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双减”政策推出后,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减负”落到实处,一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补习负担,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随着课后服务的开展,学校开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通过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校开设的运动社团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篮球社团的教师,如何展现篮球运动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小学生参与到篮球社团活动中,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积极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以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核心要求,是篮球教师要思考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学校篮球社团活动得到时间层面的保障,并且学校对篮球社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此来丰富课后活动,目的是完成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延伸,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一)篮球社团活动得到时间保障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场景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课后补习的负担,导致学校体育社团的形成受到时间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都很难主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学生运动体验受到影响。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课后参与社团活动的空间得到拓展,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篮球社团活动是一种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将篮球运动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篮球运动的活动空间,展现出社团活动的价值。时间上的保障让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得到推动,为小学生的篮球运动体验提升打好基础。
(二)学校提高对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
篮球社团是构成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双减”政策提出前,篮球社团的建设在小学阶段的受重视程度十分有限,大部分学校对社团建设情况的认知不充分。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学校开始高度重视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认为通过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后体育锻炼空间,响应“双减”政策对小学体育课堂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要以“篮球活动”为核心,在“趣”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参与篮球社团活动的“兴趣”,获得篮球运动的“乐趣”。但从目前的小学课后篮球社团的开展情况看,在师资力量支持上存在问题,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摆在眼前,导致学生缺乏统一的管理,造成小学生的篮球社团活动的效能下降。
(一)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与小学体育课堂有一定的区别。篮球社团主要是以社团成员为主体,参与到篮球社团中的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相比于课堂上的篮球运动的教学模式,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于师资力量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篮球技术的支撑,接受的篮球学习缺乏系统性,专业度有限。篮球社团活动作为学生接触篮球运动的专业化途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摆在眼前,对课后篮球社团的实践效果产生影响。
(二)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组织方式的限制和影响,教师组织的篮球社团活动多是以篮球赛事为主,缺乏趣味性、有效性,對社团成员的吸引力不足。篮球赛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调动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但长期的课后篮球赛事活动的举办,势必影响课后篮球社团的开展价值。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后篮球社团价值的发挥,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持续性的活动支持。
(三)缺少科学管理
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目的是为广大小学生提供课后的篮球锻炼空间,以趣味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也为对篮球运动抱有较高热情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为小学生后续的篮球锻炼提供支持。但从管理层面看,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缺乏科学的管理目标,导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该问题,需要科学管理方案的形成并发挥作用,让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根据“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得到学校方面的支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保障。为了进一步展现出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分别从两方面着手分析。
(一)促进小学体育提质增效
从“双减”背景下出发,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显著。从实践活动看,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促进了小学体育提质增效。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实践中,内容和教学任务固定,学生由于对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不高,导致其很难在课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呈现出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态势。为解决该问题,“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出了新方案,表现为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突出强调趣味性。即以小学课后篮球社团为主体,以趣味化的活动为主要方式,为参与篮球社团的小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吸引这一群体主动参与实践,通过参与篮球社团的活动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二)带给小学生优质的课后活动体验
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小学体育所能够提供的环境如何直接影响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很难发挥作用,需要依托课后活动的支撑,开辟新的活动和学习空间。如“双减”下的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带给小学生优质的课后活动体验,这一群体可以主动参与课后实践,感知小学体育的独特魅力,依托篮球社团活动的资源整合效果强身健体,并能够在团队配合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避免出现负面的心理问题。可见,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实践效果显著。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教学实践,需要从传统观念切入,形成活动方案,并在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保障方案,最终为小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奠定坚实基础。
(一)转变传统观念,落实“双减”政策
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教学实践,前提是要转变传统观念,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学校要为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提供支持,正确认识到“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如学校方面要全面贯彻与执行“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推进和落实“双减”政策,探索学科提质增效的新方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小学体育课堂而言,作为学生强身健体、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课后社团活动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能够为小学生提供课后的活动空间,延伸课堂上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基于此,学校要积极推进小学篮球课后社团活动,为其提供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强化小学生的活动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肯定課后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并探索活动方案的生成。教师作为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充分肯定篮球社团活动所展现出的价值,以更适合的实践方式带给学生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二)设计课后篮球社团活动方案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方案,成为推动篮球社团活动持续发挥效用的关键。目前,小学课后篮球社团的建设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在内容层面还是在系统性层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需要完整的活动方案的支撑。教师要根据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学校课后篮球社团活动方案。明确具体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评价等,完善社团活动方案的细节要素,以便于小学生在参与篮球社团活动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支持。活动方案生成之后,检验其在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出活动内容上的完善与优化。
(三)推进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趣味化实践
“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推进,使得小学生课后的自主空间得到充分释放,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后的社团活动中。当前小学开设了大量的社团活动内容,篮球社团活动则是其中一项。对篮球社团活动的趣味化组织和实施,具体流程如下:其一,根据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基本方案,确定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将篮球社团活动的计划发布到官方平台,确保篮球社团的成员可以获得社团活动的基本信息,以此来增强趣味性的实践体验;其二,开展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趣味化实践,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之后,可以尝试导入游戏化的活动内容,如围绕篮球运动的特点,开发以运球技术为核心的“双手行进间运球接力赛”游戏。该游戏的基本规则是要求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每一个小组保持在4~6人,小组成员保持一定的间距。第一名学生双手运球,并以篮球不间断运球的方式快速地完成篮球的传递,而后以此类推,用时最短且整个过程不出现掉球和犯规的情况下,整个小组获得胜利。由于活动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学生之间的活动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且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做好放松训练和总结,让学生消化游戏内容,为下一次参与到课后篮球社团活动打好基础。
(四)形成动态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方案
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在管理体系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层面由于缺少细节上的优化,导致管理质量有所下降。为处理这一问题,学校以及教师要就管理细节进行完善,包括对课后篮球社团活动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对于篮球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进行管理,以完善管理方案,确保课后篮球社团活动价值的凸显。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保障方案的建立,具体为场地保障、政策保障、师资保障等。还可以推进家校共育模式的生成,让家长参与到课后篮球社团活动中,在达成监管目标的同时,让小学生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放松身心,感受体育运动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课后作业要以体验为主。在该要求下,小学课后篮球社团活动应运而生,为了凸显出篮球社团活动的价值,尝试探索有效的实践方案,以趣味化的方式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实践,为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的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