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且具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传统。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两者在历史演进、价值取向、教育目标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致性,并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推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始终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发展,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史修养、厚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党史元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强化机制建设等方式,实现从党史学习到党史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理路;现实路径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党史教育更加全面、系统、具体地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各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和党史元素,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3]党历来重视对青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在独立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各个时期都或显性开设党史课程,或隐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把党史脉络作为教学的主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和学习,在紧张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仍然亲自主持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等党史文件选集。1942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4]这篇讲话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党史的阶段划分等问题都做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延安时期,党在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初步探索中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引导和武装青年学生,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等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大学,实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教学安排,先后开设有“联共(布)党史”“中国革命史”“世界革命史”“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5],重视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奋斗历程和党的群众观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也经常深入学校为学员授课、作报告。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和融入新中国的建设,但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都缺乏深入的了解,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势,党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任务是“除旧布新”,而开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课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最初开设的课程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但是,当时各学校的执行情况不一。[6]后来,“新民主主义论”调整为“中国革命史”,其内容也主要讲授中共党史。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设置、学时及其讲授的次序,都作出了非常明确详细的规定。其中,“马列主义基础”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联共(布)党史”。1961年出台的《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分为两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形势和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中,“中共党史”是各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也是“中共党史”正式出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1961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大体维持了这个基本框架。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的党史学习教育,针对青年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他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7]198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在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并列为必修课。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加强党的纲领、党的历史和党的革命传统的教育”。[8]1985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文件(即“85方案”),方案要求各高校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必然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上就是将“中共党史”纳入“中国革命史”课程。此后,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05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不再设置“中国革命史”,增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突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或显性或隐性,但总体走向正轨并得到不断加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会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9]。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四史”被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2021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因此,高校也形成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浓厚氛围。[10]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即党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基础,党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史料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史的价值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育人功能,能够实现从党史教育到党史育人,党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历史演进的一贯性
从历史演进来看,党创办高等教育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保持对党史教育的自觉回应。一方面,党史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构成,即使某一时期内课程名称不叫“中共党史”,但是党史的内容贯穿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始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调整变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的领导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政治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的历史传统。
(二)价值取向的自洽性
从价值取向来看,党史的基本功能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11],在青年中开展党史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青年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课程群,其课程目标也是厚植青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2]。
(三)教育內容的契合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党史由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伟大精神等组成,其内容丰富、视野宏大,是生动的教科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其课程体系涵盖了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党史元素。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契合性,党史中的重大事件、生动的党史人物和系统的党史理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养料,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四)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从学习和研究方法来看,党史学习鼓励青年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做到对复杂的历史问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帮助青年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辩证思维为党史学习提供了方法借鉴,能够帮助青年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历史,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高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出发,始终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突出“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史修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3],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所讲的理论理解透彻、高度认同,才能够讲深讲透、讲得有底气,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站位高、政治立场坚定,青年学生才能真懂真信、入脑入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读原著、专题研讨等形式系统地学习百年党史,不断提升党史修养。一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14]。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二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三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5]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立足“育”,厚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党史元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6],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造性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讲好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在知识传授中帮助青年学生把准党史的主流主线和主题本质,真正实现党史育人的教育目标。一是从历史的维度讲清历程和立场,培育政治认同。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脉络和主线,以真实的党史事件、鲜活的党史人物、系统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清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依据讲明白,帮助青年学生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认识,抨击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从理论维度讲透智慧和方法,培育理论认同。坚持以理服人,讲出党的创新理论背后的思想性、思想背后的战略性、战略背后的智慧性,帮助青年学生认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情感维度讲出自信和底气,培育情感认同。要充分诠释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充分挖掘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在课堂中构建强大的红色文化“共鸣场”,让青年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党性教育与精神感染。
(三)彰显“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党史教育,要从看得见的变化切入、从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拉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一要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摸清地方的红色“家底”,把丰富的红色资源渗透到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比如,广州正在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构建了“一核六片四廊”红色文化发展格局,拥有中共三大会址等众多红色文化史迹,在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坚持理从事出,把深刻的道理蕴含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二要让党史学习教育“潮”起来。要重视大学生的接受模式,善于借助AR、VR等融媒体教学手段、声光影像传播矩阵、文创动漫、主旋律影视作品等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为单调的理论阐述注入活力。比如,可以借助《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结果及本质等,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要让青年学生“动”起来。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不同课程的特点、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有意识地调动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有高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蕴含的党史资源与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创作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思政课作业”,青年学生通过诵读红色经典、演绎党史微剧场、录制寻访红色足迹vlog、制作庆建党百年绘画、书法、建模作品等,将历史与现实相勾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信仰。
(四)重在“制”,强化党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建设
高校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就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校的教研优势,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一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课程建设机制。要坚持以党史来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等形式组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交流研讨。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考核评价之中,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掘其他各学科所蕴含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推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二要加强党史和党史教育的理论研究。各级党组织和科研主管部门要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项课题,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对党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伟大精神中蕴含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深化对党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宣传推广。三要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协同机制。高校要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优势,整合校内外的党史学习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王沪宁出席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25(01).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01).
[3]班永杰.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J].红旗文稿,2022(02):32-3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5]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07):24-29.
[6]吴小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N].光明日报,2019-09-06(1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8]共产党员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EB/OL].(2012-09-27)[2022-02-09]. https://fuwu.12371.cn/2012/09/27/ARTI1348712095996447.shtml.
[9]習近平.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1).
[10]陈荣武.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发展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76-82.
[11]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03-17(01).
[12][13][1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14]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12):4-10.
[15]李章军.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01).
[1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新长征,2021(05):4-13.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傅梅芳,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以岭南文化为基础推进人文湾区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GZGJ94);华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基于‘三农情怀的涉农高校思政课‘三课堂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G21144);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高等教育的优势研究”(课题编号:2022JKDJ0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