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胜 李建敏
摘 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影响重大。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增强文化体验,为涵养人文底蕴奠基,從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064-03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底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文底蕴位居六大核心素养之首,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人文底蕴,是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人文积淀体现个人素质,包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人文情怀体现个人品格,包含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审美情趣体现个人涵养,包含琴棋书画、言行优雅。人文底蕴将人类文明赋予个人,让个人不断修炼,超凡脱俗,进入新的境界。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明确了学校的教育价值和努力方向。强化人文底蕴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把功课做足做实,对个人、社会、民族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化涵养是增强人文底蕴的关键途径
几千年历史演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文化。在我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以佛家、道家、儒家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语言文字独具特色,殷商甲骨里有悠久历史,真草隶篆中有千年春秋;我们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四书五经里有圣人思想,经史子集中有百家之言;我们的科技工艺名扬世界,四大发明里有文明探索,天工开物中有工艺百科;我们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骈散对仗里有文人风骨,诗词曲赋中有人文积淀……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至今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我们脚踏实地、知常达变,我们孝亲敬长、扶危济困,我们勤劳勇敢、崇德向善……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美德品格已融入到我们国人身心,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文明智慧凝聚,传统文化是人文底蕴的源泉。我们要重视文化积累,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中小学教育属于素质培养的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勤学苦练、博闻强识,以获得更多知识、开拓视野、增加文化底蕴。我们要重视文化涵养品德。自古以来,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明德积善,热情奉献,积淀了深厚的传统美德。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借助阅读感悟、欣赏体验,引导学生与古人对话,从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认同,进而内化于心,成为品性涵养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文化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爱国、勤奋、自强熔铸在民族魂里,也应当铭刻在每一个公民的头脑里。青少年正处在情绪情感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家庭诱导、学校培养,还是社会熏陶,青少年人格的塑造,高尚情操的稳固,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底蕴由品格素养集结,底蕴是文化的沉淀。我们要重视底蕴知识习得。教师的传承意识和文化积淀影响着学生习得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努力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学习时空内加强文化积淀。广览博闻,腹有诗书,必然彬彬有礼,谈吐不凡。我们要重视底蕴环境熏陶。环境具有熏陶人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启迪心智,学生身处其中,能习惯养成、行为习得、意志磨练、情感升华。我们要重视底蕴吸收内化。文化体验关键在认同内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内容,会促进学生道德体验自主建构。要准确找到触动学生的切入点,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熏染、感悟、体验,可以更容易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素养。我们要重视底蕴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入心入脑,文化的效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设计、让学生发出声音、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获得成就。
三、利用传统文化提升人文底蕴的策略
(一)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将学校学过的东西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指的是积淀和精神,也是真正的文化基础。
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要依靠长期积累。积累是掌握各门类知识的必由之路。语文、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都有丰富的人文内容,这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丰厚学生文化积淀最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深入发掘学科本身的文化传承内容,提炼浓缩,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同时,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领域,增强人文底蕴。
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要依靠宽广拓展。拓宽是取得更多收获的重要方向。从空间上,要从教室走出去,人文积淀可以发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家庭也是学习的场所,当然,更广阔的社会隐藏着更大的学习世界。从时间上,要突破学校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延伸到家庭与社区的晚上、周末、假期。从内容上,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利用,厚实学生的人文积淀。
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要依靠持续思考。思考是让学生人文积累生成沉淀的必要条件之一。经过思考的文化知识,才能由“死”变“活”,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智慧。
(二)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趣、胸怀和心境,更多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情怀建立在“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强调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相辅相成,丰富的人文积淀可促进人文情怀的生成,深厚的人文情怀又可促使人文积淀进一步丰富。
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依靠家庭文化。家庭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根,家庭温馨和谐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最好的土壤。
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依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家庭文化之外最重要的人文情怀培育场,良好校风的营造能形成良好道德的氛围,学校具有浓郁的文化气场可以强化熏染,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巩固。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才会实施以人为本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涵养人文情怀,尊重热爱学生,坦诚对待学生,信任理解学生。
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依靠社会文化。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公共舆论,友善的人际关系,都能让学生拥有温暖感。这些必然能鼓舞学生将家庭、学校的道德体验正向迁移到公共生活中。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从尊重关爱他人,到关爱社区环境,再到关爱自然,是爱的延伸及人文情怀的普遍泛化。
(三)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个人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着个人的性格意趣、气质状态、精神风貌。文化是涵育审美情趣的重要源泉,因此,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把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向正确的路径。
涵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要依靠文化浸润。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张力,促进师生审美情趣的提升,进而激发师生的爱国情和自豪感。文化社团可充分挖掘书法、国画、文学、戏曲、民乐等艺术的审美价值,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融入文化体验,亲历过程,深度感悟,不断发现美、创造美。
涵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要依靠文化引领。文化引领的形式不拘一格,各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融入课程中,整合在学科课堂中,都能为教学增色、为学生提趣。而音乐、美术等专门的艺术课程,通过方法练习、技巧展示,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家长也可以通过日常交流或者艺术培训班呵护孩子对美的体验,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学校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重点,开设系列讲座,选择爱国、励志、诚信、礼仪等多方面素材,学习名人典故,体验美,升华美。
涵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要依靠文化实践。学校在开展文化课程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可利用当地或周边的红色资源,宣传革命传统,助力学生从并未远去的革命历史中汲取积极的人文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专家到学校做示范、办讲座,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学体验,领略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妙与精彩,使学生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的熏陶。
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影响重大。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增强文化体验,为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奠基,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参考文献:
[1]申敬红.“习熏悟化”涵养中华魂[J].人民教育,2019,(11).
[2]郭秀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J].人民教育,2019,(10).
[3]周红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版),2020,(03).
【责任编辑 孙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