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萍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義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体现出政府的重视,也是教育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的推行,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对于理科来说,因为一般观点认为,如果不积累足够多的练习,就无法形成机械记忆,课堂保质保量更是无从谈起。基于此,我们只能挖掘学生的各项潜力,来应对这种状况。在不断探索中,我积极阅读《数学就这么有趣》《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等有关数学的图书,阅读《爱与自由》《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等教育类专著,致力于课程改革,在“双减”背景下,利用“加减”教学服务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加数学趣味,减枯燥说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学不好数学,连生活中买菜都可能会算错账。数学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数学中有很多名人故事,如数学天才高斯、华罗庚和他的“戴帽子”问题等,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小知识还能增加大智慧。数学中也有很多谜语,比如: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倒数;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商数;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教师可利用这些故事、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师生合作,减满堂灌讲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接触到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及高效课堂理念开始,我就一直在探索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不够有趣味,计算精确且不容粗心大意。数学课上,教师的满堂灌导致哪里都是知识点,学生一步没跟上就会像“听天书”一样。因此,教师要增加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合作,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甚至旁观者。
学会预习就成功了一半。结合“先学后教”模式,教师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熟悉知识点,找出重点和难点。学生会的教师不再讲,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的师生合作讲,需要教师讲的教师认真讲,这样一来,学生在听课时目标明确,也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尝试做课本上的例题,数学课代表挑选同学上台板演,大家一起当小老师进行评价,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旁观者,需要守住自己旁观者的身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把控课堂,“对症下药”。
加精心惊喜,减一成不变
数学课的固有模式是讲练一体,而学生上数学课容易打瞌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一成不变。我这样改进自己的课堂练习:有“开火车”回答模式,有单数回答模式,有双数评价模式,有“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回答模式,学生时刻都有被点名的可能,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数学课上,我还利用自己的“百宝袋”,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奖励回答积极的学生一个棒棒糖,奖励答题规范的学生一支漂亮的圆珠笔……给予掌声、比个爱心、积分奖励等,所有惊喜都可以,这样的课堂学生特别喜欢,注意力也格外集中。
加作业质量,减无效题海
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有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科学设计作业,不仅要让大部分学生跟得上,还要让一部分优秀学子“吃得饱”。
我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将其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是组长自己找题,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对应的提高练习,程度更高且对自己要求更高的学生可以在做练习题时自己分析题型,总结做题方法。合理地布置分层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升,对教学效能的提升也大有帮助,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数学题海中解脱出来,锻炼了数学思维。
总之,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双减”背景下,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能,必须充分理解“双减”初心,“有加有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学生发展,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高效能的课后服务,使学生在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培养数学思维,快乐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