐曲练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独奏、合奏等方式,互相进行比较,分析自己与组长演奏水平的差异,汲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演奏水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演奏作品与教师示范的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自评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然后再将纠正后的演奏视频上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前后差异,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此外,在课堂中,笔者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表达观点。通过合理科学地使用评价语,提高学生提出质疑、解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到更多知识。
(三)布置有声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琴法课内容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笔者会在课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习完《小星星》这首幼儿歌曲后,笔者给学生设置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有声作业。
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在2天内完成弹奏《小星星》右手旋律部分,指法运用准确,无折指、压腕等现象;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在3天内能弹唱《小星星》右手旋律以及左手伴奏部分,除第一层次要求外,还需演唱声音洪亮,左手和弦配置合理,左右手合奏准确;第三层次:要求学生达到前两层次程度以外,还需演奏流畅、完整,富有表现力。以上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一个一个逐级完成并拍摄视频上传到“课堂派”作业处。
对学生上交的有声作业,笔者会及时评价,再针对个人不同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扫除学习的盲区。例如,在学习《视谱歌》这首幼儿歌曲后,很多学生在第一层次就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对在1 2 3 4 5 6 7中的F(4)音需要用1指穿过2、3指弹奏的穿指演奏法,部分学生会直接用4指顺着弹,导致后面的乐句无法顺畅演奏,有的学生则是在穿指时将手臂和手腕抬高再用1指弹奏,演奏方法不对,动作过大,导致穿指时声音过重且音的时值不准确。针对这点,笔者在批改线上作业时,提醒学生注意在F(4)音位置用1指弹奏,且1指穿指时要提前向手掌右边外侧移动,手腕同时向右转动,手指不要倾倒,手指以及掌关节应保持原有弹奏手型,手腕和手臂都不用刻意抬高“让路”,就像手指“钻山洞”一样,只需1指放松自然地穿过2、3指即可。
2.在4 4 4 5 6 54 3 1中的54是十六分音符,演奏速度需比八分音符快一倍,部分学生在演奏时会把握不准确。而F(4)音与E(3)音处,F(4)音用1指弹奏,E(3)音则需要跨指弹奏,手指手掌向上打开圆滑跨过1指,用3指弹奏,弹奏时手指需保持张开且收放自如,指关节要顶住。很多学生在此处直接平移过去,导致乐曲中断,或者是跨指时手指僵硬,以至于乐曲突然出现重音。笔者根据以上有声作业中每名学生出现的情况针对性地讲解并示范,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
进度快的学生在完成第一层次的有声作业后结合教师上课内容以及课前视频资料,对乐曲的演唱及左手伴奏部分进行进一步复习与巩固,及时将自己完成第二层次的情况拍摄视频上传到作业处,待笔者进行指导后再进一步完成第三层次的有声作业。不同层次的有声作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得,每次琴法课都有较大的进步。
(四)小组合作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课前、课中、课后,笔者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并总结典型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学生不能解决时,笔者再深入讲解。在此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提出和解答问题的学生。在预习与回课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派”平台互相协作、集体归纳、取长补短,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本领,更使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融洽,师生更加了解彼此,从根本上实现了尊师重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教学局面。
学生入学一个月后,笔者根据学生情况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琴法课上的内容布置一定的任务,驱动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比如在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顺指、扩指、缩指、轮指、穿指、跨指等乐曲弹奏法,而本曲右手主旋律一共只有6个音,笔者在课前通过“课堂派”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右手指法,每组在课堂上派一名组员说明为何这样设计,其他学生对各种指法的设计进行评价。这首乐曲主要是第三句6 6 65 4 5 5 54 3 4 4 43 2 1 3 5处需要设计指法,有的学生运用扩指法,5指弹A(6)音,1指弹C(1)音和D(2)音;有的学生则会运用同音轮指法,5指弹A(6)音,在弹5 5 54 3时用4、5指轮着弹G(5)音;也有的学生运用缩指法在弹完6 6 65 4这小节后,直接缩指用5指弹G(5)音(即5 5 54 3处)。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各抒己见,纷纷主动尝试各组设计的指法,大部分能在弹奏2—3遍后熟练将乐曲右手直接弹奏出来。且经过课前讨论与设计、课上说明与试奏以及教师的引导总结,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乐曲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课堂更有参与感,学习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中职课堂中琴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课堂派”平台的优势,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延伸了知识内容,使教与学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提高了教学效果。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丰富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发展和能力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有所提升。在具体实施时,音乐教师要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合理科学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環节,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联系性,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弹奏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赫苒.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21(23).
[2]张晟.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2).
[3]刘甜,王子剑.钢琴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0(21).
[4]黄玥.翻转课堂在《钢琴伴奏与重奏》课程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4).
注:本文系桂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基于‘课堂派的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以兴安师范学校为例”(2020C-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云(1988— ),湖南东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