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模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2022-05-30 10:48:04胡慧睿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立德树人

【摘要】本文阐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及构建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立德树人质量指标体系及其作用,提出基于CIPP模型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理论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法拟定专业课程立德树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评价指标、注重学前教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改进功能等策略。

【关键词】CIPP评价模型 立德树人 学前教育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4-0010-05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中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指出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2020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的根本标准。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应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从上述出台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教育评价改革和课程思政实施等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立脚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具备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属性,如何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如何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师范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建立科学、合理、严谨的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CIPP评价模型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是一个指导方案、项目、人事、产品、机构或系统评价的综合框架。CIPP四个字母分别代表context(背景)、input(输入)、process(过程)和product(结果)。该评价模式与泰勒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模式相比,更注重过程评价和以评价促发展。CIPP模型不以评价教育目标的达成为最终导向,主张评估是为了改进服务而非证明,倡导决策导向。背景评价将目标本身纳入评价,使目标的合理性得到评判,为计划决策提供基础;输入评价服务于组织决策,对方案的可行性、效用进行评价,为选定活动方案提供支持;过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及调控过程实施;结果评价对预期和非预期结果进行评价,指向实践改进,服务于再一次决策。目前,CIPP评价模型广泛应用于教师培训项目、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高校专业课程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评价等方面。本文基于CIPP评价模型理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完善体系的建议。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和价值取向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

科学设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要求,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高职学前教专业的育人目标;其次要深度挖掘和提炼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视角,增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高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教育类专业的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应以“四有”好老师为立德树人成效的价值取向,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

二、当前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维度立德树人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

高职学前教育專业在国家师范专业认证导向的大背景下,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的各项要求开展和搭建了从专业到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为评价导向,在循证评价的模式下促进师范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层面,有学者提出可借助师范专业认证重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在师范专业认证模式中建立课程思政二级指标达成度评级方案。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并未建立和实施课程思政的二级指标达成度方案,也未建立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体系。存在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师范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指导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挖掘和融入,同时,教师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教学,从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到融入具体的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之一,进而影响到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之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专业评价和课程评价的认识还停留在专业评估层面,以“达标”的心态对待评价,也是影响建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的原因之一;第三,融入课程思政后,更适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在探索中,进而影响了立德树人评价体系的建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应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落细落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任,其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鉴于以上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建立健全多维度立德树人评价体系的挑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建立缺乏实证调研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管理者需要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过程中的反馈动态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才能真实反映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评价指标的建立需要科学合理的多方实证调研和反复论证后才能确立为评价指标。但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的建立还缺乏实证调研,评价指标的内容还处于宏观理论层面。比如,师德师风是评价指标之一,但对具体的课程教学评价而言却是宏观的,难以反映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所体现的师德师风的评价。分析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教师个人主观确定评价指标,缺乏实际的调研论证;第二,某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清晰,权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第三,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建设速度缓慢。《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中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立德树人评价指标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未进一步分解细化

国家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制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关键内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但是,专业层面的顶层设计如何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以及如何设计每一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难点。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型多,有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教法课、专业技能课等;第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综合性强,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第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正在建设中,根据专业顶层设计要求,具体课程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是一个难点;第四,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立德树人评价指标没有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到对应的课程教学中,其评价流于形式。

三、CIPP模型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体系的启示

(一)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理论模型

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框架,背景评价对应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目标的评价,输入评价对应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构的评价,过程评价对应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的评价,结果評价对应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成效的评价,形成从计划、组织、实施到再循环的决策系统,建立以改进为目的的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见图1。

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构、实施、成效和立德树人目标的评价作为一级维度进行构建。背景评价指向立德树人成效目标的评价,研究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幼儿园的发展需要、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研究立德树人成效应重点体现哪些方面,具体的目标又有哪些;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确定实施目标之后,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情况,看学前教育的师资、经费等是否能支持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评价主要指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动态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实施情况包括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评价其成效,看是否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结果评价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教学过程、师生表现进行评价,最终判断立德树人成效,并基于评价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轮评价做好准备,以形成良性循环,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运用实证研究法拟定专业课程立德树人评价指标

注重以实证的方式建立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CIPP评价模型中一级维度、二级指标和相应的观测点都是通过实证的方式收集和综合多方意见才确立的,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建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可借鉴此方式展开。基于四个一级维度的评价内容可设计访谈提纲,对课程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儿骨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归类提炼出各维度测评的要点。比如,立德树人成效目标评价指标的确立,可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本的文献分析结果,初步确立立德树人成效体现在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上,把对国家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但是以上内容是宏观的,接下来就要设计访谈提纲,对学前教育的课程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儿骨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围绕“四有”好老师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现,以及在具体课程中课程目标的确立展开访谈,提炼出具体的二级指标作为观测点。这样的实证调研方式集合了行业专家、课程专家,体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使拟定的评价指标更科学、合理。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拟定四个一级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以及观测点。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准则,又将准则分解为多个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和模糊量化的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构建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围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成效维度下的各级指标,结合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进行分层和赋值,将宏观的立德树人成效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分层分类和可检验的评价指标,是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另外,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首先要区分基础理论课程、教法类课程、艺体类课程的特点,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思考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能体现“仁爱之心”。比如,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中“情绪”部分的内容,当幼儿出现哭闹、情绪不稳定等情况时,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就体现了“仁爱之心”。围绕“四有”好老师的价值取向还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制订相应的立德树人成效目标,把宏观的师德师风要求具体转化为文本,形成高质量的评价指标。

(四)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评价指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服务,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可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意见征询,设计专门的问卷,对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的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初步的专家咨询,完成第一步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善。此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属性,应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特点,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需再次对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凸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比如,高职学前教专业历来重视师范生艺体能力的发展,但是师范教育重视教育实践,如何科学地评价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艺体技能所体现出的立德树人成效,就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多次审定才能确立。评价师范生的弹唱技能方面,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如果师范生会根据不同情境下幼儿的不同需求用钢琴弹唱出不同的曲调,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如当幼儿从户外回到教室时,师范生可以弹奏舒缓的音乐帮助幼儿整理情绪;当幼儿出现吵闹行为时,师范生可以用节奏较快的音乐提示幼儿要遵守规则。师范生能将艺体技能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其实也是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逐步建立认同感的过程,对幼儿的爱以及师德的培养效果会在评价中初步显现,此评价指标的建立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检验、修订的过程。

(五)注重学前教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改进功能

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背景评价的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建设目标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诊断评价;输入评价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构评价对是否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评价;过程评价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过程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过程的评价,有反馈、促进的功能;结果评价是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成效的评价,即对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最终形成以改进为目的的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比如,在第一轮评价结束后,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教师或者实践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一轮开展之前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如此才能体现CIPP评价理论模型改进与发展的功能。

CIPP评价模型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以改进为评价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基于CIPP评价理论模型构建学前教育專业课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循环改进的评价体系能为下一次的评价打下良好基础,凸显了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充分发展了评价的改进功能,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能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罗美玲.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3]霍力岩,孙蔷蔷,龙正渝.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

[4]骆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

[5]窦全能.基于CIPP评价模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1).

[6]许祥云,王佳佳.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22(1).

[7]周永.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教育评价体系建构:挑战与出路[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6).

[8]周立旻,郑祥民,陈圆圆.探索基于认证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设计:以地理学类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4).

[9]冯刚,史宏月.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合式教学视阈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幼儿游戏与指导》为例”(GXGZJG2019B1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慧睿(1986— ),甘肃天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教育技术。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3:09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0:25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