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传统性别角色,不利于婚姻幸福

2022-05-30 10:48关梅林博士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性化女人味性别角色

关梅林博士

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机械、刻板地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而是让他敢于学习异性的特质,成为具有双性化特质的人。

“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本源和机理。婚姻看似简单,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夫妻想要拥有幸福婚姻,悟道是前提。2022年,本刊邀请著名心理学家关梅林老师,为您解析婚姻之道。

“男孩要有男孩样儿,女孩要有女孩样儿”,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不陌生吧?这是很多父母、长辈教育孩子的重要指导方针。他们一旦发现男孩情感细腻或者女孩调皮捣蛋,马上就会开启批评、矫正模式,希望把孩子身上的异性特征全部消灭掉。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性别角色的问题。性别角色,是指社会文化所期待的“正常”男女应有的行为模式。大多数人都认为男人、女人是相反的两性,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社会行为。男人应该更具“男子气”,表现得自信、果敢、勇于担当;女人应该更具“女人味”,表现得温柔、友善、情感细腻。人们坚信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否则他们将会承受很大的社會压力,甚至很难拥有美满的婚姻。所以,我们也对这种话耳熟能详:“你整天像个假小子似的,将来哪个男人会娶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严格地各司其性别呢?研究发现,约35%的人并不是完全的“男子气”或“女人味”。他们既自信又热情,既敏感又独立,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特质,研究人员称这样的人具有双性化(androgynous)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研究人员把与任务有关的男子气才能称为“工具性”,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技能称为“表达性”。

双性化的人兼具“工具性”与“表达性”,可能在挑战、压力的环境中强悍有力,但在需要时又可以表现出温柔、细腻的一面,而且两种特质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自如切换。

双性化的人,在两性交往上更有优势。研究发现:第一次相遇时,传统型男女配对的那一组,不如至少有一个是双性化的男女配对组欣赏和喜欢对方。传统型男女很少说话,很少注视对方,甚至看不到笑容,最后报告也不那么喜欢对方。其实这点不难理解:传统男性认为自己应该处于主动地位,但又不太会表达;传统女性虽然擅长表达,但又被教导不要太主动,所以双方都没有发挥的空间,难免会不舒服。如果一方是双性化,他/她就可能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束缚,男孩也能温柔聊天,女孩也能主动出击,自然就可以互动起来。

同时,研究也发现:坚持刻板性别角色的夫妻,不如双性化夫妻未来的婚姻幸福。在亲密关系中,女性非常渴望得到关爱、呵护和浪漫的感情,而一个高工具性、低表达性(不温柔、不体贴)的传统丈夫是很难让妻子满意和感动的。

一个低工具性、高表达性(缺少自信和魄力)的传统妻子往往表现得过度依赖,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损害她在丈夫心目中的形象。丈夫也会对过度依赖感到很疲惫,所以他们彼此都没有很好地满足对方的需要。而双性化的夫妻工具性和表达性都很高,既独立自信又温柔体贴,适应能力更强,更擅长解决问题,同时也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长久以来,我们都带着强烈的刻板印象去教育孩子,但是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单纯屈从于传统男性性别角色对男人其实是一种伤害,因为教育他少说多干,其实剥夺了他成为温柔好丈夫的技能;而屈从于传统女性性别角色对女人同样也是一种伤害,因为缺少果敢、勇气会剥夺她获得成功、成就、自信的技能。

因而,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机械、刻板地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而是让他敢于学习异性的特质,成为具有双性化特质的人。

猜你喜欢
双性化女人味性别角色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女人味,层层绽放
依靠时尚单品成熟女人味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弥香用女人味小配饰细节更显时髦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