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探索

2022-05-30 00:00李凯李浩宇盛淑英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李凯 李浩宇 盛淑英

摘  要:企业发展需要众多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建设也离不开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意味着就业竞争力,可帮助高校学生顺利就业、创业。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致力于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為方向,改革传统教育体系、教学模式。文章主要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以期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当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有序发展,为社会输出大量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056-04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用人需求,支持社会经济建设,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改革,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现阶段,虽然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已取得多方面突破,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目标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对周边经济的贡献价值不大、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健全、教学团队综合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正常发展,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设置不合理

当前,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目标设置不合理现象。一方面,以成绩为唯一目标。部分应用型本科院只关注学生专业课成绩,以“成绩”为各项育人工作的唯一目标,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育人目标,即使学生顺利毕业,也可能由于能力上的缺陷,难以适应高技能型工作岗位。现在社会岗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显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失。特别是在衡量以及评价人才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显然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发展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更难以优化学生的发展竞争力。另一方面,忽略素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有偏袒倾向,即使这些学生存在文化、品行、心理上的一些不良问题[1],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都是不重视素质目标的典型表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因存在着唯成绩论的错误认知,这就使得其在评价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系统地衡量以及研判人才,也没有注重把握人才的发展方向,而是过分强调成绩。只要学生能获得较高的成绩,哪怕他们的德育素养不足、行为能力不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偏袒,不仅在奖学金方面给予侧重,在干部选拔、入党等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自身存在这种相对偏颇的认识,这无疑会影响和制约学生的长效化发展,也不利于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黑龙江省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维系着较落后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织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情境单一,学生易产生枯燥感、厌倦感。究其原因,与教学工具有一定关系。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不熟悉,不懂得如何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条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才是重要的学习主体。为全面系统地增强学生的发展素养,也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创新变革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深入地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发展实效。但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明显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充分重视,也没有真正系统地开展好实践教学工作,这就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的长效化发展。第二,实践教学过于封闭。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当封闭,长期局限在校园内,很少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学、多体验[2],若不改变这种封闭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个人体验都很有限,不利于学生养成高技能。

(三)对周边经济的贡献价值不大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对周边经济的贡献价值不大,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对企业的贡献价值不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应是彼此促进,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选择孤立发展,很少与周边企业互动,这不仅影响周边企业发展,也严重阻碍学校自身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其可能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也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特色来建构完善系统化的发展体系,这就使得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难以系统全面地发挥好自身对区域经济的整体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贡献价值不大。当城市有重大活动或有重要政策时,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关心、不支持,不愿意与城市协同发展。若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扩大自身格局,不加强自身责任感,很难整合学校与城市优质资源[3],很难发挥学校对城市的贡献价值。

(四)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健全

黑龙江省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重视考核体系建设、评估体系建设。第一,考核体系不健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笔试”[4]。这种单一、机械的考核模式,已落后于新时代考核体系,难以检验学生实际能力。事实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进程中,有必要创新及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且高效地提升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多元全面化的人才评价工作。但现阶段,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注重创新及变革人才培养体系,也没有真正建立长效化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显然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评估体系不健全。从学习的角度而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习惯于评估“优秀生”,对成绩一般或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少进行客观评价。从活动的角度而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只在乎活动的“成”与“败”,很少从学生表现出发,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创新程度。这些都是人才评估体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五)教学团队综合能力不强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内部缺乏反思精神、创新精神。一方面,自主反思能力不足。对待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易陷入自我满足,以“还可以”“差不多”“先这样”为育人标准,从未反思过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这样的心态,很难开展有质量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习惯做“搬运工”[5],搬运知识、搬运技能、搬运管理,没有思考过如何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教师创新意识淡薄,不仅会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工作,还会带给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影响,让学生片面地认为,知识只需要搬运,不需要自我吸收与创新。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一方面,设置“成绩+能力”综合目标。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方向,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关注学生成绩,还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如学校可设置“成绩+能力”综合育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方面培育学生,便于学生从事各种高技能型工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的实践过程中,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创新以及变革人才培養机制体系,积极培育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积极全面地提升人才的整体培养实效,更好地助推其长效化发展。另一方面,明确素质目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下,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关注学生多方面表现。如学校可以增加“个人素质”育人目标,当学生出现思想、心理、品行等方面的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要把握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全面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全面能力。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把握好课程思政的科学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将思政内容渗透至专业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夯实学生的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长效且科学化发展。依托于高效全面的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在育人实践中,真正把握好科学的育人导向,同时也能充分明确育人的目标和方向,以此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全面能力。

(二)积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指导,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型实践教学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如开展“线上模拟实践活动”“线上比赛实践活动”“线上调研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信息化平台接触与众不同的实践资源。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学且高效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始终是关键的内容。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优势,科学全面地创新及变革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效化发展,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发展实效。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创设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也可利用丰富的实践资源,还可广泛而系统地拓展实践育人基地,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取得突出发展实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第二,拓宽实践教学路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打破封闭式实践教学,积极联系校外资源。如开展“校企高技能人才实训”“校企高技能工作岗位PK”“校企高技能创新展示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门,看得更广、学得更多,尽情体验实践过程。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育人工作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依托科学的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向企业输送优质的人才,企业也可获得一定的劳动力。当然,在校企合作深化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搭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践发展需要,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应用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同合作企业建立完善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体系,积极深入地推动“双师”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夯实的根基,提供完善的发展氛围,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与周边经济建设的互动

一方面,加强与周边企业的互动。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制订“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与周边企业一起合作,共同实践方案。如校企可共建“高技能实训基地”,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统筹起来,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实训条件。再如校企可共同打造“高技能人才创业园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加强与城市的互动。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孤立发展,要主动配合城市政策、城市活动,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城市政策,还是城市活动,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养成高技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广泛而全面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立足点。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全面地与城市建立长效化的合作沟通关系,积极响应城市发展政策及城市经济导向等,以此来系统全面地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健全人才考核与评估体系

第一,健全人才考核体系。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设置“笔试+实践”多样化考核体系,既考核学生理论成绩,也考核学生实践能力,提醒学生朝着高技能目标努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评价及考核的过程中,要创新及变革人才评价模式,积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考核及评估体系,以此来切实全面地增强人才考核实效,全面助推人才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传统的考核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能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认知。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从整体出发,积极结合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科学全面地健全人才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工作,切实增强人才的整体发展实效。

第二,健全人才评估体系。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关于学习层面的评价,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建立“高技能人才评估机制”,细分化“成绩评估”“进步评估”“素质评估”,即使是成绩一般、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可通过这个评估机制,发掘自身优点。关于活动层面的评估,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评估结果,还要认真评估每一个活动环节,表扬那些积极、主动,敢于为集体付出的学生。

(五)提升教学团队综合能力

一方面,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培养总结会”,给广大教师提供自我反思平台,供广大教师交流工作心得。在一次次反思中,教学团队内部自然会形成一种学习、进取氛围。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科学的发展导向,积极开展自我反思,积极进行自我建构,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更好地优化自身的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以高技能人才培養为主题,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组织各种创新比赛,锻炼教师创新能力,如组织“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趋势征文”“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方法分享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意义演讲”等。从“知识搬运工”到“知识创新者”,这对许多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越来越好。

三、结语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改革方向,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继续努力,紧抓“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周边经济建设的互动”“健全人才考核与评估体系”“提升教学团队综合能力”等工作。基于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资源不同,在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具体措施时,相关教职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执行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要站在执行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政策落实到细节,科学推动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建如,吴红斌.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1):34-42.

[2] 刘献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3] 王晓轩.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现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5):1-3.

[4] 周子凡,陈忻,宋照风,等. 产业学院教学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1):232-233.

[5] 李华. 基于产业学院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2):18-20.

(荐稿人:周利军,绥化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0年省重点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对策研究”(GJB1421407);2021年省重点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农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GJB1422386)。

作者简介:李凯(1987—),女,硕士,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能;李浩宇(1987—),男,硕士,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设计;盛淑英(1980—),女,硕士,绥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