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通州

2022-05-30 10:48卫如珍
北京纪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通州孩子

卫如珍

家是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家是有人爱、有人等、有人一起用心经营的港湾,家是加油站,家是充电场……相信对家的渴望,是每个漂泊在外之人心心念念的期盼。曾记得,刚来北京时的第一次入职课上,一位老师的金玉良言:“你们想在这个城市扎根,就要努力拥有一盏无论多晚归来,都在为你而亮的灯。”

等候的是灯,等候的是人,等候的是牵挂。或许正因如此,哪怕是接近六环,哪怕周边是农村。当八通线开通后的2004年,我还是倾尽所有,在通州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有爱人、有孩子,有锅碗瓢盆的交响,有四季烟火的升腾。

身边同事说:“你住那么远啊?那可是村里,你也就每天回去睡个觉吧?适应吗?来回奔波也真够累的。”谁说不是呢,小区的旁边都是当时尚未开发的农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虽颇有“鸡鸣狗吠”的自在意境,却还是让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我感到不便。从老家来的亲戚上门,开口就是:“妹啊,你这家在北京,咋还不如乡下,附近连个卖东西的都没有,哥给你留200元,给孩子买些吃喝……”我一时竟无言以对。

渐渐听多了,也就不当回事了,生活还得继续,适者生存。有空我们就去村里的集市买些菜;周末坐十几站公交到超市买好日用品。有个头疼脑热,自己去买药解决。孩子在小街小学上学,每次开学第一天就是拔草;尘土飞扬的操场,让孩子每天放学就像个小泥猴;学校的厕所还是石条修筑的旱厕,蚊蝇乱飞,孩子宁愿上火,也不喝水,要憋到放学回家解决。业余时间我们更多不是往市里跑,就是不想出门窝在家里。还记得有一次,去村里买菜,有人故去,伤痛欲绝的哭声,马路上堆满的花圈,白帽白袍晃动的人影,大白天都挺瘆人的……

不经意间,这里的农村模样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高楼林立,公路笔直。一片片崭新的住宅区拔地而起,周边也越来越变成了我喜欢的样子。尤其是从2015年7月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以来,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欢喜让人爱。

先说出行,我上班主要以地铁为主。这些年,通州6号线地铁的开通,7号线开通并与八通线连贯,八通线与1号线的打通,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成为通州贯通东西的三条主要大动脉。既不用担心堵车,还可以保证外出办事的精准。加之更多的公交链接,共享单车推动最后一公里,可以说出行畅通无阻。

再说生活的便利,自我感觉与市里早无明显差别。通州万达、九棵树商圈、梨园生活圈,应有尽有。家门口前后都有大型物美超市,前有味多美及理发、五金等便利店;后有华业东方玫瑰步行一条街,光名字听起来就充满浪漫与温馨,街上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菜店、服饰店、健身所、美容院,夺目抢眼。每到夜晚,更是霓虹闪烁,香气四溢。

休闲时刻,家门口的梨园文化公园,不仅可以观湖听唱,还可以沿着步道或跑或走,或去健身器材区运动,爽心美身。韩美林艺术公园近在咫尺,不用付费,疫情下只要预约带身份证即可参观游览。一圈下来,不仅可为健康增添底色,还可尽情享受国家级大师的独特文化创意和熏陶。晚饭后的人们更是自在,来往穿梭,购物享受美食的人们自不必说。那些有组织活动的大妈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大多是原小街村的村民,这边是油纸伞下的江南柔美舞蹈,腰肢扭动,妖娆妩媚;那边是节奏欢快的广场舞,青春动感,韵律十足;再往前,抑或还有舞剑的,打太极拳、八段锦的,人们恬淡从容、笑靥如花。行走其间,禁不住为其感染,偶尔还想着看样学样,举举胳膊,伸伸腿,扭扭腰,活出个花样年华。

休闲娱乐更是屈指都数不过来。不说电影院,单论公园,东边原来的一个化工厂改造变身为绿心公园,植被种类丰富,大片的鲜花绽放,绿树浓荫。一路之隔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天蓝云淡运河水清,那些听起来就有诗情画意的景点,如月岛闻莺、潞河桃柳、皇木古渡、风行芦荡、丛林欢歌……无不带来惬意。时下,最吸引世人的环球影视城,不管是变形金刚霸天虎的刺激,还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奇特,都势不可挡地给人们带来零距离的逼真体验。而所有这些公园,谁又能想到,我半个小时都可以到达,“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夫复何求?感觉通州人民太幸福了,每到周末假期,我再也不愿在家窝着了。

老百姓日常離不开就医。眼见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工建设,还有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儿研所、妇产医院也将落户通州,服务副中心的发展。况且新华医院搬迁到了距家不到500米的地方……生老病死,人之常事,但有这么多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布局,何所畏惧?一楼邻居八十多岁的奶奶兴奋地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前几天身体不舒服,就在咱家门口医院,医生好,有水平,还负责,我还以为,天这么热都扛不过去了。呵呵呵,这不又好好地回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有个病呀灾的,着急往城里跑了。”

文化教育之事在这里可以说是飞速发展。原来的小街小学已成为临河里小学,舒适的环境,塑胶跑道,宽阔的操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传出。听说,为了加大加快教育资源与副中心匹配,仅知道的建设中学校,就有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等,还有人大附中入驻通州三中,北理工附中入驻潞州中学等,以及已建成的史家胡同小学通州校区等,为副中心的教育插上了翅膀。虽然我家的孩子已长大,但看着小区里的孩子家长们谈笑风生地畅谈教育,仿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原来的亲戚一见就是:“你家房子值钱了吧?副中心,可了不得!”

说到文化,不得不提到小区旁边原来的一个老厂,好像几经易主,也没起色。如今,已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园,里边有某知名的健身馆、有咖啡书吧、有非遗刺绣旗袍定制、有美食……这些是连做梦想都未曾想过的。作为一个喜欢文字做传媒工作的人,这无异于掉进了幸福的蜜罐里。

眨眼,我漂在北京二十多年,入住通州十多年。置身其中,无论是从生活便利的角度,还是工作高效的角度,无论是交通出行还是办事,越来越感觉到了副中心发展之速度,城市生活之美好。我越来越珍爱这个令我心安的家,这里润物无声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作者本人照片

猜你喜欢
通州孩子
雪落通州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南通通州化肥库存较足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