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张小霞,女,甘肃积石山人,甘肃省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 摘要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办法,其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为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并以开放性、思维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而在问题的带动下不断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价值,以及如何有效运用的策略,做出具体探讨。
[ 关键词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48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问题教学法,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问题教学法可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意识,可深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问题教学法的利用价值
1.1 问题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教学法,即以设问、提问、疑问等问题方式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问题教学法下,可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并收集资料,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模式。进而让学生在问题教学法的推动下,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基于阅读课文为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初中阅读教学课堂中,并且学生可以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会跟随教师的脚步不断解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思维被调动,学习兴趣被激发。问题教学法对于初中阅读课堂来说有着一定的价值与作用。
1.2 问题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抓住问题本质就能举一反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创设出问题情境,并以介绍、体验到表达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的历程,在学生理解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语文思维。
1.3 问题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优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回答。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值得尊重的,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很重要的,如学生在迷惑或好奇的时候会提出问题,并促进自身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重要,教师应提出发散性问题,并告知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集中和有目的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涵盖各种认知水平。提出问题后留出等待时间,并积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回答的机会,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問,在学生口头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回答,并重新解释问题,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知道正确的答案。在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应深入探究和重新引导,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以此发挥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价值体现。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目前素质教育体系下,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思维是决定一切结果的重要因素。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更加成熟,也正因如此,容易呈现出叛逆性,其对于学习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特别对于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
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文言文离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差太多,这种的心理导致学生无法以高度注意力进入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无法提高,也无法真正掌握教师所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初中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科学教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品质,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效。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策
3.1 以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目前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随着枯燥的课文逐渐减少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并没有进行引导,也没有开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课文还会对阅读产生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以问题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带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初中语文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以此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阅读带给自身的提高,逐渐提高自身对阅读的兴趣。对此,教师应以问题开展阅读教学,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答疑解惑,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时“猫”为例,猫一直是人们喜欢的动物,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收集有关猫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自然地导入课时。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本篇课文中作者主要讲了几只小猫?本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其问题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在讲解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让学生进行作答。作者通过叙事手法,以朴实的文笔,自然的文风,讲述了养猫的故事,其中值得学生借鉴的是文章大量的细节描写。随后,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对养猫的故事和课文中作者对待事态发展的解析进行解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段阅读等,了解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可不断提升自我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并且可以以高度注意力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
3.2 以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教学法,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进而在情境教学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了解作者的写作结构,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基于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阅读焦点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低级思维是较低认知层次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等。高级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等。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级思维,这些都是高级能力的核心。教师应以思维活动构建出阅读链,并利用问题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春”为例,课前通过问题导入,如,大家觉得自己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作者笔下的春天跟自己心中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这样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抓住作者对于细节、情感的把控。如,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中,可以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培养学生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特点。如文章作者在围绕春天时,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这是否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吗?这个问题是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该问题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由合作讨论的方式,解析出这三个部分重点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色,并进行讨论,解决该问题。学生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进行分析时,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熟练阅读通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体会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以及“轻悄悄、软绵绵”等修辞手法。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作者当时写下文章时的心情。在问题情境下,学生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动力。在教师层层深入的问题下,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获得了有效的提高。
3.3 以问题教学法,实施因材施教理念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阅读教学课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与好奇,也會勇敢参与到课堂中,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但由于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没有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有趣的形式,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中。教师应提出:课文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此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可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其次,在初中课堂中很多学生自身具备的语文知识水平较高,在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都能达到学习目标,对学习语文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但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易畏缩,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以做游戏、表演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你还可以根据有朋自远方来思考出其他诗句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等诗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的具体感性思维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变,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适当进行提问,并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3.4 以问题教学法,突出教学主体
首先,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活动。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应同问题教学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教学课堂中,使学生整堂课都能沉浸在阅读学习的良好氛围中。而在学法方面,为了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应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尝试主动思考,借助注释、课文插图、上下文等这些现成的资源进行大胆的猜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其次,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教的完整不如学的充分。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和整合,紧紧围绕文章的特点,设计出以下教学板块。板块一:故事导入。教师在导入故事时,可提出有关故事情境的问题。板块二:反复诵读,知其韵味。教师应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并在文中寻找出答案,与作者形成相同的思想感情。板块三:阅读目标。教师应为学生提出阅读的目标,让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边读边思考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按照标点进行停顿,并读出停顿。停顿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停顿,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之前,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蕴藏的深层意义。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语文课本情景的描绘来设立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初中语文课本内容作出自主性判断。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发言,也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愿意就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开放式、创新式的思维训练来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创设出问题教学情境。在问题教学法的带动下,学生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思维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带着“意图”去思考、去探究,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表达。
参考文献
[1]罗小娟,陈佳欣.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58-64.
[2]马海. 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外交流,2019,26(21):126.
[3]温文彩.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24.
[4]孙佰.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