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2-05-30 22:02:14王军利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培育意识

王军利

思想政治学科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学科,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素养更多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方面。而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为准则意识,也是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重要的价值。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从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公共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最基本的规范,能够体现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公共参与素养指公共参与的主体将自身的价值认同付诸社会实践,并能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参与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正向作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学生在具有强烈家国情怀意识的前提下,合理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公共服务精神,将课堂知识与公共参与实践结合,由此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公共参与素养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

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能够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丰富有序、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经验,使高中生具备对话协商、表达诉求等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高中生的生活范围主要在学校。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太重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导致部分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出现实践能力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课标将公共参与素养列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加强了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为国家培育实践型人才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更多课堂之外的社会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国家,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三、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路径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与时俱进,注重以培养能够为国家复兴做贡献的时代新人为教学目标之一,以此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公共事务,提高其本领,增强其胆识。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

一方面,学习教育新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有重要影响,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育方向,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是满足新时代对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树立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政治课堂质量,发挥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价值。另一方面,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公共参与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公共参与认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二)重视理念宣传,强化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素养提升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认识到素养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素养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把高中生培养成有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新时代合格公民,是教育的根本。

一方面,加强公共参与理念宣传。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活动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在校园内设置围绕核心素养主题的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强化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深化参与认知,使其养成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习惯,同时将公共参与理念渗透到校园活动中。如学校开展“联合国模拟大会”、模拟听证会、每学期常规化的教学恳谈会、校政对话日、学生评教等活动,学生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对公共参与的认知。另一方面,重视线上平台,把线上平台作为高中生开展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效率。比如,每年两会前夕,学校组织学生为全国两会写微议案、微提案,已经成为加强学生公共参与实践的一种常态。

(三)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需要课堂内外、校内外多方合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一方面,组织实践活动,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要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主动与社会建立联系,确保获取公共信息的渠道畅通,同时要开展与政治学科相关的活动,如选定研究主题、组建学习小组、参与社会调查、进行自主探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开发思维,提升公共参与素养。另一方面,创新课程设计,编写校本活动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探寻适合学校的课程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尤为重要。學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分享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把教材知识、公共参与素养和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总之,在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需要多方努力,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强化社会实践参与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议题式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1YB0857)

猜你喜欢
高中生培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