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秋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留学报国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把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树立历史思维、明确育人目标、创新教育方式、健全运行机制,充分运用留学报国教育资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关融入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144-04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留学生书写了一部“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在建党百年历史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诸多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教育发展指导性意见。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要将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1]。由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外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致使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易受到影响。
在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讲好中国留学生的党史故事,比如陈望道等留学生把《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书籍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在全国蓬勃发展;蔡和森等留法学生变观念、求新知,在蒙达尔纪会议上提出组织共产党的主张;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成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和人物,可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正确认识党史,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四个自信”
党史观是指人们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中分析党史人物,准确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史主题主线,以及矢志不渝牢记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党史主流本质[2]。
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要学习百年党史的留学报国事迹和人物,使学生深切感悟到百年留学史是和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密切联系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通过学习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党的百年历程中是经过怎样反复比较和总结,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際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会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人生教科书,在百年党史中有众多的英雄模范、时代先锋,他们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是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最好素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典型,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追求真理,出国学习科学理论和文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留法勤工俭学代表周恩来,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整整拼搏了5年才回到了祖国,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要对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的先进事迹、主要成就、精神风范做深入具体的了解和研究,激励学生引以为榜样,培育学生崇高风尚,继承留学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接触到外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渠道更加丰富,导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的政治使命,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也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培养的特点,将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作为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向。要教育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百年党史中认知留学生革命先辈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历史发展规律,学习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留学生的生动事迹和典型人物,体会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要同向而行、同等重要,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树立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理想信念、留学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困惑。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让学生理性认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社会发展全局与个别现象的关系。此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注重学生实际关注的留学规划、职业发展等问题,并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切忌不切实际、空谈空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
(三)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升教育艺术性,党史学习教育亦是如此。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旗帜鲜明地将党史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发展的教育资源。要挖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的隐性党史教育资源,采取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隐性党史教育因素还存在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软硬件文化环境中。具有留学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语言学习教室,展示留学生科研成果的学生创新实验室,都可以隐性地融入党史教育元素。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新媒体平台,也能有效实现党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补结合。
三、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路径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以百年党史留学报国典型育人,树立历史思维、明确育人目标、创新教育方式、健全运行机制,为“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供参考,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树立历史思维,突出融入的主题性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化对留学生和党史经验的积累、总结,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思维,培育和践行历史思维,由浅入深加强对党史中留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3]。
一是“学”,即充分挖掘百年党史特别是留学报国典型中蕴含的立德树人教育资源。比如,学习中国革命史,可以进一步发掘在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很多知识分子和理论家具有留学经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参会主要人员中多人具有留学背景。
二是“悟”,即在留学报国典型事迹和人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育人规律。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百年发展历程,留下了宝贵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精神财富。在这其中处处都有留学生的身影,可通过总结留学生的成长经历,感悟留学生成人成才的发展规律。
三是“行”,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将经验和规律运用到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实践中。比如,在耳熟能详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位是回国留学生,可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矢志刻苦学习,找准专业优势和国家发展的结合点、科学知识和国家需求的结合点,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
(二)明确育人目标,发挥融入的主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准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学习需求,结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适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内容,将百年党史中的事件、人物具体化、形象化,比如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讲解留学生与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批杰出的留学生积极探索救国的科学真理和道路,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团体,紧接着又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是有理有据,上好“党课”“形势与政策”课,要以新时代留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为依据,紧密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在形势发展和政策演进中阐释党史,及时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新思想和新观点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中。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以各种方式服务国家,各行各业涌现出众多优秀留学生人才,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
三是赓续精神血脉,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性。要把党史中丰富的红色资源、留学报国典型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立德树人的育人素材,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留学生的精神谱系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教育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4]。
(三)创新教育方式,增强融入的实效性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才能使党史育人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实效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要成为党史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参与到党史知识的发掘和获得中,只有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把党史知识铭记在心。
一是“走出去”,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从而把党在其发展历史中的理念和经验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具体行为,使社会实践成为沉浸式学习党史的最好方式。
二是“请进来”,深入开展“党史宣讲”实践活动。邀请省、市和高校党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讲解传播留学生与党的历史,强化学生对党的情感,拉近学生与留学生楷模的感情,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党史学习效果。邀请优秀留学生校友讲述在校发奋读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发挥朋辈的引领作用。
三是“上云端”,坚持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将线下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推送到“云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通过360°VR全景等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复原,把“党史与留学生”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网络传播产品,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发挥互联网在党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四)健全运行机制,形成融入的长效性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要在健全机制、日常运行、师资培训上多下功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长效性。
一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5]。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中,明确党史育人的目的、标准、内容、方法等工作目标,将目标任务分配到教育教学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加大投入力度。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要体现留学生教育特色,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指导,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定期组织考查、考核。
二是將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教育,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组织编写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教育校本教材,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把党史融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中,挖掘专业课蕴藏的党史教育元素,梳理专业课承载的党史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统一。还要将党史教育元素融入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构建覆盖全面、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中外合作办学党史育人体系。
三是要加大“党史与留学生”研究力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史学习师资培训。要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整合“党史与留学生”方面的教育资源,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明白,“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要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党史和党建理论修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夯实理论专业知识和学术功底,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准确和深入为标准讲好百年党史留学生报国典型,全面提升党史育人融入立德树人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8(02):1-9.
[2] 余华,肖体贵.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6):70-74.
[3] 司潇敏.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及其高校实践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 中国统一战线,2013(11):4-7.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荐稿人:沈奇,金陵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1年金陵科技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究校级专项课题“百年党史留学报国资政育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研究”(课题编号:JIT-DSXXJY-202128)。
作者简介:郑庆秋(1979—),男,硕士,金陵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部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