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向海经济背景下的港口物流人才需求,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师资队伍水平有限、现有港口物流人才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提出人才培养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助力人才培养事业;着力提升学历,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等,为社会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港口物流人才。
【关键词】向海经济 港口物流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08-04
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灯具远销海外,每一个产业集群或物流园区的周围,都有一批提供专业化、集成化、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正是这些专业的物流系统支撑起了庞大的灯具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系统支撑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区市中唯一的沿海自治区,也是我国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出海口。物流产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发展的“引擎”,能够创造资源、劳动力以外的第三利润源,降低成本,促进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能够快速打通广西与各省区市,甚至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帮助开拓东盟市场,让更多东盟商品顺畅“走进来”,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由此可见,物流产业是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打造优质的物流产业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
一、向海经济背景下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2008年,国家高度重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发展,正式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港口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区。其中,北海铁山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走向海外的重要依托,其发展前景可观。因此,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港口,有利于打造向海经济新篇章,创建港区特色新名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带一路”倡議有效衔接的重要门户,海岸线长达1 600多公里,海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在向海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动力与潜力。截至2022年1月,广西已经和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泰国等国家建立稳定的海洋特色产业合作关系,合作的园区增至20余个。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至2019年,北部湾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8.6%。201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1亿元以上规模的向海经济发展项目超300个,总投资额超1.2万亿元。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向海经济生产总值已达到4 090亿元,同比增长10.5%。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蓬勃发展,全力建设港口、支持地方建设产业园,都离不开物流人才与物流网络的全面支持。发展港口必然要打通与各省区市甚至各国来往交易的空间距离,工作体系庞大,涵盖了物流贸易的方方面面,涉及采购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物流规划、港口装卸搬运、船务代理、货运代理、报关与报检、集装箱租赁、港口特种设备运作、远洋轮船代理以及海上运输服务等,需要大量专业的物流人才。港口经济不断壮大,对物流人才的分类分工也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基层作业人员,还需要设置中层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岗位。基层作业人员主要负责一线基层业务,应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职业品质;中层管理者对基层各部门实行全面管理,要求协调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精湛,能熟练掌握各部门的运营业务;高层管理者需要对行业发展战略进行统筹把控,大局意识强,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变化。
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港口物流行业飞速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港口物流行业的需求,相关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纵观行业发展实际,当前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培养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一名优秀人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心思。现阶段中职学校对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学生缺乏动手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无法体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特色,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市场需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向海经济背景下,广西举全力建设港口,支持地方建设产业园,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培育和发展向海经济。配套对应的物流行业人才是港口发展的刚需。然而,中职学校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多还沿袭着传统的课程体系,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物流岗位需求有机结合,滞后于社会发展。学生难以掌握真实的岗位需求和物流专业发展前景,再加上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校外学习机会较少,难以快速与工作岗位衔接。
(三)师资队伍水平有限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把学生教好,教师必须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当前,向海经济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知识库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一线教师对港口物流的普遍认知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与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水平有限,难以指导学生开展港口物流实践操作。
(四)现有港口物流人才学历层次偏低
目前,港口基层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目光只局限于传统的港口物流业务运作,缺乏对高端科技产品的运作能力,导致作业效率低,行业高端发展受牵制,影响长期经济发展。
三、向海经济背景下中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今后的国内经济市场上,了解进出口贸易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将会成为各大港口物流企业青睐的对象。在向海经济背景下探索中职学校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对北部湾港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多方研究与实践,提出以下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中职生在校学习港口物流相关课程期间,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巩固理论新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比如,学校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中,既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贸易理论、物流法律法规等理论课程,也包括特种设备操作实训、进出口报关报检、港口物流实务等实践课程。既有校内的文化课、专业课等理论课程,也有在校外企业实地认知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在“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中,教师首先讲授理论新知,然后适当选取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或岗位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实践巩固,进而充分掌握物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2+1”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主要指将中职生三年制的学习任务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开展学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港口物流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随时根据岗位需求调整培养计划与措施,迎接第三年的企业认知与实践。第三年主要以企业认知、顶岗实习为主,由教师带队在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充分运用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学生结合工作岗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开拓视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素养,精准定位人生目标,为自己制订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2+1”人才模式,让人才培养更加精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帮助社会行业企业减少人才培训成本。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市场需求,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教育实践资源,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协同行业、企业与社会力量,深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具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的港口物流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适应当地發展的港口物流人才,精准服务于多元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力推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特色名片。
建立“名校+名企”紧密结合的双赢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力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此外,中职学校要在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课程改革、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方面构建合作新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方式,打造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有职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比如,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铁山港临海工业园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深入研讨与合作,学校积极到企业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校内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委派专业的岗位技术人员到学校集中讲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后,再由学校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到企业开展校外实训,企业负责人根据不同岗位需求为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在校外实训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和学校教师同时参与教学,共同承担风险,也共同享受培育成果。
(二)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向海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在搭建港口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时,需要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依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岗位的个性化需求,谨慎合理地规划课程体系。
比如,学校除了开设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书法、职业生涯规划、体育、音乐等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需要开设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实务管理、特种设备操作实训、冷链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代实务、进出口报关报检、港口物流实务、物流法律法规等专业性物流课程,确保既有文化课,又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仓储与配送专项能力证书、特种设备叉车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同时,适当引进企业实践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见习,并根据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学校课程体系。
(三)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助力人才培养事业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能够适应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对人才的培养有关键性作用。
第一,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当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一颗不断学习与进步的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申报教改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促进物流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参加教师技能比赛或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以赛项促进知识内化;参加校内外培训调研,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校内接待来访兄弟学校,校外调研学习,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与经验,促进物流专业建设发展;下沉企业进行教学实践,熟悉并锻炼实际操作,真正地学习和掌握企业的运作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此,教师身上的“一桶水”装得更多,能给学生的“一杯水”就更丰富了。
第二,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首先,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拓宽知识面,整合并更新教学资源,更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学校制订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优秀教学成果给予肯定和嘉奖,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帮助教师快速成长。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选派专业教师下沉基层岗位挂职、锻炼等途径,让教师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与企业导师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同担、责任同负、利益同享,真正提升一线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着力提升学历,促进向海经济发展
2022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迎来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五十三条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港口经济的发展浪潮离不开物流人才,需要大量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作业人员支撑行业的运作与发展。当前,大部分港口物流岗位均要求求职者的学历至少是大专及以上。所以,中职学校在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升学有希望、升学有途径。中职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能扎实、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生,能够向对口本科招生高等院校不断输送人才,向港口物流市场提供发展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中职生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也能见识到更广阔的专业平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扩大交际圈,积累专业人脉,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入社会时就能将所学倾尽全力地投入向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为广西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向海经济的发展背景,北部湾港区的港口物流产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各中职学校必须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扎实提高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精准培养符合相关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现入校即入职、上学即上岗,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快速适应北部湾港区的工作岗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君暖.广西北部湾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業科技与发展,2011(17).
[2]刘雪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4).
[3]陈福财.面向广西北部湾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智慧物流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为例”(GXZZJG2019B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厚琴(1990— ),广西合浦人,讲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服务与管理。
(责编 江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