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讴东
特殊教育是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窗口。融合教育是当前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十四五”期间融合教育推进思路,“高水平的融合”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办好融合的特殊教育,绝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学校的事,需要多方联动、多维赋能。
一、多方联动,为融合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行业内都有一定了解,但要使融合教育这个小众的教育门类被大众了解、接受、关心、支持,必须广泛宣传。一是残联、教育、民政等各相关部门,要利用好与残疾人有关的几个重要节日,如全国爱耳日、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重点宣传,弘扬扶残助残社会风尚,倡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二是通过报刊、电视、微信等一系列传统和现代媒体,加大融合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认识融合教育,了解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融合教育提供怎样的基础设施设备。三是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要互相支持,利用家长课堂和社区小课堂,宣传融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融合教育环境。
二、政府主导,为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就济源市特殊教育现状来看,2021年全市6~15岁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9%。入学率有了,但教育质量离国家的教育愿景和家长的教育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离接纳的、发展的、公平的、有质量的平等教育还有距离。首先,承担融合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普通学校,他们对于康复理念、补偿手段等所知甚少,有的空有一腔爱心,却无从下手,科学的个别化教育、开发普特学生兼顾的融合课程更是无从谈起。其次,就教育目标而言,在高考、中考指挥棒下,分数依旧是教师的最大追求,而特殊学生的教育往往与分数无关。最后,就教学工作量而言,有随班就读任务的班级并没有因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考虑多配备师资,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班级学生数,教师根本无暇顾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保证安全不出问题即可,从教师重视程度、教师精力、专业素养等方面来看,特殊学生被边缘化是必然的。融合教育只有融合之形,并无融合之实。
在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大背景下,融合教育涉及顶层设计层面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教育理念层面的教育目的与价值、教育实践层面的学校转型与课程教学等,各级政府应该针对随班就读政策保障、教育理念、师资配备、资源建设等问题,从医教、康教、科教等多方面着手,给予支持和保障,让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真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教育牵头,为融合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擎起大旗,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动区域融合教育专业化发展
国家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以“普特融合、教康融合、优化师资、提升质量,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适性的教育康复服务”为目标,积极筹备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计划于202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为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智囊团,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入学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等多种服务,满足具有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推动区域内融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二)加强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多维度提升融合教师专业素养
特殊教育教师成为精通康复训练的康复型教师,还是成为资源中心的指导教师,抑或是成为融合教育学校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精进的资源室教师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融合教育发展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需要思考并有效落实。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主阵地,要从单一的教育教学功能转向专业指导的多重复合功能,因此提升区域内融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一是成立市级特殊教育指导团队,指定专业督导人员,定期巡回各校,为特教教师和普通班教师提供咨询与辅导服务,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鉴定安置服务,使之接受适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二是通过培训,提升普通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透过正向支持的班级经营,营造接纳友善的教育与服务。三是提供家长亲子教育,增进教养职能,鼓励家长与特教教师合作,家校共育,有效促进特殊青少年成长。同时,学校要争取教育局的支持,形成培训评价机制,融合教育学校校长、资源室教师、融合教育教师、资源中心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每年都必须学够相应的培训学时,从而提升融合教育专业水平。
(三)针对实际开展教育研究,促进区域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开展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都是一个问题、一个课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育实际,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结合,从资源整合、方案制订、课程研发、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开展基于实践的个案研究、群体研究,或者就某一个层面、某一个理念开展研究,促进融合教师素养提升,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拥有两个市级课题和一个正在进行的河南省基础教育专項课题。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课题组,以“STEAM教育对特殊学生多元智能的挖掘与发展研究”为子课题开展信息化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探索,为推动区域内特殊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大爱,就没有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多方联动、政府主导、教育牵头形成保障体系,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础教育专项课题“区域性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Z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