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丽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需关注新课标的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更为融合
2011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新课标在表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上都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11年版课标就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分别阐述,而2022年版新课标在坚持二者统一的基础上,赋予其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融合阐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2022年版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理性分析和看待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2011年版课标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的总培养目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022年版新课标则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构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三)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途径的设置更科学
2022年版新课标重新设定了学段目标的级别。义务教育阶段共设三个级别:小学三至四年级要达到1级目标,小学五至六年级要达到2级目标,初中毕业要达到3级目标。在学段目标的设定上,其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特征明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设定更加细化,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更有利于实施。在课程内容上,三个级别的课程主题都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进行。大主题保持前后一致,子主题的内容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科学设置,更加贴合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发展需求。
2022年版新课标中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中加入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组织和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为教师科学创设学习活动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四)更加注重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2年版新课标高度重视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作用,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倡导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价主要包含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教学评价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其中,作业评价要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
(五)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益,强调在注意信息安全性和健康性的基础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同时要避免因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而削弱语言交流活动的真实性和鲜活性,鼓励教师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需提升专业素养
(一)提升拓宽学习渠道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引领学生。教师要多渠道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不断提升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施能力。新时期的教师培训渠道广泛,教师要深刻体会学习的意义,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同时,校本研修、教研组研修和教师的自我研修也非常重要。專家的理念引领如何落地?通过观摩学习得到的他人的先进经验能否为自己所用?这需要教师具备反思和批判性执行力。校本研修是新课标理念落地的关键一环。而教师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态度上要积极,行动上要迅速,善于借助集体的力量,不断补齐自身专业发展中的短板。
(二)提升将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教师要始终将育人理念放在首位,赋予语言知识学习以育人意义,将育人理念融于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在坚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三)提升评价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的实施要始终贯彻“学为中心”的原则,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开展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要基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起点,教学过程要科学遵循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其进一步拓展提升提供合理的支架和帮助,使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同步设计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使评价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标尺。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置要遵循“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合理设置每个课时、每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在应用实践中巩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问题。
(四)提升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融合的能力
教师要提升个人信息技术的获取、创新应用,以及与课堂融合的能力。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参与校本混合研修,基于教学需求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为目的,拓宽渠道,探索信息技术的资源渠道和创新应用方式,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中小学高级英语教师,河南省名师,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终身名师)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