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文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带给了世人很多启示与教化。因此,如何借助学校平台传承优秀孝文化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班级管理是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一,承载着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因而能够成为孝文化的渗透区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
一、孝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群体中,受个性差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矛盾。特别是学生群体,也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孝文化作为家庭关系的规范,促进家庭成员间互相尊敬,最终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将这种家庭关系推广到社会,就是和谐的朋友、师生、邻里等社会关系。只有人人均和谐相处,才能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
孝文化教育是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孝德,将它转变成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并引导学生建立孝文化观念。传统孝德中丰富的内容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视野。科学并富有创造性的转化传统孝文化资源,并将孝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促进孝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关系和睦融洽
在生活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父母存在着较大的观念差异,开始逐渐与父母疏远关系。孝以血缘、亲情为基础,调节着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对接。弘扬孝文化,开展孝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促进家庭的和睦融洽。
(四)有助于初中生道德素质提升及健康成长
孝文化源于对父母的爱与敬,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学生孝德水平的提高是整体道德素质提升的基础。作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体现为尊老敬老、勤劳俭朴、团结友爱等多种良好道德品质。而这些美德又是个人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二、运用孝文化做好班级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杜威所指出的,环境的改变也会让人也随之改变。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孝文化环境的布置来启发学生,营造孝文化氛围,这样对学生的孝文化教育及其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走廊两侧墙面张贴“孝德文化”宣传海报,可进行“孝德小明星”事迹展示,二十四孝图片故事展示及孝德文化手抄报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孝文化知识,受到孝文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文化教育。
(二)将孝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中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相继开发了孝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孝道文化》《孝德小故事》等,并纳入学校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步骤、有目的地融入孝德教育课程,使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间周安排一节课,而且有备课、有作业、有检查。为使学生的孝文化教育不走过场,做到扎实有效,教导处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把学生在孝德方面的日常表现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作为期末“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评选的依据之一。
(三)将孝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孝德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喊几句口号、背几句名言警句,而是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自觉担当孝文化教育的传播者,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深入发掘孝文化教育资源,随机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孝文化的教育,激发学生探讨孝德文化的热情,努力成为孝德文化的践行者,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孝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时刻牢记并自觉践行。
(四)孝心社区,践行孝德精神
为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德精神,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定期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家庭困难人家等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唱歌跳舞,带去欢笑,送上礼品。开展“红领巾在残疾人身边飘动”“扮靓家园作奉献”等活动,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综上所述,孝文化内涵丰富,传承孝文化对于学生孝德教育以及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班级管理建设,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孝文化,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每一个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运用中华传统孝文化助力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和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20]GHB39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