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理论热点。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部署“美丽中国”战略后,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也呈现井喷之势。通过梳理总结目前研究成果,可以集中归纳为四个层面,即理论层面、逻辑层面、实践层面、价值层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一是学术成果的散片化;二是理论阐释的简单化;三是文章结构的混乱化;四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和不足,对于更好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推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16-03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1]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全党全国上下一心,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稳步前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自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战略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一、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层面的研究
(一)理论渊源
1.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其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实践之道。反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创造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的思想,其中都包含着深刻而全面的生态向度,这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精神指引。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起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和实践的开展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发展[2]。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
张乾元、冯红伟等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实践观、义利观、和谐观等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的升华和现代转化[3]。同时,这一思想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高度凝结和逻辑延伸。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政策意涵的既有认知,同时也润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阐述的话语语境和言说风格。
3.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的接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一方面,在认识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生态文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习近平同志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升华和发展,并提出一系列契合时代发展理念的新主张、新论断、新要求。可以说,党的历届领导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拥有厚重的历史淵源,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不断深化的主要表现,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也有学者认为,我们党在生态建设上实施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科学发展观”与“两型社会”建设及其思想成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生态智慧和实践经验[4]。
4.对国际生态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借鉴
有学者基于国际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视角,对西方学术界陆续产生的机械生态论模式、浪漫主义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政治学等理论进行反思和探索[5]。学者们认为西方生态环保理论中的一些现代理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借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吸取了西方国家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教训,坚决不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式的现代化老路,要从现在起就下决心转变发展模式,走生态文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节约循环发展的新路。
(二)理论内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文明历史视野观和强大思想指引力。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从历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民生发展观、系统发展观、全球发展观等方面加以概括。李全喜等人则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出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等实践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理性审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诠释[6]。也有学者在其文章中深入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指出这一思想以倡导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旨。
(三)理论特质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环境正义”的价值追求、环境民生论的价值归宿和价值目的、合理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生态生产力观以及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等理论特质。这一思想充分揭示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进步的趋势和规律,充分彰显了其所蕴含的实践性、人民性、继承性、系统性和世界性的鲜明特质[7]。也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包含着手段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体现在“环境正义论”和“环境民生论”两个方面,这与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一致性。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历史自觉性、历史主动性及历史必然性等内涵与特质。从理念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传统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进行了新的重塑,它具有时代性、理论创新性、价值取向性和实践推广性。
(四)理论创新
刘希刚、王永贵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创新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丰富发展[8]。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形成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路、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这一思想闪耀着辩证科学思维的光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关于生态的本体论、价值论、生产力论、民生论、历史论等方面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而且,这一思想的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观点论断”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以往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二是“话语风格”的形式充满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习式”话语风格。
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逻辑层面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的整个逻辑架构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一条主线、两对矛盾、三大内容、四对关系。姚修杰等人则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深刻回答了为何建设、如何建设、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现实问题,形成了从民生关切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全球合作的逻辑路径,立足于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的系统视野,其发展具有十分清晰深刻的演进逻辑:问题导向是外在推力,高度的责任感是内在动力,递进发展是演进的基本路径。
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是立足生态环保问题、人民利益诉求、文明长远发展和人类终身幸福的高度,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这一思想的逻辑架构主要包括“生态文明价值论”“生态生产力与生态关系”的辩证关系、“生态物质与生态意识”的辩证关系、“生态矛盾论”“生态革命论”与“生态治理论”。总之,这一思想始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蕴含著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层面的研究
(一)公众视野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一件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事,它需要多方合力、齐心协力参与到实践之中。陈俊从公众视角指出,“要培育全体公民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契合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生态文明观,不断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争取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提升群体的参与意识和水平。”[9]李全喜等人同样认为,环境保护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技术性问题,必须从加强公众生态保护观念着手,重视人们生态思维方式的新转向[6]。
(二)社会视野
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是造成生态环境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的源头,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保持同向同频,应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董德福、桑延海等人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从物质生活、消费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等多维实践路径入手[10]。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要提高社会组织在环保问题上发挥自身作用的能力,并逐渐完善相应参与机制。政府还应鼓励并出台相应政策让更多的社会企业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推进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国家视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现路径必须要以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系统性发展观念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治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建构。同时,也要有机融入现代经济的转型之中。郭如才等人通过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认为,要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均衡的原则,开展有成效、有重点、有力度的环境整治行动。同时,要不断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国际视野
曹前发等人通过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文明史观,认为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在全球绿色低碳经济新格局中,中国政府应抢占先机和优势,主动打好这场“全球低碳经济之战”,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进行合作互补,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制定世界低碳经济规则[11]。也有学者认为,在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上,中国担当体现在中国以最大的决心和最积极的态度同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携手推动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格局,矢志不渝地以实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层面的研究
(一)理论价值
段蕾、康沛竹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生态理念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的人本意蕴,是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扬弃和吸收,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经验和认识总结,同时又顺应时代发展格局和未来趋势,在理论层面上不断为其注入新活力、拓展新视野、提出新要求,使得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光彩。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深刻性和战略性。
(二)实践价值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顺应了我国现实需求,是破解我国生态难题之需、实现民族永续发展之计、指导社会全面发展之要、实现“美丽中国梦”之途。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充分回应并关切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和诉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时代。陈建明等人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性方针,对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3]。
(三)世界价值
多数学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破狭隘利益观,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与胸怀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不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深刻诠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同时,中国也在逐步通过环境外交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环保理念和经验,引进先进生态技术,并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共同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逐渐开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新局面[5]。张永红则分别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维度论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着价值主体、价值目标新认知,绽放出原创性、时代性光彩,并以实践行动为全球发展贡献出中国方案[14]。
五、结语
概言之,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起学界的强烈共鸣和关注,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所取得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一是学术成果的散片化。目前在完整理论分析框架指导下的系统研究仍有不足。二是理论阐释的简单化。部分研究仅仅是对一些政策文件、相关讲话的表面解读,思维方式相对平面化和浅层化,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厚度。三是文章结构的混乱化。一些学术成果缺乏行文严谨性和内在逻辑,“堆砌”现象严重。四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目前研究多为导读性宏观论证,关联性研究、跨学科微观分析不足,且鲜有学者能够采取实证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界未来还须从研究现状、研究思维、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1-05-02(1).
[2]陈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J].财经问题研究,2020(5).
[3]张乾元,冯红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4]刘希刚,孙芬.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9(3).
[5]陈俊.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1).
[6]李全喜.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体系、理论创新与现实践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3).
[7]周建超.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质[J].江海学刊,2019(6).
[8]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
[9]陈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逻辑体系与实践着力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2).
[10]董德福,桑延海.新时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路径及意义探析——兼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2).
[11]曹前发.习近平生态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6).
[12]段蕾,康沛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内涵与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6(2).
[13]陈建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2).
[14]张永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论析[J].湖湘论坛,2019,32(6).